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TRO学习:儿童“创行”文化建设

2022-05-05王静

江苏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课程群评价体系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对其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着力营建。南京市小行小学在儿童“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地铁等地域资源为载体,通过建设METRO学习空间,构建“1+1+X”课程群,开发METRO学习范式,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探索育人模式的深刻转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学习空间;课程群;学习范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6-0055-02

【作者简介】王静,南京市小行小学(南京,210012)校长,高级教师。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对其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着力营建。南京市小行小学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小行地铁站等区域资源优势,启动以地铁科技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为呼应国家对新时代儿童培养的素养要求,学校以METRO学习为突破口,进行儿童“创行”文化建设。

一、METRO学习的建设思路

“METRO”源于英文单词,意为“地铁”。我们把“METRO”解读为一种學习方式,即以matter(发现问题)—exchange(分享讯息)—tactics(制订策略)—reflect(反思调整)—operation(创意行动)为基本范式的学习。“创行”是创意性思维与创造性行动的结合。

本项目旨在通过变革育人方式,以地铁等资源为载体,形成以“小飞侠地铁科技特色课程”为基点的课程群,建构以METRO学习为主要学习范式的特色文化,将多感官参与的跨界学习方式引入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具身学习能力、创意实践品质。

二、METRO学习的建设内容

1.建设开放性、体验性、挑战性的METRO学习空间。

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个体化成长需求,学校基于学生认知风格差异重构教室,通过设置独立学习区、合作学习区,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设置个别辅导区等,关注空间和功能的复合性。学习活动中,学校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学习策略、学习支架,支持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创意性实践,尊重师生的双向选择权,建构面向未来课堂的METRO学习教室。

根据学科属性、核心知识、学科学习思维等要求,学校建设数学活动室、艺术创想室、英语学科室等学科专用教室,丰富儿童学习场域。学科教室利用模块化、可灵活移动和组合的桌椅和设备,设计可随教学内容变化而变换的教学情境,为不同科目、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积极打破学科界限,建设未来实验室、艾力克科技长廊、创行空间、时光隧道、七录阅读长廊、童创画廊等“创行”文化主题空间,让学生在沉浸式、卷入式学习体验中,孕育转识成智的贯通能力、系统性思维。

2.构建丰富性、选择性、协同性的“1+1+X”课程群。

我们的课程图谱如一列奔向未来的地铁。左边的“1”代表必修的国家课程,右边的“1”代表学校必修的品牌型“小飞侠地铁科技特色课程”,“X”代表选修的拓展性课程。我们以国家课程为牵引力,通过高品质的实施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成为“创行”文化的重要根基;以“小飞侠地铁科技特色课程”为助推力,创设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性情境或结构化任务,进行主题式、项目化、研究性、创意性的学习实践。

在课程内容布排上,我们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进阶与优势潜能的发展。如在开发“小飞侠地铁科技特色课程”时,低年段设置以体验、感受为主的人文性课程,主要模块有“导游小飞侠”“小飞侠是个数字通”等;中年段设置以设计、搭建为主的建模课程,主要模块有“让列车动起来”“遭遇河流”等;高年段设置以创意、应用为主的智能化课程,主要模块有“智能地铁消防”“未来创想号”等。

3.形成系统性、联动性、贯通性的METRO学习范式。

在丰富具象的“创行”文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逐渐建构以METRO学习为基本隐喻与逻辑结构的教与学的模型。METRO学习基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充分的合作互学、分享信息基础上制订解决策略,在创意性学习与实践后对策略进行反思调整,再学习,再实践,进而发现新问题,形成系统性的创意学习路径。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分享、伙伴学习的互动、核心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螺旋上升。

METRO学习要求教师持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兴趣、好奇心、思考欲的活动来激活思维,倡导参与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变成学习活动的一种常态。为确保METRO学习高品质的实施,我们从活动策略、组织策略、干预策略、评价策略四方面制订教学规程。在METRO学习进入研究的“深水区”时,我们特别注重卷入式、沉浸式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特别注重多样态的学习工具的开发,如基于学情分析的学习单、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体现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中间的盒子”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

4.形成表现性、发展性、形成性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METRO学习的“创行”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一是通过“评价单”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态、实时、全息的表现;二是通过“微行动手册”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微行动、微表现、微进步;三是通过“创行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研究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兼顾自评、组评、师评等,兼顾物态成果、数据采集、行为表现等多种评价样态,兼顾实时性、过程性、结果性等多元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课程群评价体系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