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辅助治疗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2022-05-05张文静
张文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产后出血作为一种分娩后的严重型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1]。研究发现宫缩乏力是诱导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占比为70%以上[2]。产后出血可引发产妇凝血功能异常、呼吸困难等,若情况严重时还需进行子宫切除,给产妇生育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影响[3]。目前经过妇产科临床医师的多年积累,已经总结出了许多预防和治疗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处理措施和经验,如宫腔填塞、B-Lynch缝合、宫缩素等,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4]。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近些年来应用较多的处方药物,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可帮助产妇排出中期流产过程中不能正常分娩的胎儿[5]。为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辅助治疗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本文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产科实施顺产的90例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内容[6],排除患有肿瘤或严重的脏器损伤、对研究药物过敏、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者、其他不适合进行此项研究的患者。以投掷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17±3.2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85±0.87)周;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93±3.4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40.68±0.56)周。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顺产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包括:缩宫素静脉滴注、子宫按摩、米索前列醇肛塞等,同时进行输液和输血,根据产妇情况有时还需进行抗休克治疗,参考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6]。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层注射辅助治疗,注射时的每次剂量为250μg,若出血严重,可在30min内重复注射,但注意注射总量控制在2mg之内。当两组无明显治疗效果时,应采取在宫腔处填塞纱条来进行止血,若出血严重时,应立即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止血。当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效、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等止血措施发现阴道流血情况无改善时,应立即对产妇采取子宫切除术,征求患者同意采取次全切或全切方式。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比较:其中显效:1次注射后,15min内子宫明显收缩,阴道无明显出血;有效:2~3次注射后,30min之内子宫明显收缩,阴道出血较少;无效:多次注射后子宫未见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较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使用面积法、容积法、称重法计算产后产后出血情况及第三产程时间;酶联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BNP),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清一氧化氮(NO);两组产前、产后24h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平均动脉压)、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不良反应情况:腹泻、恶心、血压升高、面色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0.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s)表示,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产后出血情况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比较、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s)
表2 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比较、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s)
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g/L)观察组 45 169.24±37.21 590.04±40.27 3.17±1.34 12.05±2.87对照组 45 217.57±48.26 680.43±28.59 5.09±2.87 17.54±3.13 t值 5.320 12.278 4.067 8.67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产后2h出血量(mL)产后24h出血量(mL)第三产程时间(min)
2.3 NO、NOS、BN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NO、NOS、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O、NOS、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NO、NOS、BN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NO、NOS、BN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NOS(μmol/L)治疗后观察组 110.28±10.37 84.57±6.16*# 41.02±3.98对照组 109.87±10.25 94.57±10.24* 40.85±3.84 t值 0.189 5.614 0.206 P值 0.851 0.000 0.837 28.24±2.75*#32.05±3.74*5.506 0.000 BNP(pg/mL)治疗前 治疗后198.51±15.24 50.96±10.57*#199.04±14.79 92.81±9.56*0.167 19.698 0.867 0.000
2.4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产前两组MAP、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4hHR显著上升,MAP、SBP、DB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后24h MAP、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产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产后24h比较#P<0.05
组别 MAP(%)产前 产后24h 产前观察组 83.54±5.21 80.68±5.89*# 80.02±5.67对照组 82.47±5.18 77.59±5.93* 79.89±5.61 t值 0.977 2.480 0.109 P值 0.331 0.015 0.913 HR(次/min)产后24h 产前133.24±5.27 133.31±5.48 0.062 0.951 85.27±4.94*#88.52±5.10*3.071 0.003 SBP(mmHg)产后24h 115.68±4.26*#112.74±4.19*3.301 0.001 DBP(mmHg)产前 产后24h 85.97±5.01 81.19±4.96*#85.76±5.12 76.08±5.06*0.197 4.838 0.845 0.000
2.5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4%(χ2=3.986,P=0.046),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妇产科常用处方类药物,其机理是首先作用于Ca2+载体,从而增加肌细胞中Ca2+浓度[7]。同常规前列素类药物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半衰期较长,生物活性较高。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较好地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阻断环磷腺苷的合成,可有效增强子宫肌层收缩。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提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通过促进子宫肌层兴奋,从而增强宫缩的频率和力度;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对照组,使产妇在产后2h、24h出血量得到有效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也趋于平稳,推测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子宫创面的血窦关闭,进而减少产妇出血量[8];NO具有血管舒张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舒张子宫平滑肌,而NOS是一种神经系统限速酶,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中。BNP具有扩张血管、降低交感神经递质活性及周围环境组里的作用,BNP分泌越多,产后出血量越多,是临床上常用来预测产后出血的指标之一。观察组治疗后NO、BNP、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从细胞层面抑制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变化,并尽早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对改善产妇出血具有重要意义,顺产产妇因应激反应血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而HR会加快[9]。本研究中发现两组产后24hHR显著上升,MAP、SBP、DB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后24hMAP、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能使子宫下段收缩加强,使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稳定和正常,降低出血量。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此药物对产妇肠胃功能、血压、心率等影响较小,推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妊娠高血压的产妇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安全性较高,是一种适应证范围较广的药物[10]。此外,由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对肌肉产生强烈刺激促使肌肉产生收缩,因此此药物不能应用于患有哮喘及过敏症的产妇,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11]。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妇顺产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在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NO、NOS、BNP水平及产后出血量方面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生率较低,同时该药物还具有药效长、起效快、操作简单的优势,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