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画南山

2022-05-01张福安

美术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沧州市玄学道家

最早听说“南山”一词是在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饮酒·其五》当中提到的,而且记忆非常深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幅多么悠然自得、惬意美好的田园美景。陶渊明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伟大的诗人,也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人尊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他的诗中有点偏爱山,尤其是南山,如在《归田园居》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也提到南山,这里的南山有人认为是庐山,原因是陶渊明是九江人,九江之南正是庐山。其实这个南山可以泛指陶渊明看到的南边的山,也可以理解为他心目中的精神家园。它和《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所提到的南山不太一样,这里的南山应该是终南山。陶渊明提到的南山有点像唐代李贺的《江南弄》中“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的南山,也就是所看到的南边的山。

提起陶渊明喜欢南山的原因,就不得不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魏晋以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老子、庄子并不受人关注。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以阮籍、稽康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满儒学对人思想的统治而反对名教纲常,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他们认为名教压抑人的天性,阻碍人的个性,认为人应该不受任何约束,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士人知识分子开始向往山林,寄情山水,回归自然,陶冶自身,标榜老子、庄子。从此儒学玄学化,玄学兴起。

玄学家崇尚自然,注重养生“由‘清虚无为’而达到养神之境,再由养神之境达到养生目的”。要做到“清虚无为”,魏晋名流葛洪提出“除六害”之说,即除掉名利、声色、货财、滋味、佞妄及嫉妒之心,这样才能确保养生之境。在此思想指导下,玄学名士提倡远离都市,回归自然。倘徉于山水之间,达到“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的境界。这种玄学境界直接影响了文人名士的情感。玄学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道家崇倡“自然”。自然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自得天成。自然是一切事物的发端,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本根,也是道家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老子强调“自然无为”,不管做什么都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此,人们崇倡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的本性,也是“道”的体现。“道”也成为文人雅士的最高追求。在那个老庄思想盛行的年代,陶渊明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也向往自然,向往山林丘壑。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区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诗中所体现的隐归山林田园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和心志,表达了他不入俗世,忘记名利,追求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

首先,我画南山并非想要体现出像魏晋雅士那样隐归山林,玩世不恭,逃离现实,与世无争的心境和状态。

这里的南山首先体现的是寄情山水,回归自然,求真探道,崇尚道家顺其自然,崇尚自然的心境和理想,这里的南山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南山的表现,呈现出到大自然当中澄怀观道,陶冶大美情怀的性情,追求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思想和目标,追求大道自然的山水方向。

其次,我画南山体现出道家提倡的“柔性”精神。

在老子看来,只有柔弱的才是合乎“道”的。“柔弱胜刚强”“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告诉人们从弱处做起才符合道。老子又用柔弱的水作比喻,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他从水中体会的道就是以柔克刚。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老子的这些柔性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个人的的情感,使自己在生活中处于与世无争、淡泊清心的弱下状态,在创作中也揉进了“柔”性精神。因此,我在所创作的作品中用笔线条柔软,但讲求“棉里裹铁”;用墨清润淡雅,但求浑然华滋,所创境界大都幽清平和,淡雅润泽。

最后,我画南山表现的是道家讲求的“虚静”之说。

“致虚极,守静笃”“静为燥君”“静胜燥”“清静为天下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道家的哲学是主静的哲学,道家的“静”大致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外在的静;二是人们内在的平和澹荡;三是道存在的状态。这三点是相通的,外在环境的“静”可以帮助人们内心归于平静,内心的宁静是合乎道的。而内心的宁静又决定了外在环境的安静,对于一个内心宁静的心灵来说,再喧闹的环境也是安静的。要想得“道”,人们必须静下心来“涤除玄览”,在安静的环境下“道”才能体现出来。这也是道家的“静”能够影响个人情感的重要一面。当自己有了清静之心,心灵深处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平和、澹荡、与世无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和焦虑,会平和地顺应自然,在清静之中清晰地看清这个世界。远离烦浊的都市,寻隐于山林,静静地去体会“道”的存在。就是“静知体道”,又将体道的感觉抒发于画端。因此,山水画的境界和畫家内心体道的情感是有关系的。中国山水画家历来以萧条淡泊、荒寒简远的境界为最高标准,如果画家没有恬淡幽静的心境,没有彻悟大道的人格,就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由此看来道家的“静”对于山水画家来说是何等重要,只有当画家有了清静淡泊的心情,才能创作出体“道”味与“道”之境界的作品来。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有云:“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而静气不生。”清代恽寿平也说:“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可见“静”对山水画家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揉进了平和清净的精神境界,所选题材大都为质朴平和,静谧清幽之地,再加上主观设计的几条平行线,使得画面呈现出简远宁静之美。

南山已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圣山,成为自己寻真探道,抒怀精神家园的载体,我要通过南山将中国山水画精神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以及中国画笔墨技巧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体现在画端,让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永远地传承下去。

张福安

197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白云乡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民盟沧州市美术院副院长、沧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沧州市美术家协会写意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沧州画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沧州市玄学道家
When filming a documentary to check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ich is best: Internet or Print?
“爱档案、提素质、强服务”沧州市二百余名档案人员集中“充电”
平衡
漫画道家思想
用物理知识解释动脉血栓的形成
《庄子说》(二十五)
魏晋玄学对正统法制思想的影响
漫画道家思想
魏晋风度下的文学异彩
《庄子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