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淮安发展新篇章

2022-05-06史志军

唯实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展

史志军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向全省发出了新时期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动员令,特别是鲜明提出“支持苏北地区发挥优势,努力实现跨越赶超”,为我们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指明了方向。着眼未来发展,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跨越赶超新使命,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安排突出高于苏北、快于全省、超越全国同类城市,全力推动在省域内实现速度与质量跨越赶超,在长三角中实现特色与功能跨越赶超,在全国发展中实现实力与排名跨越赶超,力争“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再上两个千亿级台阶,进入全国城市GDP50强。立足干好2022年,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做好开放发展文章

主动置身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坐标,以长三角的眼界、思维、定位谋划淮安发展。

深化产业协作。以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为引领,更大力度融入产业链,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更好承接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更大力度融入创新链,探索在创新资源富集城市设立创新飞地、人才飞地;更大力度融入供应链,发挥航空货运枢纽、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等优势,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建设现代物流、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

细化对接融合。持续深化淮昆合作,提升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承载能力和运营水平,更好促进台资高地“二次创业”,打造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加强与上海等中心城市合作,积极建立多层次对口交流合作关系,有效承接上海优质资源外溢;落实新一轮宁淮挂钩合作18项任务,加快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全省南北深度合作样板。

强化园区支撑。聚焦“一争先、四提升”目标,落细落实“1+N”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开发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加快建设功能园区和智慧园区,全力打造五百亿级、千亿级园区;健全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开发园区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能效和安全环保水平,充分发挥开放发展的主阵地作用。

持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好转型发展文章

紧盯工业现代化的目标追求,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作为跨越赶超的核心支撑,加快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

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实施项目招引“3530”工程,发挥一把手“一号招商员”作用,全年协议引资额超3000亿元,签约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30个;推动项目建设“1320”工程,完善项目集中开工、季度拉练、定期会办、督查通报等推进机制,全年工业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低于3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20个。

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梯队。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行动、千企技改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一企一策”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户、规模以上企业230户、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户、上市企业2户。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企业智能化转型。

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聚焦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101%”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淮上关爱一件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等改革,常态化推进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编制实施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清单,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做好融合发展文章

突出抓统筹、促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大市区”理念和精明增长,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各片区功能定位,着力实施一批城建公共设施重点项目,全线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加快中央活力区提升和城市更新步伐,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加强城市精细管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不断提高集聚力和辐射力。

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实行“一地一策”引导,推进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域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板块,特别是聚力推动涟水县加快建成全国百强县,实现以县域的突破支撑全市的跨越赶超。

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更大力度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构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集群;更大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开展农村空间治理、农民住房改善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大力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紧盯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定位,

做好绿色发展文章

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良好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绿色高地,加快建设美丽淮安,不断厚植跨越赶超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扎实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统筹推进断面水质改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口一体化治理,强化土壤分类管控和污染源头治理,积极创建“无废城市”,系统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最靓丽的风景。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力度,推进城市道路、广场林荫化改造和立体园林增绿,实施古黄河生态休闲空间开放贯通工程,协同开展洪泽湖等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整治,积极创建幸福河湖淮安样板。

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统筹做好“双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加快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严把项目安全环保准入关,加快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新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围绕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做好共享发展文章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切好分好“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建好富民增收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業和自主创业,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

建好公共服务网。坚持软硬件齐抓、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并举,着力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苏北区域医疗高地、活力时尚体育名城,持续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等四张文化名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好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打造医保改革淮安品牌;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快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建好安全防范网。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科学精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