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思维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2-05-05袁恩忠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策略

袁恩忠

【摘   要】结构化思维教学能让学生经历“理解(隐性思维显性化)→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呈现(结构化思维形象化)”的思维过程,改变小学数学课堂中长期存在的“碎片化”教学的现状。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三条:整合重组学习材料,进行概念联结,实现内容材料结构化;整体推进教学过程,进行生成建构,实现教学进程结构化;分项落实思维评测,进行思维干预,实现评价输出结构化。

【关键词】结构化思维;策略;路径

所谓“结构化思维”,是指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积极建构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以得出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结构化”包含两层含义,即结构化教学和结构化思维。前者是手段和路径,后者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如图1)。通过实施内容材料结构化、教学进程结构化和评价输出结构化等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理解(隐性思维显性化)→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呈现(结构化思维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实现数学思维从零散状向结构化的转化。

现行数学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素材缺乏关联性。教师不能解读教材的整体目标,没有关注到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二是课堂反馈缺乏结构性。突出表现为问题设计缺乏目标性、层级性和挑战性。三是思维评测缺乏有效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习活动设计,很少对学生结构化思维发展状况进行“捕捉”与评测,更缺少评测工具。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开展了有关小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教学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整合重组学习材料,进行概念联结,实现内容材料结构化

根据学科逻辑和学生立场,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发展的学习材料。

(一)沿着“一条主线”:合理把握“单元整体观念”这条主线

单元整体观念依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本质而建立,指向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迁移,是单元教学整合设计的灵魂,具有统领性、隐蔽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找准并合理把握这条主线,是实现内容材料结构化的关键。比如,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质上是通过转化进行面积单位的累加,沿着这条主线,可切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课时目标(如图2)。

(二)把握“两个维度”: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维度的整合

1.“横向整合”是指把“整体观念”下并列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横向联结形成结构,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比如,以“测量”为学习主题,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和“测量”两个单元进行跨单元统整,帮助学生理解时间、长度和质量可度量的属性,优化单元结构。

2.“纵向整合”是指把“具体观念”下具有从属关系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纵向链接形成结构,深化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帮助学生迭代认知结构。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可以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直角”“认识钝角”3课时的内容整合成1课时,以“从角的大小感悟角的本质”为主线展开教学。

(三)站位“三个视角”:立足领域、单元和课时三个视角的整合

1.“领域视角”整合是指在某领域范围内打破单元边界,把人为切分的知识板块还原后作为学习主题整体呈现,实现“结构化”。

2.“单元视角”整合是指在单元范围内打破课时边界,将分散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实现“结构化”。根据小学数学教材中单元间的知识内容呈平行编排的特点,宜采用整体呈现的方式进行整体建构学习。如将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如下:“表内乘法(一)”中的“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二)”中的“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共计6课时,整合成乘法口诀(学习全部45句口诀)、口诀练习、拓展课(从不同的方向拓展)等3课时。

3.“课时视角”整合是指在课时内实行知识点融合,采用项目化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实现“结构化”。如“统计图”系列课时设计时,可着眼于统计图知识链、能力链的形成与生长。沿着“画图→读图→选图”的学习路径进行整体建构学习,即先借助“画图”自主建立知识的结构性,再利用“读图”体现观念形成的序列性,最后通过“选图”体会表征的适切性,让学生经历结构化的学习过程。

二、整体推进教学过程,进行生成建构,实现教学进程结构化

要实现教学进程的结构化,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重构→呈现”的结构化思维进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四大环节:设置问题场景→搭建学习支架→动态建构新知→强化认知结构。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一)设置问题场景,用结构化问题“扩大”思维空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对核心问题进行项目化处理,在课堂动态资源生成中,不断调整问题指向的空间,形成有逻辑结构的“问题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递进式”“并列式”或“总分式”等方式逐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可以怎样”等。

(二)搭建学习支架,用整体性建构“替代”重复建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与交流时,可用典型性反馈材料进行整体呈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结构。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整体呈现如下作品(如图3)。

