“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
2022-05-07张书迪陈芳芳庞海月王贵弘
张书迪 陈芳芳 庞海月 王贵弘
摘要 分析检测技术类课程是许多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选择分析检测类就业方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然而大多数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偏重技术本身的教学,而忽视了技术管理的内容,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脱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作者在检测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期从分析检测的“管理”方面补充学生知识面的不足,并将学生塑造成分析检测行业内“技术”和“管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
關键词 检测机构;分析检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4.040
The Design Ideas of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pection Agency
ZHANG Shudi,CHEN Fangfang,PANG Haiyue,WANG Guih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Natural Cosmeceuticals College of Fujian Province,
Xiamen Medical College,Xiamen,Fujian 361023)
Abstract Analysi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re compulsory courses in many colleg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also indispensible for students who wish to find an entrance into all kinds of inspection agencies.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ost colleg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echnology itself and ignore the cont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which make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knowledge mastered by student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curriculum design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pection agencies based on their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aiming to supplement the students' lacking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and shape them into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both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kills in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industry.
Keywords inspection agencies;analysis and testing;management
在目前的高等院校教育体系里,分析检测技术类课程是举足轻重的,它是所有其他分析类课程的基础,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一般被各专业安排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针对其理论教学[1]和实验教学[2]过程做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在学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有许多专业会继续设置分析检测类的专业课,如化妆品分析[3]、食品分析[4]等,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实际社会专业化生产的需求,能够增加学生分析检测实际样品的能力。
虽然各大高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将分析检测技术类课程设置得较为完善,但这些课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过于关注分析技术本身,而忽视了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组织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分析检测技术的大多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些检测机构的从业人员除了要精通技术本身外,还需要熟悉涉及检测的所有运营和管理过程,这样才能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本文从以上考虑出发,以实际检测行业工作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课程设置思路。
1 课程绪论
1.1 检测机构的含义和要求
检测机构是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方检测机构:产品的销售方内部的检测部门,作用是为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内部质量把关;
第二方检测机构:产品的购买方内部的检测部门,作用是为收到的外部货品进行质量验证,用以判断所购原材料是否合格;
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能够对外出具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检测报告的机构,它的本质是为社会活动做出技术性信用背书。
作为具有信用背书作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正当性需要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可,并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管理。其设立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包括必须是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生产企业内部的检测部门不允许申请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1.2 管理体系的意义及内容
管理体系的意义在于保持机构正常运作、保证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向监管部门展示良好的运营情况等。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三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所有管理体系的方面互相依存、辩证统一,只有将所有方面的管理都做好,才能将检测机构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2 行政管理体系
一个单位在成为具有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前,它自身是一個企事业单位,因此需要创造构架合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机构的良好运营打下基础(图1)。
检测机构由层次分明的管理层级构成,每个管理层级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高层管理部门。高层管理一般包含法人代表和最高管理者,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测机构的总体管理;
中层管理部门。中层管理部门通常包括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其中,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是机构的检测技术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是建立并运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基层管理部门。基层管理部门包括综合管理部、分析测试部、财务管理部、营销客服部等,它们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2 检测机构的一般工作流程
(1)营销客服部与客户沟通;(2)营销客服部与技术负责人进行合同评审;(3)分析测试部拟定实施方案并执行;(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检测过程的监督活动;(5)检验报告的复核和签发;(6)报告的发送与客户服务;(7)资料归档。
3 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体系即与检测技术和检测活动直接相关的因素的管理办法,可以归纳为“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
3.1 人
本部分讲述与检测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的职责和管理。一般来说,检测机构的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人员、内审员、资料管理员、授权签字人、质量监督员、设备物品管理员、样品管理员等。对于与检测活动直接相关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培训和考核,考核通过后颁发上岗证等资质证书,定期考核其检测能力水平,并做好建档管理工作。
