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化疗联合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2022-05-07苗雨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生存质量针灸

苗雨

摘  要:目的  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指导下中药内服与针灸外治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就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配合针灸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体能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家庭、情感、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下中药内服联合针灸外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肺癌;针灸;生存质量;证候积分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029-04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占全部肺癌发生率的80%左右,近年来患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一经确诊就已是晚期,生存期只有4~5个月[2],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治疗费用高,晚期生存质量差,给患者身心乃至家庭均带来巨大的负担。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为该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采用的西医治疗方案,其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对于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经验比较丰富[3-4]。以针灸外治配合中药内服这种传统中医疗法更是效果显著。本次临床研究观察探究采用中医辨证下中药内服联合针灸外治的方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现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就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就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45±3.36)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16±3.34)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均签有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聊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納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循证医学与治疗学基础》中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的患者[5]。②以TNM分期,在Ⅳ期与Ⅲb期的患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④预计生存期在半年以上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的患者。②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④脱落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配合针灸的治疗方式,每3周为一个疗程,共化疗4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内服的治疗方式,具体实施如下:中医辨证治疗:根据四诊内容中医辨证分型,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内热证、瘀血内阻证四型,并给予对应的中药方剂治疗。肺脾气虚证患者给予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方药组成为:黄芪20 g、党参20 g,茯苓15 g,陈皮9 g,姜半夏12 g,白术9 g,白芍9 g,山慈菇20 g,炙甘草6 g。气阴两虚证患者给予生脉饮合补肺汤加减,方药组成为:太子参20 g,党参20 g,茯苓20 g,黄芪30 g,淮山药30 g,炒白术20 g,麦冬15 g,桑葚15 g,五味子10 g,苦杏仁1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痰湿内热证患者给予清金化痰汤加减,方药组成为:黄芩10 g,知母10 g,栀子10 g,桔梗10 g,麦冬9 g,浙贝母10 g,蒲公英3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甘草6 g。瘀血内阻证患者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药组成为:桃仁9 g,川芎15 g,莪术9 g,香附9 g,牡丹皮15 g,姜黄15 g,桔梗9 g,延柴胡9 g,全蝎5 g,蜈蚣2条。针灸治疗:选择主穴为天泉、中府、尺泽、心俞、肺俞、膏肓、风门、肝俞、肾俞等;肺脾气虚证配列缺、天枢、阴陵泉、三阴交,脾俞;气阴两虚证配膻中、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痰湿内热证配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瘀血内阻证配中脘、天枢、血海、地机、三阴交。四种证型患者均选择肺、神门、肾上腺、大肠、心、胃、脾、肾等耳穴压豆治疗。患者取坐位,根据中医辨证采用补泻兼施手法来进行针灸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一个疗程为10 d。耳穴压豆更换5 d/次,左右耳交替进行,观察组患者每个化疗周期配合针灸及耳穴治疗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分为显效:症状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症状积分降低30%~70%;无效:症状积分降低30%以下或者是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根据美国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家庭、情感、功能以及附加情况五项,总分为25分,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体能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便秘、厌食。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皮疹+便秘+厌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并进行χ2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家庭、情感、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也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与体能状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医上为“癌病”的范畴,根据其表现症状的不同,也可归于“肺积”、“胸痛”、“咳嗽”等病症中。该病的发生多为外淫侵肺或内伤蕴肺,人体正气虚损,导致肺失宣肃,津液输布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脏腑阴阳失衡,最终产生积块[6]。中药结合放化疗对于治疗该病优势比较显著,相比单纯放化疗方案,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放化疗毒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家庭、情感、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附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也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和体能状况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取中医辨证指导中药内服配合针灸外治进行治疗,其治疗原则为清热散结、益气扶正、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因患者发现该病后多属于中后期,病程日久,故多为正气不足,在治疗上,更偏于扶正益气,通过补益正气对脏腑阴阳平衡及气血运行进行调补。而西医研究发现,该病发展到晚期,会增加血小板的表达与释放,血液凝结水平增高,通过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从而以减少疾病转移的发生率[9-1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多有咳嗽咳痰,胸痛痰多甚至咳血的情况发生,分析其病因病机多由痰热蕴结于肺所致,通过清热利湿,化痰散结,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的同时,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中医辨证指导下,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组方,对症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作用,同时能够保证中药使用的安全性。针灸治疗上选择天泉、中府、肺俞、膏肓等主穴,清肺热、补肺气、止咳化痰散结;配合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等穴位,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提高患者的脾胃功能,能够降低因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同时提高人体正气,对平衡脏腑气血阴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配合三阴交、血海、地机、丰隆等穴位,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消瘀散结,治疗疾病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显著。对上述穴位进行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晚期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耳穴压豆起辅助针灸治疗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内服外治法相结合,符合传统中医治疗的理念,疗效也更加确切。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指导下中药内服联合针灸外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梦雪,关玲.麦粒灸足三里、肺俞穴对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及血小板数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42-45.

[2]周之毅,李和根,田建辉,等.辨證颗粒剂配方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质量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1):13-17.

[3]苗斌,王清贤,张丽敏.针刺配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轻,中度抑郁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7): 866-870.

[4]陈晨,陈麒,陶剑青,等.中医复合疗法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8, 38(5):605-608.

[5]邵楚楚,王婉莹,任胜祥.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解读[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2022,43(01):1-9.

[6]李文涛,刘云鹤,潘攀,等.调益三焦针灸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12):1000-1005.

[7]孙永辉,赵振拴,孙彦辉,等.芒针温针灸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长春瑞滨化疗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 551-552.

[8]张梦雪,关玲.麦粒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性粒一淋巴细胞比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4):342-346.

[9]刘源,刘金豹,彭伟.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 26(11):804-813.

[10]单孟俊,张丽媛,游捷.中医辨证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63-167.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生存质量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