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作为联通世界桥梁的中国大运河
2022-05-04贺云翱
文 图/贺云翱
通扬运河上的行船
人类的文明创造活动离不开自然的支撑和规约,但是人类也可以通过大型工程对自然进行改善和重组,创造更优化的文明生存条件。中国大运河的发生和发展大体上符合这样一个原理。
要让水资源管理起到引导产业升级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水资源管理的地位,推动或约束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广东省制定出一套高效且有约束力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稳定、维持帝国统一为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历史,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
8000 万—300 万年间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大河流向与地貌格局。第一,中国的自然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淌,并最终进入太平洋,只有少数河流进入印度洋或北冰洋。第二,中国形成从西向东逐级降低的“三级阶地”,使中国的平原集中在东部,西部则以山地为主,从而导致东、西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模式。第三,推动中国形成“胡焕庸线”现象,从而导致东、西部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第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形成了三条主要通道:蒙古高原的“草原丝路”,是欧亚之间最古老的通道;从中原经“河西走廊”或“青海道”走向中亚乃至环地中海文明圈的“陆上丝路”;从中原乃至整个“东南区域”走向海洋到达环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地区的“海上丝路”。第五,中国必须对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所导致的自然大河彼此分隔所形成的多元文化板块进行联通和整合,否则,其南北分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陆上丝路”“草原丝路”“海上丝路”的分离等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而中国大运河就是重组和改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带来的中国自然大河格局、多文化板块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最重要的工程措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大运河工程都是由国家最高当权者主持。或者说,古代中国的大运河开凿、管理、运行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文明运动,而不仅仅是一项纯粹的交通、水利工程。
古代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中国国土的长治久安,都需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上大通道,即“中国大运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土地上唯一的南北贯通而且是联通所有东西走向自然大河包括海洋的大运河,实际上是一个人工重新建构的贯通南北联接东西的巨型水系流域和水运网络系统。它也是确保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未曾断裂的重要支撑条件,因为至少从隋唐开始,中国的政治中心再也不能离开大运河。
大运河是“海外客使”的交通通道
我于2015 年以来开展了与大运河考古相关的工作,包括与唐代日本遣唐使团历史有关的江苏南通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的发掘和如皋隋唐掘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这项工作是2015 年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调查确认,2017 年7 月—2018 年8 月,我们开展了掘港古国清寺遗址的考古发掘。考古结果表明该遗址最下层的土建筑台基是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806—820 年)的掘港国清寺建筑遗存,是中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南通及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性遗迹,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见证地和遗产点,也是联系日本、东海、掘港运河及运盐河、大运河及扬州乃至长安的重要节点。
第二个阶段:全国性大运河形成,历隋、唐、宋三代。北及涿郡(今北京),南至明州(今宁波),西通长安(今西安)、洛阳、汴梁(今开封)等。包括通济渠(汴渠)、山阳渎、永济渠、江南运河、浙东运河、盐河等。这一阶段前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这一阶段后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发达时期,大运河对中外交通发挥重大作用,扬州、楚州、苏州、明州等都利用大运河联通海洋的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
第三个阶段:全国性大运河进一步发展的京杭大运河阶段,历元、明、清三代。从北京到宁波,包括通惠运河、北运河、南运河或御河、会通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等。这一阶段前期(元、明代早期),海上丝绸之路保持繁荣,大运河与庆元(今宁波)、太仓刘家港等海丝城镇关系密切;后期为衰弱期。
第一阶段:局域性运河阶段,年代为公元前486 年前后到隋代之前,主要涉及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之间的运河。浙东运河在这一阶段也已成形,还有西汉吴王刘濞开通的“东邗沟”、西汉的漕渠、东汉的阳渠、三国时期的破岗渎、越国山阴古水道、西晋西兴运河(沟通钱塘江与曹娥江)等。这一阶段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后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崛起,但是运河的作用还不显著。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偏瘫上肢活动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上肢在皮层中占的比例大,受损后脑功能重组难度大,偏瘫上肢常呈屈曲痉挛模式、手抓握状畸形、肩手综合症等是康复难题,临床上常予以肩部悬吊、肌内效贴、磁热疗法、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等进行对症处理,但效果欠佳。因此,进一步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更好地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用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2.1 身长和体质量测量方法 测量身长前脱去外衣、鞋、袜、帽,身长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0.1 cm;体质量测量采用电子体质量计,记录时除去衣服质量,体质量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精确到0.1 kg。
