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自然流露
2022-05-06宦佳娣
习作要求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习作提示
本次习作的题目为“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份情感第一要“真”,第二要“自然流露”。同学们在作文中所写的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选材不够打动人,不足以吸引读者;描写流水账,缺乏生动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情感不够真诚自然,表达比较夸张。针对以上问题,老师有如下建议:
1.好选材更能直击人心。
习作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选材决定的,选择材料比表达更重要。什么样的选材才是好的选材呢?独特的、情感浓烈的、有冲击性的素材比较占优势。平凡的、人人皆知的事物,尽量不选为作文的素材。同学们可能会困惑,因为生活本身就很平凡。但是在平凡的事情中,如果能发现新的意味,就值得一写。平凡的事物含有无限的方面或内容,好好观察,细细体会,随时可以发掘到新的意味。这新的意味就是习作的素材。比如我们经常写爸爸妈妈辛苦照顾我们,生病带我们去医院等,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写妈妈的白发、奶奶的声音、爷爷的背影等。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发掘出生活的另类美好。
2.融情于细节更能传情。
记得有位专家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当中的亮点和得分点。”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的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这就是描写抒情。名家善于将情感融于细节—朱自清先生写父亲的背影,融父爱于动作;鲁迅先生写孔乙己和人争辩,融迂腐好面子于语言;鲁迅先生写祥林嫂的神态,融内心悲苦于外貌;海明威写老人的心理,融坚毅于心理。本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史铁生融情于语言、动作等细节,和此处的例证异曲同工。
细节生动形象的秘诀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尽量多地使用动词,动态化的描写更能传神;增加细节,巧用修辞;加上动作、神态,再加心理,再加环境……一次次修改,好作文也就出来了!
3.情感抒发有讲究。
除了第二点说到的描写抒情,抒情的手法还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和托物言志。直接抒情中除了描写抒情,还有议论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本单元课文《匆匆》是直接抒情。本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中有描写抒情,属于直接抒情;也有寓情于景,属于间接抒情。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马诗》《石灰吟》《竹石》属于托物言志。
关于抒情,有人曾提出:抒情要适当不要泛滥,要含蓄不要直白,要有所节制不要失控,要深沉不要肤浅,要真诚不要虛假等等。情感有浓淡、强弱、大小之分,能不能打动读者,这些都是标准,需要同学们留意。
例文
还您一个春天
李欣然
一场大病过后,外公那原本合身的衣服变得肥大起来,耷拉在他那微驼的背上;慈祥的脸庞爬满了细密的皱纹,些许凌乱的眉毛下,一双小小的眼睛,因看不清东西而常常眯着。屋内,灯光亮着,墙上映着外公的影子。这身影矮小瘦弱,似括号般弯曲地背靠在桌子边。似树皮般粗糙黝黑的手,一只在缓慢地挪动,另一只无力地垂在桌旁。手上的经络透过薄如纸的皮肤清晰可见,原来外公在擦桌子。伴随着微弱的喘息声和寒窸窣窣布料的摩擦声,他吃力地挪移着双脚,一个小小的地方,他已经擦了半天。一场大病,外公变了。(抓住外公擦桌子吃力这平凡小事展开,突出外公的“变”。)
小时候,最爱吃外公做的青菜面。厨房里,外公戴着围裙,似松柏一般挺立的身姿,如同一座巍峨的山,矗立在我心中。他一会儿在锅边下面,一会儿在水池旁洗菜、切菜,一会儿跑回锅边开始烫菜,一会儿又单手握起锅去洗,过不了几分钟,厨房里香气四溢。“青菜面出锅喽!”洪亮的一嗓子,令我顿时兴奋不已。吃着新鲜的青菜、软糯的面条儿,看着嘴快要咧到耳根、眼睛微眯着望着我的外公,幼小的我,说不出的喜悦和满足。(回忆外公给“我”做青菜面的场景,突出外公的健朗以及祖孙情深。)
原以为时光会停下静候我们,但那只是童话里骗人的说法。看到外公缓慢擦桌子的样子,我赶紧走近说道:“外公,我来帮您擦。”我强忍着泪水,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外公一怔,转身抚摩着我的脸。不知何时,外公的话匣子像被锁住了一样,我与他交流时就连寒暄也会变得尴尬,外公变了。
“老人就像孩子,他希望自已被关注,也希望能帮上忙。”见我自责不已,妈妈宽慰我。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外公,您陪我去拿快递吧?太多了,我拿不了。”“好嘞,来啦!”
“外公,我想吃青菜面啦!”“好的,外公做,马上就做……”
外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地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虽然眼角的皱纹越来越深,但眯起的小眼睛里似乎有了光芒,外公变了。我松了一口气,心中默念:外公,我要还您一个春天。(为了让外公“变”回来,“我”努力尝试,情节的转变,让真情自然流露。)
(指导教师:宦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