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土地征收的研究进展与热点
——基于CiteSpace V可视化视角分析
2022-05-06唐果香
唐果香
(中共宿松县委党校,安徽 安庆 246500)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土地城镇化发展。而土地征收是实现土地城镇化的唯一路径。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爆发的冲突事件以及立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房地产体制改革使得土地出让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由此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暴露出来。在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的作用下,土地征收成为业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业内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也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成果主要集聚在征收补偿、征收制度、失地农民、公共利益等领域的研究。郭圣莉、董玉倩通过梳理近40年中央政策里关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规定,提出征收补偿应重点关注政策的落实,注重社会各方征收主体的参与[1]。张宇认为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应该考虑土地财产权益,并从立法和司法层面予以保障[2]。李家瑞、李黎力采用内嵌农地社会保障的补偿方式来弥补失地农民的政策性损失[3]。肖楚钢认为在新《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应包括开发园区、成片开发等活动,以缓解社会矛盾为目的的建设也不属于公共利益范畴[4]。
虽然诸多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研究具有时效性、动态性,故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为政策改革提供思路。鉴于此,本文以土地征收为检索主题的1,024篇CSSCI期刊为样本,对2001-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该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脉络,以期为挖掘土地征收研究问题提供新思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标杆,其期刊质量相对要高,因此为保证土地征收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期刊检索条件的来源类别设置为CSSCI,将其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更具有可靠性。检索词的选择对最终绘制的知识图谱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土地征收”相近的词有“征地”、“农地征收”、“集体土地征收”。若以“征地”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则检索范围过大,无效数据过多,无法体现本研究的精准性。若以“农地征收”、“集体土地征收”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则检索范围限定过小,无法体现本研究的全面性。最终确定“土地征收”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并设置检索时间为2001—2020年。将检索得到的1,050篇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去掉会议、报道等无效文献,最终剩下1,024篇相关文献,以此为最终的数据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运用知网数据自带的refworks功能将最终确定的1,024篇文献导出,并以download_XX.txt格式命名,以助CiteSpace识别使用。最后文献检索更新的时间为2021年11月7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专业的文献分析工具,即陈超美博士研发的引文空间软件CiteSpace将土地征收研究的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借用CiteSpace对知识结构、规律及分布情况的处理功能得到知识图谱。本文通过CiteSpace对CSSCI筛选出的1,024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引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揭示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结果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根据中国知网自带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功能,得到土地征收研究在2001年到2020年的期刊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期刊发表数量可以从侧面体现该领域研究的热度变化情况。2001年到2003年发文量都只有一篇,说明这段时间对于土地征收的研究甚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2004年之前土地征收行为都称为“土地征用”,所以未检测到土地征收的文献;另一方面是因为在20世纪初土地征收的行为并不多,故研究较少。2004年到2006年发文量开始有了增长,从2007年到2014年,关于土地征收的期刊一直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38篇到93篇,增加了55篇。2007年2008年我国城市化开始不断发展,伴随着土地扩张、土地征收,随后土地征收又引发了一系列冲突性事件。这使得土地征收问题一直保持着高热度,受到了业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12年2013年,发文量达到了整个时间段的最高峰,高达100篇98篇。从2015年开始,发文量开始下降,相对2014年的93篇,减少了32篇。随后一直到2020年,发文量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2015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国家减少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征收也相对减少,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也随之较低,变得相对平缓。
图1 土地征收研究发文量分布
(二)作者分析
在JAVA平台的CtiteSpace中节点选择Author,得到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2)。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可以体现在土地征收研究领域中主要贡献者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程度。根据主要作者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预测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如图2所示,每一个作者都有一个节点,节点越大,该作者发表的文章也就越多。如张先贵、陈小君、张安录、丰雷、丁文的节点较大,表示在2001年到2020年之间,他们在有关土地征收领域发表的文章较多。节点颜色的不同表示在该领域出现的时间不同,颜色由冷色到暖色对应时间由远及近。如作者张先贵节点的颜色是暖色,表示他出现在2001年到2020年后期的次数较多;作者丁文节点的颜色是冷色,表示他出现在2001年到2020年早期的次数较多。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作者彼此之间的合作程度,线条越粗表示合作越频繁。线条颜色偏冷色调表示在该领域的早期,作者之间合作较多。相反,线条越细表示联系次数较少,颜色偏暖表示近期有合作。如丰雷、张清勇、冯广凉、仲济香之间的线条是暖色,表示在2001年到2020年后期合作次数较多。张安录、陈莹、谭术魁之间的线条偏冷色,表示他们之间的合作出现在2001年到2020年的早中期。总体上看,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领域的作者联系不是很紧密,彼此之间的合作较少。
