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2-05-05吴朝晖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课改小学

吴朝晖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领域教学体制的改革和重组,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也在整体的教学体制改革中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诞生出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逐步形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概念。新课改指出,教育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就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改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16-03

近年来,国家对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并且进行了各个教学领域的全面落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果想让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变得高效,那么教师就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把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课堂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表达、尽情沟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并对语文知识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在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在课堂中以“知识中心”为主要思想,一味地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在知识的教学中也是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首要任务,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强行被灌输语文知识,没有一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对于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重点知识的理解也只停留在浅层的理解上,既没有产生深层次的情感触动,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评价单一

首先,单一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点和课文内容,教师凭“一个黑板,一盒粉笔”进行教学,学生凭“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听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降低学生已有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视语文课堂为累赘,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负担。其次,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管理者对语文教师的评价就是纯粹的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这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评价也是单凭语文成绩为准则,考试成绩成为了评价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不带有一丝兴趣和动力的死记硬背,以至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没有得到实现,随之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都对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感兴趣,对语文这类主要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学习起来也会表现得不积极。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大都是一些文章、古诗词内容,偶有一些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学生在学习文章或者诗词的过程中也很难自主发现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开拓学生视野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模式会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之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也会对其产生重要作用。自从新课程教学观念提出以来,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就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所以,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转变陈旧教学思想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例如,在进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由于此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后的生字词、了解文中所提到的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教学时,笔者就根据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特点展开教学。首先,在课程的开始,笔者开门见山地将本文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看到文章标题的那一刻,一定会进行想象,如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谁会借给小壁虎尾巴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找出小壁虎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的语句,当学生找到这些语句之后,笔者再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笔者将知识进行扩充,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说一说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的一些小动物,并说一说这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以此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进而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时给学生营造出有趣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也能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课堂高效。例如,在进行《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给学生营造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课堂氛围。首先,在课程的开始,笔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将黄山的情况给学生表述出来,利用黄山的绝美情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黄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地感受黄山的雄伟壮阔,以此来为接下来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的意义。接着笔者帶领着学生进行了文章的深入学习,并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修辞手法等具体知识进行了讲解。最后,笔者让去过黄山的学生分享了文章中对黄山奇石的描述与自己亲眼所见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通过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也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运用小组合作,提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时刻把握住合作学习的原则和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小组设置,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深化学生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合作学习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有效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语文教学目标达到预想效果,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纸船和风筝》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小熊和松鼠它们两个分别住在山下和山上,每天利用纸船和风筝进行交流的故事,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就通过这篇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制作一个风筝,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学生通过制作风筝,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也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着重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能够认识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课堂互动方法,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会一直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逐步成为了当代教育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也有效解决了当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不理想的局面,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观潮》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若笔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会很难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所以,笔者就利用信息技术,将从网络上搜集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根据文章内容播放给学生,在教学时结合视频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适时互动。当笔者讲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人头攒动,等待大潮来临的画面,一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热闹的氛围,体会人们急切期盼的激动心情;二来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每年吸引众人前来观潮?”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当正式讲到描写钱塘江大潮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及时地播放了大潮视频,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掌握的词汇、语句。像是“闷雷滚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些描写内容,单靠学生想象是难以与真正的观潮场面联系起来的,而在视频的帮助之下,学生顿时豁然开朗,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多数都体现在问题设计上,一些经验充沛、能力超群的教师能在学生“溜号”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探究,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语文世界中,掌握文章精髓。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更应该积极、活跃,使学生能自由地思考、灵活地学习、大胆地探究、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解决学习道路中的障碍。例如,在进行《丁香结》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此次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感受丁香的美,并且能够通过课文题目进行人生思考,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在课堂开始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翻阅文章,了解文章大概内容。随后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提炼、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文章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丁香花?”“丁香花为什么变成了丁香结?”等,当提出问题后,笔者也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二次深入阅读并精准地找到答案,让学生通过问题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掌握课文中的真实情感与主要内涵。

(六)对接日常生活,优化情感体验

生活不仅是产生知识的源泉,也是应用知识的重要阵地。语文知识必须要与生活进行紧密对接,只有将这种联系与教学实践进行融合,才能够彰显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所在。为此,教师应拓展教学思维,开辟全新的教学路径,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对接,不断挖掘、收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实现生活情境的塑造,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意义,实现课堂高效。例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由于课文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较为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环卫工人清晨清扫街道、保洁阿姨清扫垃圾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就将环卫工人作为切入点,将“保护环境重要性”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况?为什么环卫工人一直都在清扫城市的卫生?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等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其环保意识,如此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七)利用翻转课堂,实现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资料、教材以及各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或者讨论学习,最终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教师再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或者自己进行解答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就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了教学活动。首先,笔者把学习本课知识的教学课件给了学生,里边既包含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视频,也有对相关神话故事的介绍。然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学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故事脉络,感受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神话魅力。与此同时,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笔者也会让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自主查阅,并将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最后笔者再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在线下教学时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详细的解答。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对自己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探索语文世界的兴趣,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落实高效课堂的构建初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不能通过短时间来完成的,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紧密配合、坚持不懈和共同努力。与此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要以科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分析,灵活运用多变的方式,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掌握整体教学进度,让学生在轻松的姿态下获取更多语文知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而提高教学成效,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高效课堂的学习环境中获取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冰.试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21(16).

[2]袁红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阐述[J].新课程,2020(13).

[3]何昕凡.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才智,2020(8).

[4]王淑芝.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立方式分析[J].中华少年,2019(4).

[5]胡華凤.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J].课外语文,2018(18).

[6]卢文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吉林教育,2016(46).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新课改小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