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参与灾害支援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05-05孙淑霞郑慧敏
孙淑霞, 徐 菲, 陈 莹, 郑慧敏
(黄淮学院医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增多,危害日趋严重[1],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有利于降低灾害的程度,灾害发生时护士作为救援队伍中最大的专业群体,在救援期间和灾后恢复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2],其生理及心理状态与其灾害应对能力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灾害现场救护的时效性[3]。护理学生作为未来的灾害护理人才的储备军,其队伍庞大、热情高涨,然而灾难护理的危险性、技术性和复杂性,使得接受传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护士远不能满足灾难护理的需求[4]。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志愿参加灾害支援的护理学专业11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他们的真实工作体验为依据,探究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实现护理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与临床护理岗位无缝衔接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实际志愿参与河南水灾支援的11名某学院医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见表1。
表1 11名受访学生一般资料分析(n=11)
1.2 方法
1.2.1 访谈方法 由于灾情和疫情,在获得访谈对象许可后,约定时间,采取半结构式、开放性、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遵循知情同意、自愿保密的原则,访谈前告知其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就录音征得其同意,访谈过程中访谈者采用倾听、确认、追问、重复、引导等技巧,依据访谈情况对访谈内容做适当调整,使受访者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访谈时同步录音和记录,访谈时间30~90 min。每次访谈后及时将录音内容逐字转录,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保留。为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姓名以编号代替。
1.2.2 访谈提纲 在正式访谈前,研究者先选择3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的效果,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在正式访谈过程中,根据资料收集和分析情况,进一步完善访谈提纲,具体内容包括参加了河南水灾志愿者支援工作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去支援途中以及到达现场后的感受和情绪、实施救助中用到的护理学专业操作技能、救助过程中欠缺的知识或技能、志愿者来源、灾难现场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克服的、是否有必要接受相关培训、对今后生活、工作的影响、经历救护后对护士这一职业的看法、胜任灾难救护需要具备的意志等。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定性访谈资料常用的分析方法Colaizzi 7步分析法[5]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①仔细反复阅读所有资料,以获取整体感。②从专业化视角提取与研究现象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资料中反复出现的观点或重要信息进行解读编码。④将编码后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意义单元。⑤参照重要的原始陈述,仔细推敲各意义单元,写出详细、无遗漏地描述。⑥辨别和抽取出相似的观点。⑦返回给研究参与者处求证。
2 结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高校护理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在河南水灾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中,支援前线的护理学专业学生与相对陌生的同伴共同应对不同的工作任务,遭遇多重挑战,内心体验丰富而具体化,使他们对护理学专业核心能力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研究者从不同受访者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经总结分析,提炼出护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在灾难支援中体现的护士能力要求的6个代表性主题:①管理方面:包括物资管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②护理学专业知识应用的方面:包括危险评估能力、问题识别及分析能力、实施基础护理能力。③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预警能力和识别能力、迅速反应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④沟通与合作方面: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团队组织合作能力。⑤防护方面:工作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⑥学习方面: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1 管理方面 受访者E:“当我想到我是来帮助他们的,我就告诉我自己,不能丧着脸,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我自己,如果自己情绪低落,肯定会对影响到村民,又如何能安抚他们呢。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勇敢,然后在责任面前一定要勇于担当,一定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从受访者E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受访者G:“很多灾区的居民在为我们讲述这次灾难的感受时情绪一度失控,我们支援团队的到来仿佛为他们带来希望,看到他们这样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支援团队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我是支援团队的一员,也是他们的后盾,我不能破裂。”从受访者G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受访者I:“比如说在去之前我只是想着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就好了,但是到了之后,我想的确实只要我能做的无论多辛苦我就要做,搬东西、记录、邀请进入志愿者群,虽然忙得晕头转向,但是真的很有意义。”从受访者I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人员组织管理能力”“物资管理能力”。
