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途径

2022-05-06陈学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创新途径媒体融合

陈学艺

【摘要】在传播技术不断革新、媒体格局不断重塑的当下,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已不仅是关乎媒体机构转型的行业性问题,更是决定人类将塑造什么样的社会面貌、如何更好地谋求社会共同福祉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不仅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新形势下,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途径势在必行。据此,本文主要对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一些创新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编;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57

随着信息化革命的深入,媒体的社会价值只增不减,在信息发布者日益多元、无效有害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媒体作为舆论公信力的守护者、社会共识的推动者,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媒体要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担当作为,着重提升内容生产力、技术驱动力、平台竞争力、生态连接力,在改革创新中掌握媒体变革的主动权、主导权。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不断转变理念和方式,才能保持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1. 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面临挑战

1.1 信息资源共享

我们以前的采编模式,新闻线索是由爆料人提供或由记者采访得来。记者根据新闻线索,到达现场采访。根据采访结果再编辑新闻,这样工作模式,信息来源是单一的,编辑内容和素材是非常稀缺的。然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是成几何级数增长的,传播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和多平台化,微博、微信、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即时通讯和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兴起,人人都能方便地发布信息。

1.2 人人都是记者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丰富。传统媒体背景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就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大量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展。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跨时空、交互性等特点,每个人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传播新闻,发布信息。

1.3 编辑谁都能当

传统的广播电视,记者、编辑就是电视新闻的生产主体,只有从事新闻生产发布的专业人员才能生产新闻。在以前,记者和编辑可以编辑新闻,现在人人都可以。人们在新闻现场的第一时间用移动终端拍摄新闻现场的画面,或在公众平台发布描述新闻现场的文字,把这些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传播出去,这时新闻编辑的主体便是新闻现场的大众。因此,记者和编辑不再是电视新闻的生产主体。

2. 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意义

2.1 现实需要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业态的不断更新,高时效性、强互动性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强烈地冲击与威胁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因此,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确保采编内容的真实性、丰富性、多元性与创新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有出彩基础,电视节目收视率才能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才能實现可持续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采编人员,应该明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身体力行,为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社会责任

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始终和群众保持亲密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心声,以他们的关注为切入点,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闻素材,发掘生活中的亮点。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贴近群众生活,直面生活热点,正确引导舆论,体现民心之声。面对媒体融合的大潮,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者应该勇于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坚持守正创新,不说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扭曲事实,不编造新闻,不夸大报道,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3. 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途径

3.1 创新理念

更新观念,首先就要有新媒体意识,要理解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其次要加强对互联网的使用。比如多使用一些新媒体,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新闻采编方式的多样化。

3.2 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广播电视新闻的成败关键是看传播的内容是否能够抓住读者、影响读者。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般信息不再稀缺甚至泛滥。面对海量信息,受众对于新闻的兴趣,已经不满足于“发生了什么”,更追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占领传播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导权,关键就在于信息质量。只有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推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定心丸”价值的优质内容,才能在全媒体竞争环境下胜出。因此,能否推送有深度的作品,能否做到有温度的传播,是检验媒体融合发展效果的重要标尺。

3.3 发挥优势

新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媒体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记者要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有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世界和平为社会责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全心全意服务于党和人民。

广播电视新闻单位拥有专业化采编人才队伍、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具有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原创内容生产优势。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持续增强内容提供能力。要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社会实践、挖掘鲜活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拓宽采访视野,提炼新闻价值、升华报道主题,创新语言表达、树立清新文风,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3.4 丰富形式

广播电视采编形式要多样化,要注意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首先,语言要尽量口语化,努力让大部分受众都能听得懂。其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应避免模式化,特别注意要与新媒体充分融合起来,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形式,避免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最后,根据内容需要,采用短消息、长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节目、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3.5 精心制作

相较于报纸,电视新闻是集文字、画面与声音于一体的。优秀的电视新闻制作需要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种类众多。其中主要包括音频技术、转播技术、卫星技术、演播室设计、后期制作技术、虚拟制作技术、特种拍摄设备等。

提前踩点,精心拍摄,合理构图,准备好文案,注重画面剪辑技巧的优化与改进,做到这些,有助于更好保证新闻制作质量。

后期制作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很多节目初步录制的效果并不好,但是通过后期制作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这也充分说明了后期制作的重要性。

3.6 积极互动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后,在互联网技术的保障下,人们选择节目变得非常自由。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积极利用新媒体,与受众进行更好地交流互动,意义重大。对网民而言,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新闻的最新动态是最常见最直接的参与互动的一种方式,评论区则是网民必不可少的互动版块。广播电视新媒体要深耕建立互动性机制,由转发、留言、点赞组成的“三件套”已成为互动固定标配,是网民表达观点、体现意向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指标。把控好评论区留言内容,引导好评论区舆论导向,对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顺应读者的特点,顺应当前的媒体环境,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7 重视人才

新闻宣传工作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首先要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其次要做好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让采编人员学习与掌握更多地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业务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的采编工作当中,为他们提供更多地进修与深造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最后要不断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坚定。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担负起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采编人员应有维护国家统一及国家其他利益的意识形态安全责任。采编人员应提高政治敏感度,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善于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观点,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采编人员必须坚守好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牢记和履行社会责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增强把握大局的本领,提高用正确舆论导向引导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要当“战士”,不当“绅士”,该发声时要发声,该出手时要出手,该亮剑时要亮剑,旗帜鲜明地讴歌我们的伟大祖国,讴歌我们的美丽新时代!

4. 结语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给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體,把广播电视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创新途径媒体融合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