中国古代的海丝城市或海港城市都分布在自然大河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洋区域交汇之地,但由于天然良港形成所需特殊条件及从港口通向内陆区域需要更加广阔的运输网络,沟通中国南北方与东南沿海的大运河运输网络遂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海丝城市或港城形成与发展的极重要条件。
中国大运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过去,学者们已经从历史文献中探讨过古代海外客使与大运河的关系。如唐代日本高僧圆仁以及多个遣唐使团;宋代的日本僧人奝然、寂照、成寻;元代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鄂多立克,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明代日本僧人祖来、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利玛窦、朝鲜人崔溥;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罗儒望、郭居静、金尼阁、罗明坚、利娄斯、孟儒望、阳玛诺、艾儒略、卫匡国、洪度贞、殷铎泽、艾斯玎;清代琉球国使郑文英,俄国使节米列斯库,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和他带领的使团,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瞻斯·张诚、李明、刘应,美国传教士莱昂,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葡萄牙人安文思等。
国清寺遗址灶坑遗迹
贺云翱带领团队在考古现场
“国清”墨书款瓷器
中国大运河虽然是内陆运河,但由于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又与直接入海的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等江河下游直接连通,加上一些连接海洋的大运河支线运河如掘沟(古通扬运河,又称盐运河)、娄江(浏河)、吴淞江等,而使大运河与黄海、东海、渤海连为一体。由此,中国大运河遂成为从中国内地特别是其政治中心—都城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
国清寺遗址出土石俑
大运河对海丝城市或港城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不管怎么说,我认定了自己的这个选择,同时也隐约地感觉到,它只会带给我惊喜和收获。我只需顺着这条道路往下走,就能越走越宽阔。
修复后的韩国新安海底沉船
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水文物
从沉船发现来看,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发现的唐代黑石号沉船(可能是从唐代扬州港出港的)、韩国全罗南道新安近海海域发现的元代沉船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场景与文化结构,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通过大运河与外部世界发生深刻关联的历史事实。如新安沉船上发现的瓷器包括大运河及长江、淮河沿线的诸多生产“窑口”:景德镇窑、吉州窑、赣州窑、磁州窑、宜兴窑、老虎洞窑等,当然也有来自中国沿海的龙泉窑、义窑、磁灶窑、洪塘窑、石湾窑的产品。研究者认为,新安沉船作为从中国(元朝)装载货物前往日本并不幸于韩国(当时高丽国所在)海域沉没的国际商贸船只,其在中国的始发港正是当时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著名国际化港城—庆元(今宁波),或者途中还经过太仓浏河港。
(25)带叶苔 Pallavicinia lyellii(Hook.)Gray,Nat.赵文浪等(2002);刘胜祥等(1999);李粉霞等(2011)
大运河对外国商品、人士或其他文化元素在中国的流通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丽青瓷
古代从域外运入中国的商品包括香料、玻璃、宝石、硬木、银元、金银器、药材等,当然还有除商品之外的外国使者、商贾、僧人、传教士以及宗教、建筑、艺术等文化元素。其进入中国内地,尤其是进入中国的都城,大运河是其重要通道。
这里仅以古代唯一进入中国宫廷与市场的域外瓷器—“高丽青瓷”为例。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在中国境内的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北京、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土了一批高丽青瓷器(含残碎标本)。其年代为北宋至明代早期,代表着这一时期中国不同王朝与高丽王朝(918—1392)之间的外交、商业与文化交往。“高丽青瓷”的出土具有显著特征:一是主要出土于宋、元时期由国家指定的可以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海港城市,如北宋时期的明州(今宁波),南宋时期的明州(1195 年改称庆元)、杭州,元代的庆元、太仓、登州(今蓬莱)等,它们大多数和大运河相联通。二是主要出土于宋元时期和大运河直接相连的都城区域,如目前中国出土高丽青瓷数量最多的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和元朝的元大都(今北京)。三是重要的大运河沿线地方城市,也有高丽青瓷的发现,如江苏淮安、扬州、元代“六国码头”太仓浏河港附近的吴江同里镇、北宋汴渠线上的淮北等。
总之,中国大运河作为古代世界最大的人工运河,它不仅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而且在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同样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迄今所知的资料非常有限)。今天,中国大运河作为全球“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员,作为中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对象,同样在发挥着联通世界之“桥梁”的作用,我们今天参加的这个“联通的力量:运河与文化脉络”国际学术研论会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