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探析
2022-05-01刘波
摘要: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错综复杂,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小事件变成影响恶劣的舆情大事件。近年来,林业网络舆情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处置迟缓或者应对不力,对林业行业形象和公信力造成的伤害不可小觑,做好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意义,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结合舆情治理的关键因素指出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舆情治理理念、增强舆论引导主动性、增强舆情应对效果、把握舆情处置主动权和提高公众信息鉴别力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旨在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林业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舆论传播;舆情应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24-03
一、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意义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林业网络舆情尽管不如一些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和重大事故等内容的受关注程度高,但同样会成为舆情引爆点,处置迟缓或者应对不力,对林业行业形象和公信力造成的伤害不可小觑。
(一)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林业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林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林业置身于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社会的关注点不再只是种树砍树,防沙治沙、森林火灾、放生话题、珍稀植物、林业产业、林地保护、空气污染等生态大事都与林业建设紧密关联起来。
(二)林业生态建设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2]。林业部门既是绿水青山的主要守护者,也是金山银山的主要创造者[3]。我国政府在森林等资源被严重破坏后,经过多年努力,使全国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的状况明显好转,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4],但与全球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國正在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5],推动我国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用最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绿水青山。
(三)林业网络舆情是林业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
林业相关的网络舆情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社会对林业相关负面事件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例如,大熊猫健康、动物表演虐待、盗猎、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候鸟迁徙劫难和毁林问题等。
舆论宛如洪水,引导得好会成福水,引导不好则是祸水,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面对林业领域中的网络舆情,应妥善应对,通过巧妙的方式和适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全社会重视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是全民传播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新媒体作为连接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的重要通道和传播形态,颠覆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公众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和B站等现代网络传播平台发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见解和观点,舆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主流媒体,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也能对社会发布环境风险进行预警,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形态的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以图文形式为主。在新媒体时代,视频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随着拍摄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随时随地拍摄成为可能,在事发现场,通过手机拍摄视频,甚至直播,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报道事件。
与图文信息相比,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舆情传播载体,更容易深入大众的生活,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但是,短视频存在容易被人为剪辑等缺陷,也存在诱发舆情的风险。比如,2020年网民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全球直播中看到一只幼年大熊猫死亡,这件事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三、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为类别繁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使舆论环境变得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一些小事件很有可能演变为舆情大事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网络舆情不断出现,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林业相关政府部门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开通了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人们关注的热点信息,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在舆情应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府部门引导力度不够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多元和复杂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舆论不可能总是正向的和正确的。在网络环境下,全体网民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参与信息的传播。面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了解情况、迅速回应,通过互动留言、专家解读等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满足行业与社会的信息需求,消除公众的误会,使公众对相关林业舆情事件树立正确的认识。
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应对不及时等问题,对网络舆情采用“封、堵、删”的情况也时有出现[6],这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导致一些网络舆情发生后,网民会认为问题来自政府,将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二)舆情回应不及时、成效差
面对网民关注的突发舆情,政府部门虽然能正视网络舆情,主动回应舆论关切,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回应,与网友进行信息交流,表明立场、亮明态度、澄清事实,但对网友关注的问题有时不能正面回应,一味弘扬主旋律,回避网友质疑和关注的焦点,最终不能有效地沟通。
网络舆情应对的最佳时间被称为“黄金四小时”,由于回应不及时,错过最有效的回应时间,进而产生次生舆情。在大多数舆情应对中,调查时间长,回应周期长,调查问责多,但真相公布、后续跟进和问题整改等相对较少,不能达到正确引导舆情、推动舆情良性发展的目的。
(三)舆情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为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动态,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体系,可以迅速掌握舆情发生的原因和舆情进展。在舆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及时跟踪事件并掌握舆情发展动态,为应对突发事件、积极引导舆情提供重要保证。