图2 土地征收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三)机构共现分析
在JAVA平台的CtiteSpace中节点选择Institution,得到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图3)。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可以体现在土地征收研究领域中主要的研究机构。图中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一个研究机构。节点越大,机构字体就越大,也就表示在土地征收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次数也越多。通过菜单栏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并挑取研究机构出现频次在4以上的,导出表1。
通过图3和表1,可以看出在土地征收研究领域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出现的次数最多,发文量有16篇,紧接其后的是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发文量有15篇,东南大学法学院发文量有10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发文量都是7篇。发文量排在前五的研究机构总的发文量是55篇,仅占所有机构发文量的5.37%。可见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机构均有涉及,没有出现一头独大的机构。在出现频次在4以上的研究机构中,二级机构里法学院占比较多,侧面表现出法学领域的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较为关注。
图3 土地征收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表1 土地征收研究发文频次4篇及以上机构
(四)关键词分析
1.共现分析
在JAVA平台的CtiteSpace中节点选择Keywords,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体现这一时期土地征收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及热点之间的联系。本文研究的节点较多,先通过Nodes—Compute Node Centrality a lity显示出中介中心性,再选择Ee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并挑取关键词出现频次在13以上的,导出表2。 中介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在整个图谱中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性与重要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图4 土地征收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2 土地征收研究高频关键词
结合图3和表2,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领域共有466个节点,节点之间共有870条联系。图中节点越大表示在这段时间内热点越高,图中节点最大的是土地征收,其次是公共利益,然后是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土地制度、征收、征收补偿等。表中土地征收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为0.77,这可能跟检索主题相关。其次是公共利益、征地补偿、征收补偿。其中城镇化和公平补偿的中介中心性为0,表明在当年这两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相关性不明显。
2.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在Clusters—Show The Largest K Clusters输入12,得到12个关键词聚类,如图5。每一个聚类都由每一个不同的颜色表示,从蓝紫色到红黄色,颜色由冷色到暖色,表示时间由远到近。
图5 土地征收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中Modularity Q=0.561>0.3,说明该网络结构是显著的,Mena Silhouette=0.849,2>0.5,说明聚类是合理的。12个聚类分别是土地征收、公共利益、农村土地、土地制度、失地农民、土地法学、集体土地、土地财政、征收补偿、房屋拆迁、土地经济和土地管理。主题一集中于“土地征收”。包含了图中聚类#0、#2、#4和#6。这部分主要研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客体以及征收带来的影响。集体土地,农村土地作为土地征收的客体也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征收行为主要给失地农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征收行为也越来越多。为此,诸多学者提出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安置,特别强调社会保障方面的利益。也有学者关注农村土地所有权价格、农村土地在土地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及利益保障。
主题二集中于“土地经济”。包含了图中聚类#1、#7、#8和#10。这部分主要研究土地征收涉及到的公共利益,征地补偿、土地财政等方面。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范围不明确、补偿款难到账等问题也引发诸多学者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也有学者围绕地方政府和宅基地征收开展讨论,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主题三集中于“土地制度”。包含了图中聚类#3、#5、#9和#11。这部分主要研究土地征地制度、补偿制度、失地农民安置制度以及土地法制。不少学者都从各个方面讨论征收补偿制度及安置制度应结合现实征收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也有学者提出一些制度改革措施,如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以及他们的利益共享。
3.突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在Burstness—Burst Items Found 5—View,得到5个突现关键词,如图6。突现关键词可以表明研究在某一个时间点前后热点的变化。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Begin表示在2001年到2020年期间,该关键词首次突现的时间,End表示关键词突现结束时间。
图6 土地征收研究突现词
“土地征用”的突变强度达到6.81,可能与搜索词“土地征收”有关,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为相近词。从2001年到2008年土地征用一直都是各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文献成果达到162篇,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实践路径的探索。
