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职级制的“赶考”路上
2022-05-07杨翠英
杨翠英
2021年,按照《云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州(市)各级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长先后都走上了校长职级制的“赶考”路。笔者曾先后以“考生”和“考官”的角色身份走上这条特殊的“赶考”路,对校长职级制考试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对校长的一次集中“检阅”
校长职级制考试,第一次把现任和未来的校长推到“赶考”路上,集中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一一“亮相”,这可以说是对校长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教学思想、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之前,校长们都是以“行政身份”通过学校(校长)目标管理考核的方式接受上级考核,又以德能勤绩等多维度绩效的方式考核教师。这次“赶考”让校长们都以“考生”的身份在多棱镜下接受审视,换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作系统深度的梳理思考和阐述回答。
这次“赶考”既让许多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刻苦奉献、管理成效卓越的优秀校长精彩亮相,也让部分校长措手不及仓促上阵,在通过笔试或答辩中表达自己熟悉的工作及理念的时候,变得非常吃力、无从下手。有部分校长在治校理念、办学思想、学校管理经验的阐述过程中,更多只是停留在一些感性的、事实性的、浅表性的表达上,而在如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何从实际出发全局谋划学校的整体发展、创新开展课程和活动建设等诸多方面,理性、系统性的思考和表达还有所欠缺。这说明这类校长的工作,更多是停留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学校管理的具体的事务层面,还是事务型和经验型校长;基于学校的实际开展创新思考、研究的科研型、专家型校长占比还不大。
二、对校长专业提升的“急训”
这次校长职级制考试对许多校长的触动非常大,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不少校长为“赶考”进行了突击性的学习,从政策法规到教育教学理念,从教育发展趋势到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厘清了校长的专业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们“停下来”“静下来”反观自照,对自己过往经历有了一个理性的审视、回望、反思和总结,对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及路径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定位。考试结束后,校長们对自己的答卷和答辩进行反思,甚至一些校长结束后相互交流心得,促进了学习和成长。可以说,这次“赶考”经历是一个“急训”过程,既促进校长理性思考和深度学习,又促进了校长理论水平、管理力、领导力的提升。
三、对校长职业生命成长的“关注”
校长职级制考试,笔者理解为是社会各界对校长专业成长或者职业生命状态的关注,从关注校长“职务”“资历”到关注校长的专业、内涵。许多校长在成为校长之前是教育教学的能手、科研的骨干,但在担任校长之后,由于每天忙于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处理着学校内外事无巨细的工作,导致许多优秀的校长(特别是乡镇校长)在事务忙碌中忽视了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容易在重复的忙、累中迷失成长的方向,甚至还产生重复性、压力性的职业倦怠。
其次,唤起校长对自己职业生命成长的自我关注。校长职级制打破校长行政资历成长的“天花板”,为校长以专业方式的成长打开通道,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不同层面的校长都可以向着专业成长的方向不断发展,让校长有了发展的目标和奔头。校长职级制为校长的自我价值实现、缓解职业焦虑和倦怠提供更多的可能,唤醒校长更多地从关注“事”到关注教育生态中的“人”,从关注自我的成长开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学会从感性琐碎的事情中进行理性思考,引领校长从被动型、事务型校长向主动型、创新型、科研型校长转变。
四、校长专业成长的“分水岭”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校长职级制考试,正是校长由“行政化”向“专业化”迈进的一道分水岭,开启了校长管理成长的新模式。
作为学校里的关键少数,校长是引领学生和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核心,其对政策的理解、办学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学校的目标定位、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育人活动的开展,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抓住“关键少数”,“摆正船头”,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加足马力,添足能量,方能致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新时代的考题已出,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不仅是校长,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在“赶考”路上,如何交出满意的答卷,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