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教学法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01李苗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血氧病理学比作

李苗苗

[摘           要]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且难以区分理解,在教学中恰当应用类比教学法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添学习的乐趣。

[关    键   词]  病理学;教学改革;类比教学法;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51-03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经过和转归的一门基础学科,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等多个学科领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但因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区分,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高课堂效果,是很多基础病理学教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笔者通过几年的病理学教学实践发现:在概念的理解区分上恰当运用类比教学法,利用生活化的例子,可使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不仅大大地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一、类比教学法概述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部驱动力[1]。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影响学习效果,因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是病理学教学的努力方向。类比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具有相似点或相同点的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简称为类比或类推。广义的类比不仅指两个对象之间的类比、相符或有同样的关系,还指修辞中的隐喻和比拟。据文献报道,类比教学法在数理化、计算机等理科教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2-4],但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应用还比较有限。基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将这一思维应用于基础病理学的实际教学中,把未知的、抽象难懂的新知识与记忆中相类似的已知的、具体简单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两者之间内在的相似性,使“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使“陌生”变“熟悉”,“枯燥”变“乐趣”,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5-7]。

二、类比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一:区分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在学习病理学总论时,讲到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形式有两种:再生和纤维性修复。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区分。笔者就把损伤的机体形象地类比为一件破洞的红毛衣,机体组织损伤后(一件红毛衣破了),周围有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就如家里恰好有足够的红毛线,会首选红毛线进行修补),修补后,保持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外观完好如初,又能保暖),不留痕迹(在外人看来,根本不知道毛衣破过),这就是再生。但当机体组织损伤后(一件红毛衣破了),周围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能力弱,或者没有增生能力(家里红毛线不够,或者没有),只能通过纤维组织来进行修复(只有万能的黑毛线),纤维性修复后留下瘢痕(不得不选用黑毛线,修补后留下痕迹,一看就知衣服破过),通过类比之后,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一目了然。

(二)案例二:区分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

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都是判断缺氧的几个常见指标,讲解时,可因地制宜,利用教室和课堂做类比。例如:把本教室比作机体血管里的血液,一个教室里的100个固定座位类比为1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来教室上课的学生比作氧气。理想状态是:让1L血液中所有红细胞的血红蛋白(100座位)都来结合氧(学生),结合的最大氧量(100个座位上有100个学生),就是血氧容量(100个学生)。但实际上1L血液中的含氧量往往达不到最大容量(来听课的学生数≤100人),其包括两部分:化学结合的氧(来上课且有固定座位的学生96人)和少部分物理溶解的氧(別的班来旁听但没有固定座位的学生1人),实际的含氧量就是血氧含量(实际听课的人数共97人)。血样含量(实际听课的人数97人)占血样容量(总人数100人)的百分比就是血样饱和度97%。其中物理溶解的氧气(旁听生)较少,也可忽略不计。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件进行类比,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三:炎症的概念

在讲炎症概念时,提到炎症的本质是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是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结果。这与学生潜意识中认为炎症对机体有害,有所差异,多数学生对此比较困惑。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出现炎症的机体比作一个国家,致炎因子(如细菌病毒)比作外敌,各种类型的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比作国家的军队力量(如:陆军、空军、海军、野战军等),虽然形态(着装)不一,但都是我们机体(国家)的保卫战士。当致炎因子(外敌)到达机体(国家),试图对机体(国家)造成损伤(破坏),机体(国家)就会派遣不同的炎细胞(军队力量)前去吞噬消灭致炎因子(抵抗外敌,包围国家),整个过程是个防御的过程。最终斗争(战争)胜利,消灭致炎因子(将敌人驱除出境),但由于整个防御过程发生在机体内部(战争发生在我们的领土),不可避免的会对我们机体(家园、建筑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

