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叶小鸾
2022-05-03程大利
程大利
南行写生,为轻便计,随身只带一本叶绍袁的《甲行日注》。此书是作者明亡后隐迹江南三年的日记。文字简如板上钉,坚稳不可删,且隽永深沉。然而,惊动我的不是八卷正文,而是《附录》。四篇附录悲戚幽逸,乃至过目难忘。
早年读《玉台画史》,惋惜于明代女画家叶小鸾(1616—1632)居然没活到十七岁。后读《金元明人词话》介绍云“叶小鸾,字琼章,吴江人。自幼姿容美慧。四岁能诵《离骚》。学吟咏,脱口成诵。日以弈琴画书为伴。聘于昆山张立平,嫁前五日而殁。有诗词集《疏香阁遗集》传世。存词九十四首”,是有明一代的大词人。她诗词的名声超过了她的母亲—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女”的词人沈宜修。
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中说叶小鸾“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尝言欲博尽古今”,还说她“淡然无求,衣服不喜新”,“性仁慈宽厚,持己平易”,不喜别人夸她“绝世之姿”。
沈宜修惊叹地认为她的文笔如同当年秦观、晏殊代笔一般。有人认为她超过元代女词人朱淑真。更有人认为“清词丽句,飘飘欲仙,然倩女离魂,已乎此露其先兆矣”,竟担心写得如此绝美精致,怕是寿命不会长久的。
看看她的词句:“春风着意半蹉跎,燕子不知花事已无多。”(《虞美人》)这里用了个“半”字,便有一咏三叹,春将不久的意思了。“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天涯不识归章台,更阻断迷人路。”(《玉楼春》)离魂如迷蒙的雨,满城飞絮。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手笔。
再看她的《虞美人·残灯》:“深深一点红光小,薄缕微烟袅。锦屏斜背汉宫中,曾照阿娇金屋,泪痕浓。朦胧穗落轻烟散,顾影浑无伴。怆然午夜漫凝思。恰似去年秋夜,雨窗时。”少女居然写出了千年深宫(闺)故事的心理状态。声情吞吐,冷艳袭人而隽永独胜。“深深一点红光小”,写灯不落小家子气,一片慧心仙人语,然亦是早夭之征候。
天才早夭。这大约是千古之憾。天才的神经系统敏感而脆弱,耽于理想的精神世界里,而与现实冰炭两重天。百般的人生无奈,一丝的不祥气息,天才都会察觉,都会感喟。才华,也往往因此被激发,燃成灯炬。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正是这个道理。天才,往往是为后世而生的。
“红颜薄命”。叶小鸾天赋过人偏偏又长得太出众,许多文献资料谈到她的姿容。这种人世尤物,极难尽享天年。所以,她的母亲在《季女琼章传》中写道,对于女儿之死,先是惊悚继而肝肠尽裂,血泪成枯。“后徐思之,儿岂凡骨,若非瑶岛玉女,必灵鹫之侍者。应是再来人,岂能久居尘市耶。”
有人說,叶小鸾正是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原型,看来是有道理的。
师心居主人大利壬寅初六日于海口
责任编辑: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