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翰墨在梁溪
2022-05-03王照宇
王照宇
无锡博物院收藏有明清时期镇江籍画家的作品总计十三件。其中明代画家马图一件,清代“京江派”之张崟一件、顾鹤庆一件、潘思牧三件、蔡嘉一件、明俭一件,清末王俊(王隽生)册页一件五开。其中王隽生的作品以前少有关注,这五开册页和清末无锡画家华镜宇(1816—1876)等人的书画作品合为一册,对于研究王氏与无锡文人的来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马图,生卒年不详,字瑞卿,丹阳人,专工写照,兼善人物及山水〔1〕。无锡博物院收藏的马图绘画为《仕女图》(馆方定名为《晨妆图》)〔2〕,绢本设色,纵126.4厘米,横60.2厘米。该图由原“无锡市清理清退文革查抄文物图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二清”),于1988年移交给无锡市博物馆收藏。该作品所用绢质较为细腻,画心右上角有残破。画面内容为两位仕女,其中一站一坐,一主一次,晨起梳妆的情景。人物形象刻画逼真生动,尤其是面部的处理具有明显的凸凹变化,无疑说明这种画风受到了西洋画的影响,与曾鲸(1564—1647)的“波臣派”画风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此图画面道具富贵,人物服饰为贵族装扮,景物布陈也是一派写实景象,故可以推断该图应是一幅贵族仕女肖像写真。画心右下方边角处有作者工整的楷书款识“臣马图恭画”,下钤“马”“图”朱文联珠印。1986年6月,古书画鉴定小组来无锡时,杨仁恺将其断为康乾时期(1662—1795)的作品〔3〕。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著名的马图《项元汴像》(绢本设色,纵40.2厘米,横27.4厘米,作于万历十八年前,即1590年前),无论人物形象的技法处理,还是款识的书写与钤印,都与该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据画面人物的开脸处理来看,仕女娇柔小巧的气质、婀娜的体态,应为清代之风尚,那么此处的“马图”款当为后填款。另一种情况是,此处的马图会不会是另一位重名的画家呢?据落款的“臣”字来看,说明马图应该供奉过宫廷,极可能就是一位御用画家,而画面的女主人很大程度上亦来自宫廷,或为皇室勋贵亦有可能,限于史料,仅能做如许推断。
张崟(1761—1829),字宝岩,号夕庵、且翁、夕道人、城东蛰叟、观白居士等,尤以画松树知名,世称“张松”,与善于画柳树的顾鹤庆(1766—?)并称“张松顾柳”。张崟及其追随者较多,世称“东江画派”〔4〕。张崟“花卉、竹石、佛像皆工,而尤擅山水。幼年见同邑潘恭寿画仿文徵明,悦而效之;既而改宗沈周,得其苍秀浑噩,惟缺乏清疏之气”〔5〕。无锡博物院收藏的张崟《仿王叔明南村图》(纸本设色,纵126.5厘米,横52.5厘米),原为收藏家周怀民(1906—1996)旧藏,后于1984年捐赠给无锡市博物馆。此图由近及远依次绘山石、林木与流水,层次分明,山石坚硬,林木葱郁,尤其是松树几株,颇显功力与生气。画幅左上方有张崟的两段行书题识,其一全文如下:“陶渊明诗,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故隐居者,求佳山水不难,求于佳山水中可卜居为难。求其可卜居犹不难,难在素心人既有且多,复能欣赏奇文与析疑义,岂不难之又难乎?余自城西卜筑城东隅,结茅数椽,蛰伏其中,度此晨夕。虽不乏素心人,奈无奇文可赏,疑义可析。所以数朝夕者寥寥,德之凉薄,概可知矣。此图来携赠,芗甫亲家因说画,及之复于右,奉博一哂,中秋后一日,夕庵。”下钤“宝”“岩”朱白文联珠方印。第二段题识位于第一段题识的左侧,其文:“见王叔明为陶九成作南村图,愈觉隐居之乐,为芗甫大兄亲家先生仿之,复希法鉴。道光三年中秋前三日,夕庵张崟作于自归休室。”下钤“张崟之印”白文方印、“夕庵”朱白文方印。画心右下角有鉴藏印“铁云所藏”朱文方印、左下角有收藏家周怀民“怀民”朱文方印。“道光三年”即1823年,为张崟晚年作品。张氏题识文字在一些拍卖品上亦曾出现过,如2009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出现的张崟《南村图》(该图编号1345,纸本设色,纵124厘米,横40.3厘米),说明是文应有所本。杨仁恺生前将此图断为旧伪本〔6〕。若将《仿王叔明南村图》与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丁亥年(1827)之作《京口三山图卷》(纸本设色,纵29.3厘米,横193厘米)相较,笔墨与书法均有不少差距。张崟山水近于“吴派”,清雅秀润,款题多工整,《仿王叔明南村图》都与之迥异甚远,故赞同杨仁恺一说。
