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23年累计捐款1363万元
2022-05-01
2021年的冬天,“顺其自然”的捐款又如约而至。11月22日,一封厚厚的挂号信出现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发室里。白色的信封、娟秀的字迹,署名“顺其”,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宁波市中山路1号。信封里是一叠厚厚的汇款收据,共107张,累计105万元。从1999年起,“顺其自然”坚持每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到2021年已是第23个年头,累计金额高达1363万元。
不少好奇的网友纷纷猜测“顺其自然”的身份,有人说从字迹看其应该是名女性,也有人觉得其也许是一个组织。多年前,宁波市慈善总会也曾公开发起过寻找“顺其自然”的活动,但并没有结果。“顺其自然”的捐款于每年11月底、12月初汇出,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按照要求,汇款金额达到1万元需要署真名)。根据“顺其自然”来信中对捐款用途的说明,宁波市慈善总会20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善款用于助学、教育方向。如将2018年的99万元善款用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学校教学楼建设,将2019年的100万元善款用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甬黔儿童体验馆项目建设。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6/26/qkimagesktgzktgz202201ktgz20220128-1-l.jpg)
多维解读
让隐形慈善“顺其自然”
一年又一年,“顺其自然”的爱心捐赠如期而至。为了避免被他人发现,“顺其自然”可谓用心良苦:虚构署名和落款地址,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他究竟是谁?这个问题越是神秘,人们越想知道答案和真相。尽管有很多网友出主意,希望帮助当地有关方面找出背后真正的捐款人;尽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找到“顺其自然”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人们还是抱着对“顺其自然”的好奇和敬意,就尊重匿名捐助者的隐形慈善達成了共识。
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千差万别。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热衷名利,有的人生性淡泊;有的人高调,有的人低调。尊重“顺其自然”低调行善的权利,呵护“顺其自然”坏事不做、好事不说的自由,不仅守护了爱心,也能激发更多潜在的慈善能量。慈善并非成功人士的专利,也并非只有炫耀式、作秀式的呈现方式;慈善不仅需要“富人之力”,也需要“人人之力”。从能做的事情开始践行慈善,通过自己喜欢的渠道参与慈善,将爱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是一种成熟的姿态。这一点,在“顺其自然”的隐形慈善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我们以“顺其自然”为榜样,让隐形慈善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追求,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社会共善换星光一片
在中华大地上,“顺其自然”还有很多。比如温州的“兰小草”,每年雷打不动捐款两万元,隐姓埋名捐了15年,直到其因病去世,身份才被揭开;青岛的“微尘”,数次大额捐款不留名,后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他们都像“顺其自然”一样,用低调而纯粹的爱演绎着新时代乐善好施的人间真情。
善贵恒久,善行有时确实需要一种道德冲动,需要激情,但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则更需要一种情怀。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善举,没有任何的名利之念,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自觉。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每当看到类似于“顺其自然”捐款的新闻,除了围观、惊叹,还能被感召和点亮。善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会形成漫天星光。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行善的行列,这也许并非“顺其自然”们最大的心愿,但一定是他们这种善举最大的意义。尽管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每一份爱心的价值都同样珍贵。当善的基数越来越大,善的热量值和辐射力也将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自然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面对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探索,慈善被赋予了更大的空间,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助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相信有“顺其自然”这样的善行“大咖”、有系统完善的顶层设计、有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八方助力,善和爱的暖意一定会在神州大地上持久涌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会因善而成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