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熟蛋返生”谈科技编辑的职业责任

2022-05-01陆明生刘旭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培养路径职业素养

陆明生 刘旭红

摘要:科技期刊是跟踪科学研究、汇集研究论文、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传递学界信息的专业性媒体,对促进科学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些年,一些有悖常识的论文明目张胆地出现在科技期刊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期刊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守门人”的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通过涉科技论文舆论热点考察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责任,主要从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及职业伦理等层面分析其职业责任,并结合现代科技期刊出版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责任意识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旨在为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提升整体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责任;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218-03

一、相关事件引发问题的提出

2021年4月下旬,两篇有关“熟鸡蛋返生并孵出小鸡”的论文引爆互联网,舆论一片哗然,并且这两篇文章都发表于《写真地理》期刊上。《写真地理》究竟是怎样的出版物?2021年底,笔者登录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在期刊/期刊社查询系统上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写真地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是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为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刊号为22-1394/G。笔者又通过百度搜索,得知该期刊被万方、维普等大型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

具有一般常识的人都清楚,煮熟的鸭子不能飞,煮熟的鸡蛋不可能返生,煮熟的鸡蛋还能孵化出小雏鸡更是谬论。此等反智、反科学的文章,竟然能通过期刊各环节的审核,令人匪夷所思,让人怀疑该期刊的审核机制如同虚设。居于审核一线的编辑更是没有守土尽责,放弃把关责任,职业操守和学术底线崩坏至此,助长了不正之风。

其实,2016年新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对所有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还就各领域科技期刊的报道范围作了限制,编校工作中只要多一些认真,多一些负责,有些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鉴于此,文章分析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职业责任,并从实践层面探讨职业责任培育路径。

二、科技期刊编辑主要职业责任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责任是服从理性的绝对命令的一个自由行动的必然性”[1]。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2]。聚焦编辑的职业责任,当代业界专家指出,“科技期刊的责任,即包括大众认可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出版文化责任,也包括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3]。就科技期刊编辑而言,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认为其职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把好政治方向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2020年中宣部编著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指出,出版物反映和传播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4]。

因此,秉持主流意识形态,把控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首要职业责任。鉴于科技论文分析、推导、演绎、描述多由公式、方程以及数据、图表等科学逻辑符号构成,涉意识形态问题具有潜在性、隐蔽性的特点,一般不容易发现。如果期刊编辑不全面、谨慎处理,只就学术课题进行审核,而忽视了对其意识形态问题的把关,很可能导致政治问题出现。因此在实操中,编辑要具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仔细分析遣词用句、案例数据偏好,综合研判文章反映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杜绝各种形式的政治问题。

(二)追求科学质量,捍卫学术道德

2019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编印的《国内学术不端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披露了44个近年国内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其中论文抄袭37例、学术造假3例、论文剽窃2例、一稿多投2例。现实中,大量期刊论文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的现象司空见惯,这种行为与科学精神相悖,是对科学的不尊重,影响了期刊的信誉和质量。

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要筑牢底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甄别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5],以捍卫科学为前提,依据客观事实分析和评判,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确保论文真实、可靠,让高质量的科技文章与读者见面,将低劣作品拒之门外,扛起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广大读者的利益和期刊的声誉负责。

(三)拥抱新媒体时代,主动开拓创新

当下,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媒介技术推陈出新,新媒体迅猛发展[6],致使媒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业面临技术革新、业态更新、受众流失等多重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首要引擎,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只能勉强维持现状。

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拥抱新媒体时代,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摒弃不合时宜的工作模式和路径,在信息采集、优化、传播等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以读者为导向,提升期刊品质,强化分众传播、精准转播,提高传播力,扩大期刊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局面。

(四)保护知识产权,恪守法律法规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出版业必将受到该法律的深刻影响。科技期刊主要登载的是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论文,与其他种类出版物相比,经常性地需要应对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社会呼唤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随之增长,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因此,期刊编辑必须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对此保持高度敏感,格外重视版权问题,当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卫士,恪守《著作权法》等出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工作程序,坚守把关责任,保护好作者、期刊社以及社会公共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尽量避免因版权问题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责任培育路径

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更重要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7],这是对所有出版人提出的殷切希望,科技期刊编辑要鞭策自我,提高能力素养,强化责任担当。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

