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2022-05-05宁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双减

宁芳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学工作正迎来调整、完善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作文的教学工作展现出全新诉求,即如何在降低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精量化水平,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开发与能力培养。本文据此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显著变化、实践原则和推进策略,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与见解,希望为作文教学深入推进提供积极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  作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175-03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进一步为学生减负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双减”政策驱动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理念、任务和路径的调整契机,也存在多元的变动特性。尤其是对作文教学工作来说,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完成“减负不减质”的目标,显然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现实命题。推动作文教学的创新升级,突出“双减”特性,使之成为语文学习诊断、完善和深化的“阶梯”,在中年级段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基于此,探讨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和方法,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显著变化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正发生显著的变化,求精求实的理念得到重视,作文的任务设计和目标重构成为基本诉求,这些都深刻改变着中年级段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而语文作文除了当堂部分外,许多时候都是以课外及家庭作业形式呈现的。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大量的作文任务给小学生带来了显著负担,甚至造成了学生的思想压力。“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量明显减少,教师的作文安排理念和思路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由追求“量多”向“质优”的方向演进,这也促进了中年级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显著变化[1]。

另一方面,中年级段的语文作文教学涉及基础内容和进阶内容两个部分,尤其是针对中年级学生开展的作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对日常作文任务、作业的需求还是较为突出的。从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入手,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思路,必须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展开,即追求阅读与作文的统筹,拓宽学生“读写一体”视野,提升阅读向写作的转化能力。此外,教师要注意涉及到当堂习作、单元作业及互动协作策略的运用,按照“精益求精,优选定向”原则推进作文训练,着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不是过分追求作文任务量的堆砌。

总之,面对“双减”政策提出的为小学生减负的具体要求,语文中年级段作文教学要面对客观需求,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在“减负不减质”视域下细化教学举措,推动作文教学取得积极进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原则

从“双减”政策的实际入手,开展小学中年级段作文教学工作,要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确保作文教学成为联系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活动的“纽带”,进而在教学诊断和学生能力塑造中发挥更大效力。

复合性原则。“双减”政策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创新要求,即降低学生课业、作业负担,谋求語文作文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促进学生语文实践素质的精量化进步。尤其是准确认识“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多重内涵,把握作文的趣味性、实践性、启发性特质,设计精确、分层、立体及生活类作文任务,促进作文功能的极大发散,以此带动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进步。

诊断性原则。作文是中年级段小学语文各类学习活动的“交汇点”,也是教师用于诊断教学工作的重要参照依据。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可以探查出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这对于改进、优化语文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要科学认知作文教学地位,精量化设计语文作文任务,发挥其诊断、反馈的“传感器”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稳步推进。

一体化原则。要从语文教学的全流程入手,一体化推进作文教学工作,尤其是注重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按照中年级学生每天不少于30分钟自主阅读时间的安排,为学生设计阅读拓展任务,同时连带写作、笔记、日记等任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思维的整体进步。要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联,从全元素控制的视角入手,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

人性化原则。针对中年级段小学生开展的作文教学,要涉及到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状况和写作水平,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用“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方式,确保教学更具人性化特色,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2]。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段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执行的角度探讨小学中年级段语文作文教学的可行性思路,必须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符合“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作文教学的多元意义,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

(一)创新作文教学理念,突出“精量化”特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进作文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注重为学生降低作业、课业负担,也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滑坡、学生水平有提高,因此给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提升是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日常语文技能训练的核心。教师要发挥教学“指挥官”与“引路人”作用,创新作文教学理念,坚持以“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分层分级”为基本理念,推进作文教学举措优化,使之更好地为学生吸纳、接收、认可,在突出“精良化”特质基础上实现教学品质升级。如,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之前的作文教学往往以大量的习作任务为主体,通过教材的课文延展出关联性的作文习题及写作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的习作时间被进一步扩充,写作压力进一步增大。实际上,这种带有“大水漫灌”性质的作文教学方式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屡见不鲜,与人们熟知的“题海战术”存在异曲同工之效。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一味强调量大多次的作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推行,因此坚持“精量化”特色推进作文教学,在分层分级基础上推进写作分类指导,可以更加契合学生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为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比如,通过设计“心情日记”任务,在符合“双减”需求前提下培养学生动笔记录心情、写作抒发情感的日常志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推动,促进学生习作、记录、日记习惯的养成。类似的方法,虽然并非是强制的写作教学举措,但利于学生作文负担的降低,也对培养学生写作乐趣和积极性具有显著意义。