顾鹤庆(1766年—?),字子余,号弢庵,与张崟友善,所画柳树颇负盛名,时有“顾柳”之誉〔7〕。“宋人千岩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竹瘦石,无一笔不繁,鹤庆得之。”〔8〕说明其绘画主宗宋元。顾氏《山林深远图》(纸本设色,纵121厘米,横34厘米)为北京大学原校长,无锡宜兴人周培源(1902—1993)旧藏,1988年周氏将之捐赠给无锡市博物馆。此图绘崇山峻岭,林木丘壑,溪流贯穿其间,意境开阔幽深,笔墨沉雄苍厚,一派元人气息,有吴镇、张崟的影响。画心右上方为画家四行行书题识:“松闭前朝寺,枫高古路人。此余在越东游白佛堂句也,偶以题,此觉山林深远,犹在目前,博纪堂八兄一粲,顾鹤庆。”下钤“臣鹤庆”朱文方印〔9〕、“子馀”朱文方印,鉴藏印皆无。就存世顾氏作品来看,师承路子较多,其中尤以“吴门画派”为主,也有师承“武林派”之蓝瑛、米芾、沈周的。此图主要受沈周影响较大,而沈周山水则主要研习元人吴镇。周培源所有藏品均不曾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寓目,故未有鉴定意见留下。
较之上述几家而言,潘思牧的作品相对较多,无锡博物院共藏有三件,皆为周培源捐赠。潘思牧(1756—1846)〔10〕,字一樵,作品的钤印与款题则多见“樵侣”。他与潘恭寿(1741—1794)同宗。“山水远宗黄公望,近法董其昌,笔沈著而墨罨润,画品不在恭寿下。”〔11〕三件作品中的第一件是《五川积雪图》(纸本设色,纵160厘米,横33厘米),采用全景式构图,描绘的是雪景,白雪皑皑,林木突兀,一片肃杀之景,山石多用披麻皴,右上方有画家题识:“五川积雪,雪满山中掩翠帏,煖煟榾柮闭柴扉。瓦盆温了茅柴酒,刚是溪丁拾蟹归。”款署:“八十二叟潘思牧写。”下钤“潘思牧印”白文方印、“髯翁”朱文方印。潘氏所题七言诗为唐寅所作,据款识知此图作于1837年,潘氏时年八十二岁,可见潘思牧享寿较高。画心左下方另有潘氏“潘氏樵侣”白文方印,以及佚名收藏印“茂松清泉”朱文方印、“□斋所藏”朱文方印。第二件为《杜牧诗意图》(纸本设色,纵131.5厘米,横36厘米),该图采用纵深式构图,山石溪流幽深曲折,物象造型精谨概括,注意虚实对比的变化,林木颜色主要采用了朱砂和淡雅的花青,颇具装饰意味。画心左上方有潘氏题识,内容為唐人杜牧《山行》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款署:“丁亥春日写杜樊川诗意,樵侣潘思牧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思牧”朱文方印、“樵侣氏”朱文方印。依据潘氏生年可知是图作于1827年,即道光丁亥年。另在起首处有“画禅”白文方印一方,应为潘氏钤印,其余鉴藏印皆无。潘氏第三幅绘画是《云台山种梅图》(纸本设色,纵50厘米,横31.5厘米),较之前两幅画作而言,该图尺幅相对较小。画家采用鸟瞰式构图,绘山林一片,梅树纯用红色绘成。远处江水滔滔,几叶扁舟泛于江面,上方有画家题识:“余十余年前曾为融甫五兄写云台山种梅图,今已失去。图为补此,奉博一粲,时辛卯立冬前二日也。樵侣弟潘思牧,时年七十有六。”“辛卯”为1831年,潘氏时年七十六岁。题识起首处钤“画禅”白文方印,下钤“潘思牧印”白文方印、“潘氏樵侣”白文方印、“髯翁”朱文方印,由此也可以推断出这些作品上反复出现的“画禅”白文方印和“髯翁”朱文方印应该皆是潘思牧的用印。画轴诗堂有清代诗人黄廷光的篆书题识,款署“竺垣先生命题,希教正,资鹤黄廷光”,下钤“黄氏廷光”白文方印、“资鹤”朱文方印。黄廷光工于诗文,其书法尤以篆书最为知名。
蔡嘉(1686—1779),字松原,一字岑州,号雪堂,一号旅亭,又号朱方老民,与高翔、汪士慎、高凤翰、朱冕并称“五君子”。在绘画上,蔡嘉与蒋璋、张琪并称“京口三大家”〔12〕。“花卉、山石、翎毛、蟲鱼称逸品,尤善青绿山水。”〔13〕无锡博物院收藏的《清溪泛舟图》(纸本设色,纵172厘米,横47厘米),采用三段式构图,纯学“吴派”画法,山石多点苔,林木葱郁秀丽,受文徵明画风影响较大。画心左上方有蔡嘉题识:“石撑青翠色,高处侵扉烟。独有清溪外,渔人得已先。”款署:“仿刘松年笔意,写于京口焦岩南窗下,松原蔡嘉并题。”下钤“松原”朱文方印。画心边角之处钤有伪王鉴(1598—1677)“弇山后人”朱文方印、“伯谦宝此过于明珠骏马”朱文方印,说明此作曾经清末大藏家裴景福(1854—1924)收藏。“弇山后人”朱文印为清代王鉴印章,此处的印章应为伪印,实际上和王鉴没有关系。
明俭,生卒年不详,字智勤,号几谷,俗姓王,早年出家九华山,“能诗,善摹晋人法帖,尤工山水,花卉。其山水出入关、荆、马、夏,运笔如风,墨采沉郁”〔14〕。无锡博物院收藏的《烟浮远岫图》(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32厘米)〔15〕,1981年由无锡藏家朱锦坤让售给无锡市博物馆。此图为细笔山水,纯学文徵明一路,右上方款题“烟浮远岫,仿宋巨然法,焦山僧几谷俭”,下钤“几谷画印”朱文方印、“几谷明俭”朱白文方印。右下角有“朱锦坤藏”朱文椭圆形印一方。刘九庵(1915—1999)生前将此图断为伪本〔16〕。
