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2022-05-05于江华张海云吴智梅李敏
于江华张海云吴智梅李敏
厦门长庚医院 妇产科,福建 厦门361000
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恶性肿瘤。2018年有报道[1]显示,全球有569 847例新发宫颈癌,其中超过90%的死亡病例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宫颈癌发病11.1万,死亡3.4万,进一步提示我国对宫颈癌的防控形势尤为严峻[2]。宫颈癌发病进展缓慢,早期进行高质量和有组织的筛查是降低疾病发病率和家庭负担的重要手段。目前发达国家通过建立早期、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早的确诊和治疗,患者死亡率有了极大的降低,5 年生存率超过50%[3]。有研究[4]指出,宫颈癌筛查的完成情况与女性参与筛查的意愿密切相关。厦门市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升高,而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压力较大。流动女性作为特殊群体,有数据显示,相对于城市固定人口,其对宫颈癌筛查服务利用较差,宫颈癌检出率相对较高[5]。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厦门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参与意愿,并分析与人群详细资料因素的关联性,为流动人口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长庚医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厦门市流动妇女2 987例。纳入标准:在厦门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女性人群;年龄在25~65岁;有性生活史者;有完整宫颈;目前未妊娠;有自主行为认知能力;对研究程序充分了解后自愿参加研究者。排除标准:在厦门地区居住不满6个月者;宫颈癌疾病史者;存在宫颈手术史及子宫切除术者;精神病史者;重复参与调查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通过回顾研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调查资料,并结合专家意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以下的内容:基本人口学特征;宫颈癌防治知识;参与宫颈癌筛查行为(是否参加过国家免费检查项目,是否做过宫颈癌筛查);宫颈癌防治态度。其中宫颈癌防治知识采用宫颈癌筛查信念量表,主要包括5个维度、32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最高分为16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程度越低。量表经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度均>0.4,其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2.31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评价与判断准则相符合;总量表内容效度为0.914,各条目为0.532~1.000。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工具。
1.2.2 质量控制
开展研究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规范的培训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及调查的顺利展开,目标人群的筛选过程中要严格以纳入和排除标准为标准,发放问卷并仔细填写,排除逻辑错误后收回;同时质控员随机抽查回收的问卷确保问卷信息填写的完整性,对发现的错项和漏项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填。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2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与核对,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经由正态性检验均确认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ANOVA 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打工时间和每天工作时间属于有序变量,采用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调整变量,并常规调整年龄,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 结果
2.1 调查基础资料和参与意愿的统计
共发放3 000份问卷,收回3 000份,回收率为100.00%;合格问卷为2 987份,合格率为99.57%。调查对象年龄25~65 岁,平均(38.35±8.62)岁。在接受调查的2 987 名女性中,2 392名(80.08%)愿意参加宫颈癌筛查,595名(19.92%)的女性不愿意参与宫颈癌筛查。
表1 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统计
2.2 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2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和谁一起打工、进城打工时间、每天工作时间、是否有医疗保险、宫颈癌防治态度以及宫颈癌防治知识评分为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2
2.3 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529)、文化程度越高(OR=1.529)、进城打工时间越长(OR=1.326)、宫颈癌防治知识得分越高(OR=4.125)的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越高,户籍为本市农村女性筛查意愿高,每天工作时间越长(OR=0.531)参与意愿越低(P<0.05),见表3。
表3 厦门市流动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妇女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宫颈癌的临床发生率明显上升,但是目前临床对该病的疾病发病原因已经明确,因此早期诊断后进行治疗可以得以治愈。由于癌前病变时间相对较长,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是每个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6],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所以有必要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策略。厦门经济发达,而随着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流动人群占比越来越高,成为城市的建设的主力军,当前流动人口虽然以偏年轻劳动力为主,但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关注该部分人群的健康状态也尤为重要。统计显示,和城市的常住人口相比,流动女性对于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对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较低[7]。
本研究中,在接受调查的2 987名女性中,2 392名(80.08%)对宫颈癌筛查的参加意愿较高,595名(19.92%)的女性不愿意参与宫颈癌筛查。王月云等[8]对深圳市妇女宫颈癌筛查意愿调查分析显示,有83.3%的女性愿意进行宫颈癌筛查,朱一丹等[9]对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意愿调查研究中的调查数据为84.08%,本文的数据稍低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流动女性的宫颈癌筛查意愿相较城市女性有所降低,同时也显示出不愿意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女性接近20%。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进城打工时间越长、宫颈癌防治知识得分越高的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越高,户籍为本市农村女性筛查意愿高,每天工作时间越长参与意愿越低。年龄越大的女性健康意识越强,宫颈癌筛查参与意愿越强,基于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特点,需要特别关注25~30岁的年轻女性,增加对该部分人群的健康宣教,提升其对疾病和筛查的认知。文化程度越高的流动女性对疾病的认知越高,能够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更愿意参与宫颈癌筛查,Arevian M[10]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进城务工时间及每天工作时间与流动妇女宫颈癌筛查意愿有一定的相关性,进城时间越长城市融入性越高,社会参与性也相对较高,参与意愿越好,每天工作时间长与人群的压力和精力有关,每天工作时间长的女性一方面是没有时间参与宫颈癌筛查,另一方面是工作占据了生活的较大部分,对自身健康容易造成忽视,这与Tarwireyi F[11]的研究结果相同。户籍在外省及本省非本市的流动妇女宫颈癌筛查意愿较低,提示外地流动妇女是宫颈癌筛查教育关注的重点人群。Torres E等[12]研究认为,宫颈癌筛查知识认知水平偏低是女性参与筛查的主要障碍之一,妇女的参与意愿随着宫颈癌知识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目前社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宣教和筛查力度,但是关键要努力提升妇女的参与意愿。对厦门地区流动女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后均有助于提升流动女性对于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建立完善的筛查制度,使绝大多数妇女定期获得宫颈癌筛查。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教育普及率,采取信息化管理,依托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家保中心力量,逐步普及育龄妇女癌前病变筛查率,推进社会进步,很好地改变了厦门流动人口对于宫颈癌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应密切关注厦门流动人群中的年轻女性、低文化程度、进城打工时间短、每天工作时间长的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提高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