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
2022-05-05白翠芳王勃苏炜
白翠芳 王勃 苏炜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在此战略推动下,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了长效进展。党的十九大部署“数字中国”战略以来,全国掀起了以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大领域为支撑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浪潮,包含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治理即服务等广泛内涵的公共服务处于三大领域的交织地带,鲜明地体现了数字化转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首要原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共同推动下,三地在各自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以及一体化数字服务等方面都展开了广泛的创新探索,但同时也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数字化效果有限、区域不均衡等问题,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化三地公共服务领域区域协同合作正当其时。
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京津冀实践
目前,数字化助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效应已初步显现。在政务服务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在“一网通办”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跨省通办”。公共服务事业数字化协同在合作办奥、雄安新区、北三县协同示范区等重点地区和领域,以及国家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推动下逐渐起步。生态环境、交通、应急等方面的智慧治理合作局面加速拓展。
(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加快推进
2019年京津冀签订了《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从顶层设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推进“京津冀+雄安(3+1)”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发展新格局。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雄安”网上通办事项清单已达两百多个事项。三地共推出了三批共96项自贸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现审批标准、机制、服务、结果的协同互认。2021年12月底,京津冀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云”端签署了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内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数字化合作取得了标志性进展。
(二)重点地区和领域率先突破
1.科技冬奥助推京冀数字化公共服务合作。在科技冬奥理念指导下,北京、张家口在合作办奥过程中推进了两地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协同发展。如部署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保障项目、5G通信与先进网络项目、高精度天气预报系统等,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提升公共服务的力量。
2.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公共服务数字化共享率先突破。如北京在与雄安新区开展教育合作中不断拓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整合北京有关高校的“互联网+教育”优质资源,搭建“双优云桥”与“智慧学伴”平台,实现跨区域远程在线资源互联共享、教师互助教研、师生互动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北京网络课程共享平台和配套课程资源等数字化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和雄安新区中小学实现共享“一堂课”。
3.生态、交通、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数字化协同稳步推进。如建立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气和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数据共享机制,开通了省级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和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三地共5042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其中河北1466家、北京2564家、天津1012家),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485家,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医疗机构达到239家。
(三)依托国家平台促进区域数字化协同
近年来,国家层面一体化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为京津冀区域数字化协同提供了良好支撑。如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服务的公共支撑,打造京津冀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150余个电子证照共享。此外,还依托民政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系统实现京津冀多险种关系转移的电子化办理,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强京津冀三地应急救援协作,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促进京津冀跨区域立案和司法协同等。
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的障碍
近年来,尽管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探索,但总体来说,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性不强,三地公共服务差距仍较明显,主要是河北与京津的差距较大,此外,还面临社会环境、数字鸿沟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缺乏区域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
在国家“放管服”改革等强力推动下,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及协同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当前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较分散且区域协同性不足。天津于2021年8月出台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发展普惠共享的数字公共服务”。北京于2021年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及打造智慧城市“样板”的“十四五”行动纲要,其中也仅仅涉及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相关内容。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京津冀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创新区域性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医联体等模式,加快一体化智慧医疗发展。”然而这些政策内容均未涉及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协同一体化的具体举措,三地数字化转型规划及行动未形成协同机制。
(二)区域公共服务数字化创新扩散不足
地理相邻相近及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本应成为京津冀区域创新扩散的极有利条件,然而现实却差强人意。如政府数据开放领域,北京于2012年由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市大数据中心承办上线了“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先后出台了《北京市政务数据开放服务指南(试行)》《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天津于2019年由政府办公厅主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承办上线“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而河北于2021年才试运行“河北省公共数据开放网”。2020年北京举办“线上云游北京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达500万人次。此外,“接诉即办”的北京经验、“北京业主”APP、智慧物业管理等诸多创新经验并未在京津冀区域得到广泛交流扩散。