清末镇江画家王俊(1807—?)的名声远小于前几位画家,他的作品受关注度相对亦不及前几位。无锡博物院收藏的王氏绘画册页(纸本设色,每开纵27厘米,横32厘米),原和书法家杨沂孙、明代大藏家华云后裔华镜宇、侯度、侯炜、钱维祯、陈赞虞、翁同龢、华翼纶、冯桂芬、王縡、许宗慎、赵澂、顾珩、周挚、林祖述、陆士朴、翁同祜、裘荫梧、刘云章等人的书法绘画合装为一册,题为《翰墨因缘册》,由“无锡市清理清退文革查抄文物图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88年移交给无锡市博物馆收藏。据签题和诸多册页落款知,册页的主人为“鉴塘”,此人和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皆有往来,具体情况待考。该册页实为一本书画杂册,其中镇江画家王俊的绘画有五开。第一开为纸本设色山水《曲水流觞图》,绘王羲之“兰亭雅集”故事,笔墨秀谨,主要研习“吴派”一路画风,右上方题识“曲水流觞,庚午秋七月二日,仿盛子昭笔意,为鉴堂仁兄大人正之。古润隽生弟王俊,时年六十有四”,钤印“王俊”白文方印、“隽生”朱文方印。据此可以推断王俊生于1807年,“隽生”应是其字。第二开为纸本设色的《菊花螃蟹图》,画家大写意绘菊花与螃蟹,左上方有行书题识“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辛未春季写,隽生氏用白阳山人意”,钤“王俊”白文方印、“隽生”朱文方印。右下角另钤有王俊“京江王俊字隽生印章”白文方印一方,表明其字号与籍贯。此处的“辛未”当为1871年,王俊时年六十五岁。第三开为大写意人物画,绘一骑驴老人行走在茫茫大雪之中,此图为穷款,仅署“丹徒王俊写”五字,下钤“隽生”朱文方印。第四开为王氏意笔山水一幅,山石巍峨,小桥流水,笔墨细润秀丽,题识:“绕屋树扶疏,庚午夏抚李复古笔意,古润隽生王俊,时年六十有四。”钤“王俊”白文方印。“庚午”应为1870年。第五开的山水画,较之前几幅工整,敷色亦更为富丽,山石高耸,碧波万里,仙鹤与隐士的形象隐喻着神话题材,落款亦为穷款:“辛未春日王俊写。”下钤“隽生”白文方印。“辛未”应为1871年。
无锡博物院收藏的七位明清时期镇江籍画家的绘画作品,其总数达到了十三幅,它们的具体来源十分清楚。由于展览和研究等各种因素制约,这些藏品一直不曾出版刊行,故鲜有人知晓其具体信息,兹将之整理并略加考订,力图为有关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注释:
〔1〕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774页。
〔2〕此图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五册,编号:苏6—082,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
〔3〕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九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4〕王倚平:《张崟的山水画艺术》,《东南文化》2000年第8期。
〔5〕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847页。
〔6〕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九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7〕赵启斌:《“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荣宝斋》2006年第6期。
〔8〕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0页。
〔9〕顾鹤庆于嘉庆五年(1800年)授馆于北京裕亲王、庄亲王府邸,故有此“臣鹤庆”印章。见赵启斌:《“京江画派”的绘画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荣宝斋》
2006年第6期,第72页。〔10〕潘思牧生卒年,见赵启斌:《“京江画派”的绘画特
征及其历史地位》,《荣宝斋》2006年第6期,第72页。
〔11〕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第1350页。
〔12〕同〔11〕,第856页。
〔13〕同〔11〕,第1373页。
〔14〕同〔11〕,第519页。
〔15〕此图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五册,编号:苏6-336,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
〔16〕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九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