制度具有指导和约束的功能,明确了规范和程序,是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科技期刊的制度建设,就是把国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期刊社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细化,以便各环节遵照执行。按照现代管理制度设计,一般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有各自的章程,很多出版社也制定了章程,如民政部2011年2月批复了中国社会出版社报送的《中国社会出版社章程》。但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大多数科技期刊社还没有制定相关的章程。期刊社制定章程的好处是,作为章程的规章制度比较郑重、严肃和规范,对主办单位的概况、权力责任、组织机构等有明确的规定,是纲领性的文件,相当于该单位的“基本法”,对科技期刊的业务合规、稳健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如果期刊社没有制定章程,基本的内部管理规定则必不可少,这是落实各项责任最基本的制度和防线。

科技期刊内部管理规定的内容要素要齐全,必须有职业资格管理、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稿件“三审三校”、《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等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内容,还要明确划分责任,尤其要清晰界定编辑职责任务,做到留痕留记,负责到底,确保各部门人员在出版业务流程中都有章可循,各司其职。有条件的,还要发挥期刊编委会的功能,完善专家评审制度。

总之,科技期刊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规范编辑出版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出版质量。

(二)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导向

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虽然科技期刊大多刊载的是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的论文,但是科技期刊编辑也不是碰不到政治方面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笔者就观察到了一些涉及政治的问题:有些期刊上的个别文章,整体呈现出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与主流意识形态存在偏差,有些文章对有关政策的解读分析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存在偏差,虽然这类问题并不多见,但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问题,往往是细节方面的,如有些科技论文对国家和地区名称表述不规范,有的论文选用的地图不是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的地图,含有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引起外事纠纷的内容,有些科技论文中展示的试验照片背景有不适宜的文字或内容,有些照片中的设备、装置可能涉嫌泄露秘密等。因为平常接触得不多,所以科技编辑的应对经验可能不如社科期刊编辑那么丰富。然而政治方向的问题又不是小事,涉及政治方向的内容,每个字都很关键,需要慎之又慎[8]。所以,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责任感、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场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方面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主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把政治原则、政治要求体现到出版工作中[4]。

(三)加强专业学习,锤炼业务本领

过硬的业务本领是编辑履行工作职责的前提。科技期刊编辑要想在这个变动不居的行业不落伍、不掉队,就需要持续加强专业学习,锤炼业务本领。2021年1月,新修订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从制度上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树立和践行终生学习的理念。这也是整个行业应对时局形势、技术革新、知识更新的重要举措。

当下,新媒体方兴未艾,编辑方式和传播模式都已颠覆,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媒体融合发展。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既要关注学术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等前沿动态,又要了解媒体传播领域的技术发展与编辑业态的更新转型,丰富自己的编辑出版业务理论,提升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把新摄取的信息与知识,融入日常编辑实务,发挥继续教育学习的功用,使自身胜任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四)弘扬优良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2020年中宣部编著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在第四章“出版工作”中就新时代“加强出版队伍建设”作了专门论述,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弘扬优良工作作风。将其放到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和责任中去考量。

首先,要热爱所从事的科技文化传播事业和编辑工作,有了热爱这个前提,才有情怀和奉献可言。

其次,要弘扬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任务,对文字较真,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精雕细刻,努力打造文化精品。

再次,要守住职业底线,坚守职业道德,淡泊名利,甘于坐“冷板凳”,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关系。

最后,要強化服务意识,服务好创作者和广大读者,将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服务,发挥编辑在科学文化传播和科学新知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功能。

四、结语

编辑工作是集政治性、专业性、时效性等于一体并且需要反复推敲琢磨的工作,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更是如此。“熟鸡蛋返生”论文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期刊一事,警醒我们必须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予以重视。因此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从价值理论层面深刻检视自身担负的责任,而且还要在实践层面不断身体力行。

第一,要持续加强政治学习,打牢理论根基,强化政治责任,把好舆论导向。

第二,要热爱编辑事业,担当文化使命,永葆科学情怀,以打造出版精品为己任,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

第三,要弘扬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维护编辑出版工作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在科学新知和文化传播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如何培养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开拓创新的编辑队伍,为科技期刊的健康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其中有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董滨宇.康德美德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37.

[2] 周溯源.对“尊严”和“责任”的当代认知[J].人民论坛,2021(30):101-103.

[3] 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6):471-47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59.

[5] 李新根,付示威.科技论文作者署名异化及其治理路径[J].编辑学报,2021,33(1):82-85.

[6] 陆明生.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再思考[J].科技传播,2021(12):65-67.

[7] 习近平.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N].人民日报,2021-05-11(1).

[8] 吴明洪,钟建林.学术期刊政治导向把关之“难”与“法”[J].传播与版权,2020,84(5):33-35.

作者简介 陆明生,硕士,编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编辑,研究方向:计量科普与计量科研宣传。刘旭红,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编辑,研究方向:计量科普与期刊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培养路径职业素养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