受访者K:“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我们虽然是渺小的,但人多力量大,我相信灾难总是会过去的。情绪慢慢就平复下来了。一直告诉自己,深呼吸,为自己加油打气。想着还有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了那些受灾人民,我应该坚持做好这个志愿者服务的工作。”从受访者K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受访者L:“通过搬运抗洪物资可以使自己忙起来,同时也告诉自己我在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灾区的人们,把悲伤化为动力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受访者L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2.2 护理学相关知识应用方面 受访者A:“最大的困难,我觉得应该是灾区的环境条件差,救援物资缺少,特别是水和食物,其次是供电问题,大雨导致所有的灾区断电。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影响救援,也不能为人们提供热水和热的食物。”从受访者A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问题识别及分析的能力”。
受访者B:“因为我看见了好多被困在村庄里的老人及小孩,绝大部分人因为要常年在外工作,留下了小孩和老人,这类人的活动受限并且防范意识不高,也没有过多的救援人员进行抢救,村庄也不好进,到处一片狼藉。”从受访者B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危险评估的能力”“健康问题识别能力”。
受访者E:“血压增高,会引导他们去一楼的医务室,然后帮他们测量血压,有的血压高的就会联系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及时送来降压药。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会给他们进行安抚,找他们聊聊天,唠唠嗑。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缺乏高血压全面的健康指导的知识。”从受访者E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实施基础护理能力”“健康认知能力”。
受访者F:“因为这次是水灾,水灾过后最多的就是预防疫情的蔓延以及发生,护理操作中,是开展必要的消毒防疫工作,给一些老人以及婴幼儿做一些心理护理和健康管理这方面的工作。”从受访者F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危险评估的能力”“问题识别能力”。
受访者J:“因为自己还是在校学生,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技术操作,帮助被救出来的灾民量血压,测血糖以及测体温等生命体征,我觉得自己还欠缺消毒以及对情况较严重伤员的进行一些包扎,心肺复苏等处理的知识。”从受访者F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实施基础护理能力”。
2.3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 受访者F:“最大的困难有一个受难的小宝宝要喝奶粉,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小的受灾人员,所以就在网络上呼吁,还有在志愿者等各种群内呼吁捐献奶粉,后来就是有人捐赠了一箱。”从受访者F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突发事件识别的能力”“迅速反应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
受访者G:“在灾难现场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医疗用品不充足,我把这种情况告诉志愿协会会长,让会长呼吁大家在捐赠用品时合理安排。”从受访者G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组织协调的能力”。
受访者J:“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勘察水位情况。”从受访者J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预警能力”。
2.4 沟通与合作方面 受访者B:“有的时候因为救援工作和部分人的不配合导致的争吵,我们会有专门的女生来负责这一块儿,她们负责沟通和劝说。”从受访者B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团队组织合作能力”。
受访者D:“抓紧时间跟连夜包装的领导老师们换班,让她们休息一下,因为大家都是连夜工作。”从受访者D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团队组织合作能力”。
受访者E“做好心理护理,会给他们进行安抚,找他们聊聊天,唠唠嗑。”从受访者E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受访者K:“刚开始有点紧张,不熟悉具体要做什么。到达志愿地点后一会儿运输物资的车回来,我就跟着大家一起往上面搬东西,慢慢地开始和大家交流,心里的紧张,害怕,担心就减缓了不少。” 从受访者K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团队组织合作能力”。
2.5 防护方面 受访者B:“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就是给予一些保障奖励,比如保险的提高。”受访者C:“在救援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受访者D:“参与前应该培训,教会他们自我防护知识以及更专业的救护操作。”受访者F:“参与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希望给予培训一些心理、防护知识,避免灾难来临时无所适从,无法自救,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受访者H:“因为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也能够在灾难来临之前及时的,正确的做出应对的措施。”受访者I:“参与前应该做好保险等方面的保障。”大部分受访者都表达了在灾难支援或救护时的“自我防护意识”“工作安全意识”。
2.6 学习方面 受访者D:“药品打结非常难,刚开始速度很慢,别人包装三包,我只能包装一包,后来跟旁边的同事交流了经验就快了很多。”从受访者D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受访者F:“从7月20日起下暴雨开始每天关注新闻,并在网上搜索关于预防和自救的措施。”从受访者F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受访者K:“刚开始有点紧张,不熟悉具体要做什么。到达志愿地点后一会儿运输物资的车回来,我就跟着大家一起往上面搬东西。” 从受访者K的重要陈述中提取编码“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但是,在访谈中,受访者A:“面对不同情况的灾民无从下手。”受访者B:“急救措施的不全面及不那么专业。”受访者C:“我觉得我还是不敢上手去做心肺复苏,我还是有点儿不敢。”受访者H:“很难做到临危不乱。”受访者I:“对自己不够自信,不敢单独救援。”受访者L:“在真实的救援环境之下有些慌张。”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真实场景中“不自信”“知识不全面”“慌张与不知所措”,并且多数受访学生建议学校能够开展灾害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3 讨论
