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5-05

哈尔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颅脑肢体康复

杨 娇

(确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确山 463200)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与头部相互作用,导致颅脑组织损伤,且昏迷超过6h或再次昏迷者[1]。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所以术后存在后遗症的几率极大,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动能缺损症状[2]。因此,对于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脑组织损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就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护理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52±6.0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2~6h,平均时间(3.25±0.37)h;交通事故17例,砸伤12例,高空坠落1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2~67岁,平均(45.52±6.8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3~5h,平均(2.64±0.43)h;交通事故20例,砸伤10例,高空坠落11例。两组上述基础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③患者已成年;④预计存活期>3个月;⑤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参与协议。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全;②存在慢性肺部疾病;③已存在肺部感染;④精神认知异常。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血压等变化;给予营养支持,术后静脉注射补充热量,以防脑水肿,根据患者术后意识及胃肠功能可给予流食或鼻饲饮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排痰,雾化吸入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康复锻炼按个人意愿随时进行,包括进行床上被动、主动运动,借助助行器站立、辅助行走。双手扶住座椅扶手,慢慢降低身体,练习坐位,将膝关节慢慢抬高,进行抬腿训练。

1.3.2 观察组:除康复训练外,其他护理与对照组一致。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24h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①取患者患肢相关穴位,如天宗、曲池、合谷、昆仑、承山、照海、内外膝眼、涌泉穴等穴进行按摩,抬起瘫痪肢体进行内旋、外旋、内收、外展、伸拉等操作;②指导患者握手训练:将手指外展,把患侧拇指放在健侧拇指上;下肢搭桥运动:屈曲两膝合拢;脚心朝床站立,一手抬臀成桥形;起坐训练:上肢做肘支撑,外展手腕与前臂,进行屈膝、屈踝;桥式训练:取仰卧位,两腿屈起分开,脚底踏地,有推地板的感觉,大腿内侧出力,做缩紧肛门的动作向上挺;③取仰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屈膝、屈踝、屈髋训练;手握力训练:手握紧握力圈再放松,以此重复;肩功能训练:将肩向外伸展90°,伸展肘部,伸的同时旋转前臂,肩向前屈90°,伸展上肢;重心转移训练:取坐位,屈膝90°,将脚向后滑,脚后跟需着地,进行屈背练习;④进行起、立等平衡训练,将腿慢慢移至床沿放下,健侧腿顺势移至床下,转正身体,借助助行器站立;双手扶住座椅扶手,慢慢降低身体,将术侧患肢伸直在前方,弯曲健侧腿向后滑动身体坐下;借助助行器辅助行走;训练患者进行坡行、爬楼练习。训练时间:15~20min/d,2~3次/d,具体可按患者肢体运动情况根据Brunnstrom分期标准[4]调节。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8周肢体运动功能,内容包括伸肌协同运动、屈肌协同运动及协调能力等17个项目,总分34分,每个项目0~2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运动能力越好;②采用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6]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量表含面瘫、意识、感觉、肢体共济失调、上肢运动、下肢运动10个项目,总分值为42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缺损程度越严重;③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8周日常生活活动情况(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6],量表分进食、行走、转移、上下楼梯十个项目,将ADL功能分为良、中、差三个等级,满分为100分。>60分为良,说明日常生活基本正常;40~60分为中,说明患者生活对别人稍有依赖,存在轻微功能障碍;<40分说明患者生活依赖性较强或完全依赖。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FMA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FMA、NIHSS、AD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FMA、NIHSS、ADL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a P<0.05

项目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8周FMA评分 对照组(n=39) 12.68±2.78 19.21±3.65a观察组(n=41) 12.34±2.02 25.21±4.43a 0.628 6.593 P 0.532 0.000 NIHSS评分 对照组(n=39) 15.45±2.61 13.65±2.87a观察组(n=41) 15.81±2.03 10.19±1.68a t 0.691 6.620 P 0.492 0.000 ADL评分 对照组(n=39) 54.51±5.22 70.65±8.87a观察组(n=41) 55.69±5.34 78.69±9.68a t 0.999 3.867 t P 0.321 0.000

3 讨论

穴位按摩,属于中医护理疗法,利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原理使患者下肢组织血运流畅,促进瘫痪肌肉运动恢复。因经络与穴位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构成与维持神经活动的最基本条件。所以通过刺激穴位可使得阴阳调和,经脉疏通。常规的功能锻炼以肢体的舒张、收缩为主,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锻炼患者肢体运动能力[7]。

Brunnstrom分期功能训练理论认为,机体神经功能系统具有较强的重组性与可塑性,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身肢体功能,如机体肌力张力大小,按不同的运动功能分为不同时期,并通过可利用和实现的运动模式来刺激运动神经,诱发肢体运动反应,帮助患者产生运动想象,从而主动参与训练,实现神经系统的重建过程。对肢体各关节功能进行针对性、选择性及系统化的训练,循序渐进,诱发脑组织的重组与代偿,抑制异常肌张力,重建肌群间的功能协调,防控肌痉挛。通常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但如患者长期卧床,无肌肉运动,会使肌张力减弱,影响肌肉收缩,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血液循环也会变慢,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还会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这可能不利于患者预后。通过对关节上下摆动、伸曲患肢等被动运动模式,有效训练了肢体关节活动度与周围肌群的力量。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等功能锻炼使肌肉得到适当活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还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颜中英、何萍桂等[8]学者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分析发现,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并没有因早期训练而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信度,可有效通过早期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颅脑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