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猪丹毒病的方法

2022-05-05王秀芹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猪丹毒中药治疗诊断

王秀芹

摘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猪养殖业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各种传染病在养殖中的传播感染几率,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近几年生猪疫病情况来看,猪丹毒在生猪养殖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猪丹毒的具体发病原因、诊断、中药治疗及有效预防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猪丹毒;诊断;中药治疗

猪丹毒病属于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是生猪感染猪丹毒杆菌后引发的疾病,具有典型的地方流行性和散发性特征。该病毒在自然界中极为广泛,猪的感染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免疫力和抵抗力较 低的猪最容易感染发病。一旦发生该病往往会波及到整个地区,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丹毒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 病原

猪丹毒杆菌不具备荚膜以及芽孢,无法运动,是一种纤细的革 兰氏阳性小杆菌。通常情况下,细菌一般为单独或成对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其抵抗消毒药物的能力较弱,使用消毒药物能 够很快将其消灭,病毒抵抗热的能力较低,在 50℃条件下仅 17min 或 70℃条件下仅 5min 后即可死亡。带病毒的大块肉需要 经过 2~3h 的煮沸,才能杀死该菌[1]。

2 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2.1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猪感染猪丹毒杆菌后都容易引发猪丹毒病。其中 3 月龄仔猪发病概率最高。猪丹毒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其所排出的粪、尿、唾液、鼻液内均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会对养殖场内饲料、土壤、饮水以及圈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 易感染猪受到蚊虫叮咬、皮肤受伤也会感染并通过消化道传播。猪丹毒病通常多发生在蚊蝇活跃、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特别是光照 条件不佳、养殖密度大、环境极度潮湿的情况下最容易感染发病。

2.2 临床症状

生猪皮肤损伤的情况下接触猪丹毒杆菌后最易被感染,此种 情况叫做“类丹毒”。局部皮肤被感染后会出现紫红色斑点,此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大多是在蹄部发生感染。临床上该病具有发病突 然、高热、突然死亡等明显特征,架子猪感染发病较多。病猪体温急 剧升至 42℃以上,发病后的 1~2d,病猪的颈部、胸腹部、背部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呈深红色或黑紫色的疹块,随后病猪体温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症状也逐渐减轻。蹄、髋关节出现炎性肿胀并僵硬,在关节囊内出现纤维性增生,进而关节发生变形,最 终成为死关节。病情严重时后肢无力发软,呼吸加快,行走不便,突 然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最急性型

在临床上最急性型猪丹毒病病猪大多突然死亡,病程很短,对尸体进行剖检后几乎看不到有病理变化。

3.2 急性败血症型

急性败血症型猪丹毒病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败血症变化,一般 症状较轻,在颈下、胸前、耳根、下腹侧以及四肢内侧等部位,可看 见明显的红色斑。病猪的皮肤先是表现为潮红,随后呈紫色斑块状,手压部位很容易褪色。病猪全身淋巴结表现为急性炎症,出现 明显红肿变大,呈紫红色或潮红色,解剖后切面多汁,可见大量出 血斑点。心脏扩张,外膜可见出血点,心肌坏死、变性,呈浆液性心 包炎。肝脏呈暗紫红色、积存有大量淤血,质脆如泥。肺脏出血并出 现水肿。消化道黏膜出现出血性炎症或急性浆液性炎症,尤其是在 胃底部及十二指肠处表现最为严重。

3.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猪丹毒的主要特征为在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或红斑,疹块表现形式多样,多为不规则形、方形或菱形,颜色呈暗红色、紫 红色或者边缘红色中心苍白。疹块多见于颈部、背部并向后身延伸 至尾根,用手触摸疹块可明显感觉质地发硬。此外,也有部分病猪尸体的肾脏、脾脏出现和急性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

3.4 慢性型

慢性型主要是由急性或亚急性型猪丹毒转变过来的。一般常在 二尖瓣生出呈菜花样的疣状赘生物[2]。此外,慢性猪丹毒多数可同时出现多发性的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病猪经常出现质地干硬的干性坏 疽,主要呈黑褐色。病猪心瓣膜上的肉芽组织出现玻璃样变性。

4 病原诊断

4.1 血清学诊断

应用血清学诊断检查主要包括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反应这几种技术手段。采用凝集试验 检查时,凝集价低于 1:20 的是健康无病猪,凝集价超过 1:320 的 即可诊断为猪丹毒病猪。通过免疫抗体检测可直接检查出猪体是 否携带该细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技术,目前已在国外得到广 泛应用,能够快速检测猪丹毒。

4.2 细菌学诊断

从病猪肝脏、脾脏、肾脏取样后直接进行涂片,晾干后采用革兰氏染色或瑞氏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可检查出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

5 病理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病理诊断。该病原一般很容 易培养,通过血清学检查结果可以证明病猪与病原有过接触,但还 不能作为诊断的准确依据,必须间隔 15d 左右重新进行血清学检 查,如检查结果为滴度升高时,才可用作辅助诊断。结合育肥猪、大 母猪、断奶仔猪、哺乳仔猪感染猪丹毒病后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如 发病猪表现体温出现高热、在皮肤表面出现较明显的紫红色疹块, 解剖病死猪发现肾脏肿大,颜色呈暗红色病变特征,在显微镜下可 观察到大量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单独存在或成对或为小丛状,丝菌 纤细直立或稍弯曲,即可初步诊断为猪丹毒。

5 中药治疗措施

采用中药治疗猪丹毒时,主要是以清热解毒为目的。使用大 黄、石膏各 30g,地龙 45g,玄参、知母、连翘各 15g,加清水煎煮, 每天分 2~3 次灌服,连续用药 2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 使用等量的黄芩、黄连、黄檗、栀子,打粉后用开水调制成稠膏舔 剂,通过舔药板进行灌服。大猪每次用藥剂量为 9~12g,小猪每次 用药剂量为 3~6g,重症每天服 2 次,轻症每天服 1 次。如粪便干 燥,可适量增加黄和芒硝的用量。

6 预防措施

6.1 消毒

猪丹毒杆菌能够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活,耐热性较差,可通过喷 洒 3%甲酚皂溶液、1%漂白粉、1%氢氧化钠溶液、2%甲醛溶液将其 彻底杀死。为了避免细菌出现耐药性,在消毒时尽量轮换使用各种消毒药剂进行全场喷洒,每隔 3d 消毒 1 次,注意不留死角,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杂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所有养殖器具、设施也 要反复进行消毒。

6.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在养殖中应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卫生良好,定期为生猪适量投喂黄芪多糖和维生素。

6.3 隔离

对病猪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在方便观察的同时预防该病的传播以及感染。

6.4 严格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猪采取烧毁或深埋等方式,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周边环境,避免造成污染。

6.5 严格执行全出处理措施

对慢性病猪应尽早淘汰,防止其在场内造成传播;治愈后的病猪采取全出的措施进行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

6.6 紧急免疫

对未发病猪群按照免疫程序立即接种猪丹毒菌苗,提高护理水平,严格控制疫情在场内的传播蔓延,降低经济损失。

6.7 自我防护

由于猪丹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养殖户要养成良好习惯,搞好自我防护,在日常中重视消毒工作,进入猪舍时注意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参考文献:

[1] 魏伏斌.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11):76-77.

[2] 童建强.猪丹毒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饲料博览,2019(5):57-58.

猜你喜欢

猪丹毒中药治疗诊断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技术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升降散治疗湿疹皮炎应用体会
观察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警惕猪丹毒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