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使命与青春力量

2022-05-03申佳玉 谭玉

中国书画 2022年2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申佳玉 谭玉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于2022年1月7日至16日在中国美术馆和81美术馆举办。与展览同步,1月1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召开了“新时代大学生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主题论坛。上午9时,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研究员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院士、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教授分别致辞。论坛研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主持,下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艺术与科学》辑刊执行主编陈池瑜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程直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此次论坛邀请了30余位美术理论家、高校美术教育研究专家围绕主题进行发言。与会嘉宾针对主题各抒己见,部分专家对新时代美术教育诸种命题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有的溯源了高校美术学院的历史文脉,有的对此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的整体或局部观感发表评价并提出了中肯建议。主持人尚辉认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是对近三年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在校学生美术创作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其展览的水平可以和全国青年美展相媲美。他提出此次研讨会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直接探讨和评价展览中体现出的创作水平;二是从作品中观察和分析在校美术学生的创作与研究能力;三是希望把学院的学习研究和艺术教育本身结合在一起。

一、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的回顾与展望

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此次大学生美展中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马明宸、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鹏等专家认为展览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作的最新成果,作品相对成熟、探索清晰、风格纯粹。同时,几位嘉宾也提出了不同建议。裔萼、王雪峰和魏祥奇就从展览策划、当代艺术评价体系问题以及展览评审的内在机制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想。马明宸和张鹏在对此次大学生美展与当下青年美术创作的整体观察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经验对当代青年美术学子提出了中肯建议。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从高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之间信息和资源不对称这一现象出发,提出资源的有效对接对于当今的社会美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针对这一议题,十余位学者围绕高校美术教育的困境、美术教师教学与学生培养、高校美术教育的成果及经验等方面展开讨论,探寻共同关心的高校美育问题,谋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文艺研究杂志社副社长王伟以及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等专家从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出发,提出高校美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美育水平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最终标地,发出新时代呼唤新的美术队伍的热切期盼,为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戴杰、河北美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建敏、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郑军德等针对学校美术教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交流,提出了建议技能性强的老师进入高校教学、对高考形式进行转化与完善、对大学美术教育设定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等诸多建议,其最终落脚点是美术创作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思考和回声。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书春、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院长李岗、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陈思、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罗礼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琳以自己所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为切入点,介绍学校美育存在的问题、成果和经验,提出高校要注重艺术个性与人才培养,发挥高等美术教育的功能,高校美术教育的管理者与行政管理部门要共同努力提升高校美术教育的质量,这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借鉴。

三、新时代青年美术创作的任务与方向

本次大学生美展的作品以饱满的笔墨讴歌青春,以多彩的构图映射青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能力。不少专家表示深受感染,认为未来属于青年,美术界的希望也在于青年。针对新时代青年美术创作的任务与方向这一议题,嘉宾发言可以分为纵横两个方向来揭示、表达各自的理解与阐释。

纵向即为美术创作自身发展规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福明和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针对青年美术创作提供了许多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归纳出的一些艺术创作规律,如“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聚焦点,而且这聚焦点要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年轻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应该具备较强的文化传统,但是也要放眼世界”“青年艺术家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从三个方面来叙述当代大学生创作三个路径,即一个叙事,一个感悟,一个探索”等。

横向即围绕美术创作的各方面关系。光明日报社摄影美术部副主任赵洪波从美术传播学的角度谈论青年美术创作的三个问题,即为谁画、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则认为大学生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不能仅依靠全国性美展,也需要有国内文化艺术媒体、机构等不断积极推动,这样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生态才是健康的。围绕美术创作自身发展规律及与各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新时代美术学子立足当下,锐意拓展绘画表现形式具有积极意义。

四、高校在全社会美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特别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期待与要求。多位嘉宾在这一议题下进行深层次探讨,期待此次论坛成果能够在日后转化为推动中国美育的研究资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陈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等专家从高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它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要将高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结合起来,培育新时代美育人才,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卫艳、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姚瑞江、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勇分别就自己当前所参与的美育项目如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石榴籽计划”新疆乡村美育推广项目进行分享和交流,通過这些项目的持续开展,促进艺术人才交流学习,探索美育服务社会路径,全面阐释了高校坚守美育初心,勇担美育使命。

论坛最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总结:他强调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旨在围绕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激发青年学子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为全国在校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助力发掘培养更具潜力的美术专业人才。基于此,提出了五点问题与期望:一是期待美术专业学子朝气、活力与创造力的呈现;二是在全国性的展览平台上如何关注偏远地区,发挥当地美术资源优势;三是青年美术创作应具备更为宏观的格局意识;四是如何更为切实地通过美术创作反映时代、扎根生活土壤、体现人文关怀;五是在信息时代青年学子怎样运用好图像资源。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展开思考与研究,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形象、图式与故事。

“新时代大学生美术创作与人才培养”主题论坛的举办,立意在于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中发现的若干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度观察与系统梳理,为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同时进一步加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科的学术影响,加强与业界同行及各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为新时代文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根据论坛发言录音整理,整理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宋建华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A Foregrounding Analysis of E. E. Cumming’s “Buffalo Bill’s”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Integral Thinking
我妈这个人,总想找我说说话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tesy Expressions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为学为师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