从以上四种方法中可以发现,方法1到方法4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面积计算的模型,而方法4到方法1则体现了度量的思想方法。

(三)动态建构新知,用结构化反馈“助推”思维进阶

结构化反馈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串联式”“并联式”两种反馈方式,展开求同、求展、求联思辨,帮助学生不断构建深层次的认知体系。比如,上述四种方法可进行如下“并联式”反馈。

问题1:“四种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辨與交流,达到思维求同的目的,即虽然方法不同,但本质相同——用面积单位测量,建立“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模型,实现面积单位的度量由计数到计算的转换。

问题2:“为什么两个长度单位相乘就是面积?”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看到的是长与宽,但它们分别表示一行可以放几个面积单位,可以放几行,两个长度相乘的结果表示的是长方形里所摆放的面积单位的总个数,从而体会面积计算方法的由来。

(四)强化认知结构,用结构化练习“评估”思维水平

结构化练习之间的“关联”在于思维的“关联”,既要把握知识关联点,还要切准思维生长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策略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可以设计如下结构化练习题组。

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都是36dm2(图中单位:dm)。将这些图形按水平方向分别卷成圆柱,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小? 哪个圆柱的体积最大?你有什么发现?

反馈时,不仅要关注“数”与“形”的关联,从圆柱底面半径、高与体积之间的对应关系入手,还要关注卷成的圆柱形状,最后将思维顺势引导到“面”(长方形)跟“体”(圆柱)的关系上来。

三、分项落实思维评测,进行思维干预,实现评价输出结构化

根据“类比”“迁移”“整体建构”等结构化思维要素,笔者带领团队成员拟定出“小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水平评价指标要素与水平划分”量规(如表1,以下简称“量规”)。在评测过程中,形成了如下输出策略。

(一)设计蕴含思维结构层次的表现性评價任务

1.解释说明型表现性评价任务:以阐述说明概念本质、数学理解为主,生成建构知识学习过程的学习任务。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套圈公平”:“请你随意组建至少3位同学参与的套圈游戏,让他们怎样站位才公平?请画图并说明理由。”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设计游戏时,你运用了哪些知识和经验?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或困惑?”该任务以“学习单”的形式展开教学,根据任务和“量规”,对应设计侧重指向“生成建构”要素的评价量表,并进行思维评测。

2.问题解决型表现性评价任务:以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主,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实现思维方法迁移的学习任务。问题解决型表现性评价任务关注内隐过程的评价,侧重指向“类比”要素的思维评测。比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拓展“图形的拼组”,可设计任务:“分别用8、9、12、16个小正方形拼不同的长方形。”根据任务和“量规”,对应设计评测量表进行思维评测。

3.操作与制作型表现性评价任务:以知识梳理与验证为主,设计出知识、方法以及数学思想系统整理与应用的学习任务。比如,可将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改为主题项目学习“我与时间赛跑”,在钟面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布局的能力,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评测。

(二)预设课堂教学环节干预点

根据“生成建构”“类比”“迁移”结构化思维三要素,可以预设教学环节干预点(如图4),开展课堂实录观察,捕捉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发展状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应设计“环节干预案例分析模板”(如图5),用于教师主动反思环节思维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跟进。

(三)搭建主题项目式内隐过程评价框架

内隐过程评价指向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评测,一般放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期末综合绿色评价中。比如,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豆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设计以“豆子”为主题的绿色评价方式。将数学课中“估测豆子的数量”与科学课中“豆子是如何生长的”以及美术课中“用豆子贴画”进行整合。一颗小小的豆子,串联了多个学科知识,优化了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总之,结构化思维教学不仅解决了小学数学教师长期单课时备课、根据教材按部就班低效上课的现状,还为数学学科校本教研提供了研讨范式,促进了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牡牡.结构找源头,突出概念本质[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12).

[2]斯苗儿,陈国权,王丽芳.整合与拓展课例精选[M].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

[3]赵炯美,鲍建生.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条主线:度量[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0).

[4]杨海荣.小学数学结构化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21(7/8).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报福小学   313301)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