3.2 机
“机”指检测机构用到的各类检测和辅助仪器设备,由于它们是获取数据的工具,所以必须妥善管理。每台仪器都需要有唯一的身份识别码,并根据其性能状态贴上具有颜色的仪器状态标识,包括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投入使用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仪器档案的建立;(2)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3)检测人员的授权;(4)张贴详细使用说明;(5)维修与重新校准;(6)降级和报废。
3.3 料
本部分内容涉及样品、标准品、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样品:抽样员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做好抽样工作,样品转接给样品管理员后做好编号、分样和保存工作并交给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检测人员按照微生物项目优先的原则进行检测,剩余留样需保存一定时间后才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置。
标准品:是检测机构具备最高准确度的物质,具备量值溯源的功能,因此在验收时要查验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标准物质证书”,进行唯一性标识和建档管理,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并做好取用记录。
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品、易制毒、易制爆试剂等,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分类保存,对使用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并启用“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做好取用记录,同时定期举办应急演练。
3.4 法
“法”指各类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是具体检测活动所需遵循的方法。通常优先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需要执行非常规检测任务时,则需使用经过了方法确认的非标准方法,包括使用标准物质、与其他方法对比、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等。在使用标准时,需编制更为具体的作业指导书,以便获得具备高重现性的结果。
3.5 环
“环”指检测机构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室环境和实验室环境,其管理需遵从“6S”管理原则,需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具体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环境的总体要求、进行环境参数监控、药品管理、废物处理管理、电器设备使用管理、高压气瓶使用管理、精密仪器使用管理等。
3.6 测
“测”指整个检测过程的管理,包括正样的检测、报告的编制、副样的复检等管理工作。正式检测工作需有资质的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规范操作,做好各项物资的领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和原始数据记录,并按照既定格式清晰无误地撰写、复核和签发检测报告,同时做好保密工作。若客户对结果提出质疑,则要启用副样进行复检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情况进行解释和处理。
4 质量管理体系
良好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4.1 文件控制程序
检测体系涉及的文件包括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其中内部文件又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以及各种表单记录,外部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方法标准、图纸、软件、指导书、上级文件等。要对各类文件进行科学的编辑、命名、发放和归档保存,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对于各类原始表单记录,要按照特定的格式清晰无误地记录,并严格执行保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掌握关键数据。
4.2 质量监控措施
质量监控指的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一些检查性、对比性活动,可分为内部质量监控和外部质量监控活动。
内部质量监控活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日常监督: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日常检测活动的所有过程进行监督,监督对象包括检测人员的检测活动、实验环境、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仪器设备状态等;(2)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定期组织,集中性地审核验证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通过交谈询问、查阅文件、观察、现场考核等形式收集证据并进行总结;(3)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综合年度运营情况和运营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决定了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外部质量监控活动大致包括飞行检查、资质认定、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等方面。
4.3 量值溯源过程
量值溯源指通过一条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準)联系起来的特性,最常见的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就是量值溯源的一种。对检测结果质量有影响的设备和标准物质都应量值溯源。通常应该选择进行外部校准,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内部校准和期间核查工作,并应将各类量值溯源的证明文件妥善保管。
4.4 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
“不符合”是指偏离了法律法规、体系文件规定的行为、记录、报告等,是通过各项内部和外部监督活动发现的。依据严重程度,不符合项分为轻微不符合项、一般不符合项和严重不符合项。发现不符合项后,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判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持续跟进整改结果,对于程度较重的不符合项责任人要追究其失职责任。
4.5 风险评估防范
风险指可能导致隐患发生的各类潜在不符合因素,是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发现和制止的。通常可能产生风险的来源包括合同评审风险、样品风险、保密风险、人员风险、仪器设备风险、试剂耗材风险、标准方法风险、安全风险等,发现风险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审和外审、实验室间比对、市场调查、行业信息、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客户和社会期望等。管理人员应定期举行风险研判会议,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4.6 客户服务处理
客户是检测机构的经济来源,因此必须构建服务客户的各项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要求与合同评审: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具体检测要求,对非常规检测项目需要进行合同评审评估其可行性,并需向客户声明相关免责声明和注意事项;(2)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在机构内部和外部范围内为客户的所有样品信息保密,并保证客户样品的所有权;(3)服务客户:市场业务员要组织客户的接待与沟通合作关系,并谨慎、认真处理好客户的意见和投诉,分析清楚权责关系,本着改进管理体系的目的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复和处理。
5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检测行业的实际运行管理机制及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检测质量,也就是要保证对社会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不可置疑的信服力。本门课程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相信结合分析检测技术类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成为“技术+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梁剑锋,江成英.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18):302-304.
[2]邹本雪,刘瑶,李爱雪,等.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21,49(18):175-176.
[3]曾远娴,李勇,刘燕.化妆品及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7,46(09):153-154,157.
[4]魏雪琴,姜咸彪,许祯毅,等.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1,(1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