但当前,作为网络舆情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关系者,一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不高,还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应对舆情、不能及时树立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意识,对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重视不够,缺乏监测意识,而是等舆情事件出现后,才被动地采取措施。
(四)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
主动设置“媒体议题”是影响“公众议题”舆论导向的重要方法。“议题设置”是通过筛选和过滤信息,突出重要的信息和议题,吸引受众,进而引发预期的公众舆论[7]。在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是传播的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拥有主动权,通过筛选信息影响受众的关注焦点。媒体主动提供限定的主题信息制约了大众选择和理解信息的自主性。
通過主动设置议题,宣传正能量,引导公众对相关舆情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公众在舆情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可增强宣传的主动性,将不必要的负面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但当前,由于对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认识不足,还是停留在被动应对舆情阶段,在舆情发生前不能做到尽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舆情。
四、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变得错综复杂,要正确引导和回应林业网络舆情,强化正面信息的传播,消除公众的不解和误会,澄清事实真相,化解社会舆论,营造和谐的良好舆论环境。
(一)增强政府服务意识,转变舆情治理理念
网络舆情是民众诉求的具体表现,在一些方面能反映大众的真实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
面对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舆论,仅采用应急性的被动应对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部门需要转变舆情治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出发,逐步形成服务型和主动型的舆情应对模式,以促进政府与网民之间有效沟通、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提升舆情应对的效率。通过互动留言、问题咨询和专家咨询等了解民情,及时回复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解决问题渠道畅通。
2021年,我国及一些国家遭受了近十年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有人称此次沙尘暴源于中国,林业相关部门及时组织专家解读此次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并就防御和应对沙尘天气提出了建议,第一时间回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避免了负面舆论的出现。
(二)主动设置关键议题,增强舆论引导主动性
政府部门应及时关注、跟踪公众关心的林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如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林地保护等问题。在充分了解相关话题的情况下,把群众想说的话先说出来,强化舆论发生时的正面引导权。
通过文字、图片、专家解读等形式,利用主流媒体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把正确舆论引导工作做在负面舆情滋长的前面。当负面舆情发生时,大众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2021年,云南境内亚洲象北移事件在国际上引起重要反响。相关部门通过精心设置议题,全程实况追踪报道迁移事件,迅速地掌握了舆情控制的主动权,把原本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野生动物迁移事件转化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报道。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
(三)提升工作人员媒介素养,强化舆情应对效果
互联网时代,信息数量增长飞速,舆论观点日趋多元化,信息环境日益复杂,主观杜撰的虚假信息日益增多,导致真假信息难辨,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形势复杂。
从事舆情应对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多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规律的认识,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快速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抵制负面舆论,同时通过答疑解惑引导舆论朝正确、客观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此外,为有效应对舆情,还应树立正确的舆情应对理念。面对突发性舆情事件,应当主动应对,采用有效科学的沟通方法,以真诚的态度及时回应人们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化解公众的焦虑和担忧,遏制谣言的传播,通过正面的舆论导向,强化网络舆情应对效果。
(四)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把握舆情处置的主动权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可以有效防止舆情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是控制舆情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舆情监测预警制度,建立林草敏感词汇库,对舆情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搭建林草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平台,实现对林草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分析,剔除虚假信息,及时把握舆情动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生成等级预报。将等级预报告知相关部门,针对具体问题,提前做好应对舆情危机的准备,制订应对舆情事件的方案,争取在第一时间把握舆情处置的主动权。
(五)注重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众信息鉴别力
行业法律法规是鉴别信息真假的有力武器。有效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公众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信息时有正确认识和辨别舆情信息的能力,将负面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等相关问题的解读。比如人们关注的林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应当通过具体的案例,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五、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对瞬息万变的林业舆情,林业工作者要重视新媒体时代林业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新时代舆情治理理念为导向,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转变舆情治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借助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正面引导,提升应对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7/c1001-29613459.html,2022-03-1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
[3] 张建龙.让绿水青山永远造福人类[EB/0L].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http://www.forestry.gov.cn/main/72/20181015/09525263610 1882.html,2022-03-11.
[4] 乔娅丽.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EB/0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zhibo/content_77019623.htm,2022-03-11.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EB/0L].新华网,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6/c_1124675392.htm,2022-03-11.
[6] 刘泾.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2):66-70.
[7] 郑保卫,刘艳婧.论中外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媒介观[J].现代传播,2010,(7):23-27.
作者简介 刘波,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信息技术、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