城市化和城镇化的突变强度达到4.04和4.92,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土地扩张,政策顺应时代改革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发展速度。这种情况下,诸多学者纷纷研究起土地征收中的法治问题以及农民利益保护。随着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2013年学者对于土地征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地农民利益的维护。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引发了业内学者的激烈讨论,这一时期,讨论的焦点也集中于该条例本身以及条例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征地补偿的突变强度达到4.46,文献成果有103篇。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土地征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补偿标准以及征收程序上,为此有学者提出实现路径[5]。
4.时区分析
关键词共现在工具栏Layout—Timezone View,得到土地征收在2001年到2020年的演化时区图谱,如图7。时区图既可以反映过去、现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也可以预测在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某一时间段里,关键词越多就表明在这段时间里相关研究文献就越多,属于该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时期。时区图将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01年到2003年,2004年到2014年,2015年到2020年。
图7 土地征收研究时区图
土地征收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2001—2003年)。在这一阶段,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刚刚起步,这三年期间发文量仅三篇,主要集中对制度的探讨,以及对征收征用两个概念的区分。这一阶段发文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征收的概念还未被正式使用,使用土地征用一词的比较多。在同等搜索条件下,知网搜索主题词为“土地征用”的期刊在2001年到2003年达46篇,可见在这一阶段业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地征用,少有学者研究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4年)。在2004年之前我国的征地行为都称为“土地征用”。但2004年出台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彻底划分了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界线。2004年之后才开始陆续出现对土地征收的研究,2004年到2007年期间,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土地制度变革上。2008年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不断扩张,促使土地征收案例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城市化、失地农民、农地征收成了学者关注的焦点。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2013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所以此时学者的关注焦点聚集在房屋征收、拆迁条例、地方政府、城镇化、补偿标准上。
土地征收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2015—2020年)。2015年以后,学者对土地征收领域的研究有所放缓,研究逐渐深化。国家政策的调整改革和农民产权意识的增强,使得学者关注的焦点变为农户福利、乡村振兴、成片开发。兰红燕提出在乡村振兴新时代下需修改《土地管理法》维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6]。胡清华、伍国勇等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测评失地农民福利的变化,来证明需要完善农村征地补偿方式[7]。汪险生等运用Heckman两步法来测评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等福利的影响[8]。程雪阳提出,只有符合特别重大的公共利益需要的项目才可以进行成片开发征收[9]。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 V软件,对知网检索得到的1024篇土地征收CSSCI期刊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归纳分析在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
1.土地征收研究的发文量在2001年到2014年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5年开始发文量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2001年到2003年发文量较少,此时对土地征收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2004年到2014年发文量迅速增长,这一时期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开展的吐火如荼。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2015年后学者对土地征收的研究逐渐深化于各领域。
2.土地征收研究的作者较分散,其中张先贵、陈小君是近些年土地征收研究的主要代表作者。在研究的早些时间里,作者以张安录、丁文为代表。作者彼此之间的对话不多,合作甚少。
3.土地征收研究的机构较多,除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外,其他机构在土地征收的研究中出现的频次相差不大。在研究的二级机构中也主要集中在法学院,土地征收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还不够广泛。
4.土地征收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是土地征收、公共利益、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征收补偿等。这些关键词形成了以土地征收为核心的12个聚类,关键词突现强度最高的是土地征用,其次是城镇化。绘制的时区图反映了在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的热点趋势变化。在这期间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深化阶段。
(二)展望
通过对2001年到2020年土地征收研究的梳理发现:目前研究学科主要集中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且学科之间的联系不频繁;征地补偿、征收补偿、补偿标准一直都活跃在学者的研究重点上,说明目前关于补偿方面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未来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深入:
1.加强各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土地征收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不仅可以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角度观察研究土地征收活动,还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知识领域范畴去关注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养老问题,运用生态学的知识领域范畴去关注征地活动中农村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
2.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征地造成的损失,不仅是肉眼可见的经济、人际、保障方面,还有无形的生态环境方面。应该着重关注研究农村土地征收时给予的补偿,特别是在生态价值方面的补偿。通过引入生态补偿指数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整体评估 从而得出生态补偿资金的补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