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优美,描写生动
2022-05-05
范本呈现
黄山松
◎丰子恺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个特色,黄山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地上,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我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除开柳条是挂下去的。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发向下挂的。黄山松枝条挺秀坚劲,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像个“丁”字,但上面一画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画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一面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个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路程还长,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选自《丰子恺文集》,有删改)
技法鉴赏
1.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它在石头缝隙里生长,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中,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黄山松不仅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到了这些镜头,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丰子恺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而是用他简朴又蕴含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地思考,细细地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生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
2.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文章第一段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亲自爬黄山,黄山松在“我”心中的概念变得明确,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考。第二段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文章通过作者随意的思索和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内涵透露出来。第三段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其姿态——“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生动准确。第四段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偎傍”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发出了“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感叹。
学以致用
当那个橙黄色的圆球从东边探出了一点点脑袋的时候——
晨来了。
那是短暂的,属于晨的美好与寂静。
那个时候,世界是蓝色的,充斥着雾气,带来一种朦胧感,但空气却是甜而清新的。像置身于大海,又像置身于草原,让人想要把一切琐事都忘掉。
感受着清晨,世界好像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耳边飘过鸟鸣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它们在同你,同“晨”,问好。
晨就像一位芭蕾舞者,旋转……旋转……裙摆所及之处,所有人都被唤醒。
慢慢地,世界变成淡蓝色。万物刚醒,它们揉揉惺忪的睡眼,打个哈欠,迷迷糊糊的。
这样的晨,懒懒的,淡淡的。
此刻我多么想在草地上打个盹儿,等大地被阳光普照的时候再醒来。
后来,世界是一片亮白色了。当汽车的喇叭声、街头老奶奶的聊天声响起时,寂静的晨,就此结束;热闹的晨,正式开始。
路上的汽车渐渐多了起来,卖早餐的小贩摆好了摊,晨练的老爷爷已经准备好,一旁的老奶奶们坐在长椅上,眉飞色舞,聊着家常。阳光透过树叶,漏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好像冰糖葫芦上撒的芝麻粒,甜度刚刚好,一口咬下去,全是回忆。孩童们的欢笑声从远处传来,他们围在池塘边,一双双大大的眼睛随着金鱼的游动,滴溜溜地转。
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在斜射的阳光下,留下了瘦長的影子。金色阳光,镀着辉煌;晨的开始,带来希望。
当热闹的人群散去,当太阳悬在人们头顶的时候,晨转了个圈儿——默默退场。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金山路校区九年级(29)班,指导老师:胡佳】
点评
1.极富意境美。“我”以时间顺序进行描写,捕捉大量晨间的场景,从“橙黄色的圆球从东边探出了一点点脑袋”到“晨转了个圈儿——默默退场”,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优美的清晨景象。一个平常的清晨,“我”却从中感到了不同寻常的喜悦,说明“我”在生活中是个懂得留心观察、细心记录的人。
2.动静结合,语言丰富。作文在描写早晨的时候,加入了对鸟鸣声、市井小贩、孩童们看金鱼等画面的描写,动静结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同时作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晨”独特的美感。366E4381-41F2-4BCB-AEFF-2FB5970EEA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