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4 种护理方法
2022-05-05古时芳
■古时芳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疾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最主要后遗症是下肢水肿、皮炎、继发性静脉曲张以及色素沉着等。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引起肺栓塞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读者朋友若确诊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第一时间积极治疗。此外,也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防止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或引发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4 种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
护理者需要经常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变化,测量患肢的周长。若是不断变粗,则有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若是患肢颜色加深且温度升高,则说明已经受到感染。
在此期间护理者应该把患者下肢抬高,多做康复训练。同时必须戒烟戒酒,控制好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积极治疗动脉硬化。
另外,要多喝水、吃新鲜蔬果来维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同时控制脂肪的摄入,以免血液黏稠度升高加重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肢体再次受到碰撞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卫生,每2~3 个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发生褥疮。
心理护理
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尤其要注意心理护理,因为局部血栓堆积越来越多,循环会出现障碍,肢体循环无法保持良好,下肢容易有不良症状,患者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如果可以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有乐观的态度,则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受到疾病折磨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而对病情产生积极影响。
患肢护理
确诊下肢静脉血栓后,应尽量安排患者居住在温度26℃~27℃的房间。同时注意局部保暖,不要让患病下肢做剧烈运动,也不要自行按摩。
急性期间需按照医生嘱咐卧床休息,把患肢抬高20 度,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特殊护理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说,最可怕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因此,家属应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胸口闷痛、咳嗽、痰液中带血以及嘴唇周围发紫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第一时间告知医生。
若病情严重不能太早下床活动,则不能做局部的按摩和推拿。血栓形成两个星期内需卧床休息,把床头和床尾抬高15 度,能有效控制血液流动速度,避免血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