(三)社会文化变迁挑战巨大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变迁,也因此面临着社会环境、数字鸿沟等诸多挑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京津冀三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9.63%、21.66%、19.85%,城镇化率分别为87.5%、84.70%、60.07%,区域数字化协同转型面临着老龄化及城乡差距的巨大挑战。如2021年北京市统计局对全市老年人智能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态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被访者使用智能电子设备进行社交聊天、电话短信、网购、新闻资讯、出行、挂号就医等数字化生活行为,近八成被访者有较强的智能设备学习意愿。然而2021年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天津市智慧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就医群体中占比较高的老年人在数字化医疗服务的使用技能和习惯上还存在巨大差距。此外,京津冀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协同还面临着地方本位、众多公共部门主体的创新惰性以及数字人才不足等挑战。
■冰雪初融|陈宝林/摄
三、加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协同
紧握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合作为根本路径,以一体化推进区域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以场景化助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协同应用、以虚实融合促进公共服务供给要素效率提升。以期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所要求的供需信息协同、资源要素协同、供给效益协同和供给主体协同,助力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加强区域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1.建议出台京津冀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借鉴《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区域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协同转型规划,同时加强区域“十四五”规划及信息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专项规划中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设计。
2.形成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合作发展联盟。借鉴长三角数字联盟、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及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京津冀数字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形式,推动形成京津冀互联网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联盟共同体式的广泛协作。这既是促进协同发展的一条社会化路径,也需要顶层设计下行政力量的推动。
3.建立线上线下区域数字化转型的沟通协作机制。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中虚拟集聚的供给主体和资源等要素需要完善的沟通关联、价值引导、矛盾化解等机制保障,建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专班的形式促进跨区域常态化沟通交流和协同创新的展开。
(二)以公共服务协同场景化应用为突破口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在线信息服务为重心、在线交互服务为重心、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三个阶段,而面向场景应用的电子化连接和大数据分析是当前全力推进的方向。如浙江2021年全面数字化改革实践,以及各省份出台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中,都鲜明地体现了以“场景化”应用导向为抓手。在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也应立足“场景化”应用,促进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共治理等各领域数字化协同场景化应用的创新及区域扩散,其中尤其要注重数据治理能力、成本效益分配、弹性迭代机制等共性问题的解决。
1.数据治理能力的协同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是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当前数据要素也被视为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之外促进生产力提升的第五大要素。因此,建议依托一体化数字平台的建设及数字化协作体系的形成,完善三地公共服务数据要素的联通共享、开发利用及市场化交易等机制,促进京津冀三地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提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效能的作用。
2.成本效益分配的合理均衡。区域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不但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等高昂软硬件成本的问题,也面临协调、缔约、执行等组织制度成本,然而其产生的节约时间、满足需求、促进合作、创新发展等经济和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精准核算。因此,京津冀可借鉴广东、广西、浙江、贵州等统一数字政府运营公司的经验,合作成立区域共同的数字政府运营主体,以协同发展为导向形成均衡合理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
3.弹性迭代机制的区域衔接。创新迭代速度快是数字化改革实践的一个鲜明特点,因此,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应充分结合区域社会环境特征,在符合数字平台联通的标准化基础上,留足后续迭代创新以及地方个性化探索的弹性设计。
(三)促进区域数字化创新实践的交流
1.加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是促进跨区域协同和创新扩散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区域也亟需形成区域一体化共享互认的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标准化体系。如浙江省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尤其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出台了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的五年建设方案,建设了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驾驶舱等标准数字化管理体系,截至2021年底已发布《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等数字化改革地方标准11项,对推进浙江省一体化数字改革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
2.充分发挥北京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形成长久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如借鉴浙江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评选、浙江数字化改革实践创新案例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等,形成京津冀区域数字化协同应用典型示范及推进清单。
3.河北作为短板地区应更加积极主动寻求交流协作机会。不断加强京津冀区域“一件事集成服务”“接诉即办”“智慧治理”“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以及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创新探索的交流学习及扩散采纳。如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同时还发布了《北京市政务服务领域区域链应用创新蓝皮书(第一版)》,既可以此为契机推动形成京津冀区域政务区块链应用的行动计划和监测体系,亦可扩展至公共事业和公共治理领域,形成区域统筹、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应用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