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2-05-06231200安徽省肥西县投资促进中心胡本成

农家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用地设施农业

231200 安徽省肥西县投资促进中心 胡本成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切实加强宣传推介,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精准摸排产业项目,着力引进都市农业、农业装备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聚力打造肥西县现代农业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双招双引”实效,为该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补短板、强链条、增后劲”的发展态势。但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农业装备制造、维保,农旅文化休闲、康养等产业用地,尚存在选址配套难完善、获取方式难优惠、用地性质难匹配等问题,项目的土地流转、受让条件、规划建设等政策瓶颈难以突破,导致部分重大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洽谈慢、推进难、效益差等情况出现。为此,笔者深入调研,分析当前乡村振兴产业用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各地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难题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问题分析

此类项目主要从事种植粮食及制种、苗木花卉栽培、畜禽及水产养殖、经果林及中药材种植、棉油糖及菜瓜果种植、烟草及特医食品种植等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不仅用地规模较大,还要求集中连片,才能满足农机农艺要求,普遍存在设施农业用地不足问题,其生产设施用地难以因地制宜建设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难以集中建设工厂化育苗、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设施;辅助设施用地难以保证检疫检验自动化、水肥饲喂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装备应用,将导致抵御自然灾害、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缺失,增大了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此类项目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全过程使用装备的研发生产、加工制造、维修保养等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项目,用地属工业性质,需要入驻农机专业化工业园区,才能更大限度发挥装备集成配套集聚效应;此类项目对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等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应用的要求越来越强,对基础设施配套、设备科技水平、环保安全能耗等要素保障的要求越来越全,其产品研发制造在工厂、试验使用在田间地头,产生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亩均产值、税收相对不高,项目难以符合入驻工业园区要求。尤其是维修保养类项目,受农业装备季节性、地域性、适应性约束,大多需要固定场地,否则不能确保及时接处、维保、及时复用,致使农副产品全程机械化成为空谈。

此类项目以农业为依托,通过高新技术的渗透、三次产业间的联动与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多种方式,将资金、技术、人力及其他资源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融合农副产品加工、生态休闲、农耕文明、旅游观光、文化创意、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使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充分体现生产保供、生态涵养、生活休闲等“三生一体”功能,实现农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属资金密集型项目,用地以耕地或农用地为主,但必须配有加工仓储等工业用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且配备一定规模的商业用地,保障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但目前此类项目用地与区域耕地保护、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用地供地条件及规模等政策规定,皆有诸多矛盾。

二、解决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问题的对策建议

发挥县域规划引领作用,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彰显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项目的范围。对设施农业类项目,重点要界定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具体范围;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高、分散布局配套设施成本高的生产型项目要进产业园区,并降低农业装备制造项目入驻标准,优先保障维保场所;对发展旅游观光而亟需的配套设施,可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加快编制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设施农用地规模,确需突破的,要报经县级农业农村局会同同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论证核定;不断提高农业装备制造项目综合效益,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探索规划“留白”机制,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通过优化提升村庄规划来逐步解决。

针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保障不充分的现状,省级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所在地级以上市要制定标准,一次性安排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用地指标,并列入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因项目用地审批周期长,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实占补平衡;农村三产融合项目可按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方式和要求单独组卷报批,合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并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对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由项目开发主体与土地权利人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按原地类管理。

农村三产业融合项目建设用地应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用地标准,将连片流转、规模适度、集约经营作为导向性要求,对实行联动供应的项目制定激励措施;进一步降低用地成本,调整属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出让价格,并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方式供应;鼓励以出让、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积极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有序开展废弃宅基地、闲置公益设施用地等存量建设用地的综合整治,优先保障农民安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鼓励宅基地复合利用,允许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鼓励通过自主、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家乐、民宿、文旅、电商等农村产业。

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应按有关法规,依法收回国有或集体建设用地;明确监管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七个严禁”;落实监管责任,县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谁提出、谁监管”的原则,重点对乡村振兴招商项目实行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联合监管,禁止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名违法违规用地,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用地情况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监管;农业农村局应定期评估农业项目融合发展推进情况,防止设施农业用地“非农化”,导致“大棚房”问题出现反弹。

三、前景展望

2022 年以来,安徽省坚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导向,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亩均论英雄”的牵引作用,组织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将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对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重点项目,实行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问题实现根本好转,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动力更足,必将助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猜你喜欢

用地设施农业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农业科学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