3.1 构建持续改进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护理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现场救援中,有数万名护理学专业人员参加[6],这表明,在灾难救援中,护士的需求量远大于其他医护人员[7],而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潜在的灾害救护人才,在校教育至关重要。在访谈中大部分同学灾难救护自身准备能力、现场急救技能等备灾能力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便不知所措,这可能与当前的专业教学模式有关,理论和临床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应综合评估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审视现有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思现存护理教育问题,构建持续改进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护理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为实现护理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与临床护理岗位无缝衔接提供新的思路。
3.2 健全课程体系,融入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各类灾害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作为灾害救援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也迫切需要认真研究、总结灾害救援护理的学科体系,以完善和发展该领域的护理理论、技术及组织管理[8]。2015年,由中华护理学会灾害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灾害护理学》教材,至此我国灾害护理教育逐步跨入针对国情深入发展的阶段[9]。2011年有文献[10]报道,少数高职高专院校尝试在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中开设灾害护理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灾害救援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参与救援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较,我国在救援能力培训方面仍缺乏具体的培训内容及实施细则[11]。体系完善是灾害实践的重要基础,郎红娟等[12]应用Delphi法构建了军队医院护士灾害救援课程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灾害医学概述、灾害现场的医学救援、灾后疾病的预防与卫生保健、灾后特别干预)、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53项,为各级部队医院编写灾害救援应急预案、灾害护理培训教材,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全面提高军队医院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提供依据。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改良或引进灾害护理课程框架和专业教材,健全护理课程体系。
3.3 改善“教”与“学”的模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护士的救护能力是保证救援成功的关键,必须要具备灾害救护综合性的知识、技能和行为[13],护理学的特点在于学术性和实践性,只有掌握了灾害救护专业知识,同时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的锻炼及应急演练,灾害救护能力水平才得以提高。从本研究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工作体验可见,面对真实场景,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的救援进行有效联系,多表现为“不自信”,这可能与受访学生“知识不够全面”“技术不熟练”“实践经验不足”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14]。而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善教学模式,基于胜任力,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大学生“熟悉网络,对网络充满了依赖感”[15]这一特点,将护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通过病例讨论、收看灾难片和情景模拟演练录像、操作实践、技能多媒体演示、观看操作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扩充学生的眼界,同时,打破传统教学,尝试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其高阶思维的形成,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3.4 将灾难融入护理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突降的汛情,也是对教育的检验。此次受访的11位同学中的访谈记录中都提到了不管是在后方支援还是在一线救护,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亲身经历灾情支援后“更加坚定了对护士这一职业的选择”,因此,将灾难教育元素引入护理教育教学中,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训课等进行思政融合,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护生积极体验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角色适应能力,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前“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加之知识获取形式和知识载体多样化等科技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储备人才—护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医学高校作为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应综合考虑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才能使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充分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推动护理学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提取支援水灾的护理学专业志愿者在亲历水灾的工作体验,提出护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在灾害支援中所体现的能力,为今后修订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但是本研究是针对汛情志愿者进行访谈,人数较少,工作内容也比较单一,未来可以选取更多护理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场景中的真实体验,进一步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