(二)合理设计课堂习作,拓宽学生写作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中年级一般是指三年级与四年级,而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和习作能力,但整体水平仍待提升,仍然需要教师的精细化指引和帮扶。从“双减”政策提出的精确化目标入手,为中年级学生设计作文教学方案,要强化人性化思维的指导和分类指导的策略应用,注重以课堂授课与指导统领教学工作,疏通、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其写作意识启蒙与基础能力发展。要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阅读、体味、感受、反思课文的字词句内涵,明晰课文的写作逻辑和基本技法,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写作意识。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二单元選取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等四篇文章,这些文章立意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分别以动物、器物、自然景观等入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与自然生活的观察及理解。教师可以此为启发点,让学生选择近期观察的动物、生活器物或优美景色作为主题,当堂完成200字左右的习作,然后与同学开展互动,最后由教师给出评点,指出学生习作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第二单元还设计了“看图画,写一写”的作文任务,教师可以用PPT展示几幅小动物、自然风景、城市知名景点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当堂写作,记录下心得体会,形成由阅读、观看到习作的思维转换,培养形象思维与写作思维。总之,通过小篇幅、精量化的当堂作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课文、知识点的启示下激发写作热情,在尝试、体验中丰富写作情思,塑造写作乐趣和积极性。以课堂习作为引导,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无疑是保质保量推进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

(三)打造实践作文任务,强化全流程教学控制

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学以不同的单元加以分割,其目的是设置不同的主题或教学任务线,便于在特定时间段内开展某一主题风格的针对性教学[3]。以此为引,可以合理设计单元类作文教学任务,精细化作文任务与问题,使之满足“双减”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作文思维开发与能力培养。教师要加强全流程的作文教学控制,注重对作文要素的把握和拿捏,实现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教材对激发写作意识、培育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浏览→粗读→细读→精读→思索”的递进式习惯,在掌握课文阅读和思考方法的过程中激荡起写作的情绪。教师可以按照每单元设计一个或若干作文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写作,或者开展小组互动探究,针对写作问题进行沟通互动,提高写作认知,以达到塑造写作能力的目的。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中,按照“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任务要求,教师可以打造“生活互动型作文”教学方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开放性写作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抽出15~20分钟,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记忆,对自己过往游玩、去过的好地方进行回想,然后写出来并与班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教师可以安排课下实践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外出游玩、旅行或参观时加强观察与记录,积累写作素材,培育写作灵感。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学生可以增强“发现生活美”的行动自觉,这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与实践过程中积蓄的写作能量,既是语文人文素养的体现,也是自发形成的思想旨趣,符合“双减”要求,对增强学生语文素质具有显著价值。

(四)密切阅读与写作关联,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推进,在“双减”政策驱动下推进作文教学,必须统筹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推进一体化教学,确保语文教学实现整体进步。实际上,对于中年级段学生来说,在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重点是要开发写作思维、培养写作习惯和心性。这其中,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写作”的转化意识,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培养良好、持续的阅读习惯,对增强写作能力有着显著意义。要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提高的前提。从阅读功能性定位角度入手,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在减负方针指引下布设教学方案与任务,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能力具有突出作用[4]。如,通过优选主题读物和书目的方式,让学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展关联性阅读,也可以开展教材相关的牵引性阅读。重点是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写心得、写日记的好习惯,将阅读中的收获、积累和思绪转化为写作素材,形成阅读向写作良性转换的积极效果。这样的策略,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不仅帮助小学生降低了作业的负担,也从兴趣开发、生活习惯引导的角度推进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延续,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显著意义。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也证明,通过开发小学生的阅读品格和习性,引导学生养成“开卷有益”的好习惯,方能给作文教学积累资源和要素,这是“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力点,也将成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全程开展针对性指导,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打造“家校协同”平台,推进作文教学、课外阅读保质保量完成,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突出“双减”政策的实际诉求,有效推进小学中年级段作文教学工作,要坚持“多措并举”的实践方针,落实“减负不减质”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开发与实践能力提升。要坚持以课堂作文教学为核心,设计精量化的作文任务,提升作文教学综合效率,降低无效损耗,不断拓宽学生生活化体验和阅读视域,促进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杰.“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2):208-209

[2]蒋芳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J].魅力中国,2020(2):49-50.

[3]余冬梅.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21):204.

[4]缪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J].语文课内外,2020(8):72.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