(四)案例四:结核性肉芽肿的概念

把人体比作我们的国家,把体内受结核杆菌感染的部位比作2021年受特大暴雨影响造成洪涝灾害严重的河南,巨噬细胞比作救援人员,趋化因子比作被洪水围困的河南父老乡亲,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比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精神,体内不同部位(全国四面八方)的巨噬细胞(救援人员)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定向运动到达感染部位(内涝严重的河南)。在结核杆菌(特大暴雨)的威力下,巨噬细胞(救援人员)变形,伪装为类上皮细胞(穿上救生衣,划上皮划船,全部武装),当发现单打独斗不足以消灭结核杆菌(阻挡洪水,转移灾民)时,部分类上皮细胞(武装后的救援人员)自发地围绕在一起,抱团形成花环样的结构,称为朗格汉斯巨细胞(三五成群自发形成救援团队),共同吞噬细菌、病毒(筑长堤,堵决口,抵挡洪水,转移灾民),在整个抗洪过程中,除了主力军——类上皮细胞和朗格汉斯巨细胞(单个的救援人员和救援团队)外,还有外围的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即后勤工作人员和不断向灾区输送物资的爱心人士)等,他们在机体共同构成了一个个境界清楚的结核结节(在灾区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即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

(五)案例五:化生的概念

化生是机体、组织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称之为化生。整个概念晦涩难懂,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中“分化”是一个专业术语,是指一种细胞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可类比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护生经过学校和医院的培养,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护士的过程。化生就可形象的类比为:机体(医疗行业)受到外界刺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理疗专业技师愈加紧缺),一种幼稚、未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学习能力强,初步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护理学生),通过改变分化方向(培养方向,由护理专业转向康复专业学习,按照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逐渐分化(培养)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合格康复理疗师),以适应外界刺激(满足社会需求),避免自身发生损伤(避免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整个概念当中,还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必须是从幼稚的,分化能力较强的储备细胞(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学习能力强的医学生)开始分化,绝不是让一种成熟的细胞类型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类型(绝不是让医院的一名护士直接从事康复理疗技师的工作)。第二,前提条件是同源组织(相近专业)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上皮组织和上皮组织之间(只能是医学院校的学生之间调整专业),间叶组织和间叶组织之间(或者艺术院校的学生之间的调整专业),但绝不是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之间(跨学科领域的医学生和艺术生之间的专业调整)。

(六)案例六:休克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中的概念大部分比较抽象,尽管学生在生理学中已经学过,但是直接讲授效果往往比较差,学生不易明白。例如:休克的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多器官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概念中专业术语多,复杂难懂,教师可将概念中器官微循环的灌注量类比为花农开着水车在浇花。要想器官灌注量正常(成功浇花),需有足够的血容量(水箱里有足够的水),正常的心输出量(水箱的阀门开关正常),正常的血管容量(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输出的水管粗细合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休克的发生(花草就会枯萎)。其中血管床的容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看不到,摸不着,最难理解。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从心脏(水箱)泵(放)出5L的血液(水),真正能到达组织器官的灌注量(能到达花池被花草利用的水量),只有4.5L,剩下的0.5L动态的储存在血管(水管)里,那么0.5L就为血管床的容量。若泵出(放出)同样多的血液(水),如果血管收缩变细(变为细水管),血管床容量减少(储存的就会减少至0.3L),有效循环血量就会增加,组织器官的灌注量(到达花池,被花草利用的量)就会增加(约4.7L),反之,如果血管扩张充血(水管变粗),血管床容量增加(储存增加到约0.8L),有效循环的血量就会减少,到达器官的灌注量(到达花池,被花草利用只有约4.2L)减少,如果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休克的发生(花草就会枯萎)。

三、类比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病理学主要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尤其是微觀组织结构,有时仅凭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去想象,还是很难理解。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较为贴近的模型,运用类比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将所学内容和熟知事物相联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8]。

(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结构功能的变化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彼此相辅相成,又复杂多样,难以想象。传统教学中,老师归纳为几个要点,晦涩难懂,学生找不到兴趣点,课堂气氛沉闷。虽然有时也用动画演示,但一闪而过,很快就会忘记。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例子来类比复杂抽象的功能,不仅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难于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清晰明了,还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记忆(例子来源于生活,常看到听到,也就常想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还可使学生逐渐掌握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9,10],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开思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类比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类比教学法应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应用不当,会混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运用时要把握尺度,巧设类比。对于比较直观的知识,要避免运用,否则会显得啰嗦,教学重点不突出。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要认真研究,反复推敲,观察是否有类比教学的必要,生活中能否找到合适贴切的类比对象。类比对象要为学生所熟知,与抽象知识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否则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还会浪费教学时间。其次类比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教师在平常工作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挖掘类比因素,积累资料,选入教案,有的放矢。若仅凭课堂上的灵感,随便举例、打比方,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类比过程中也不可选取复杂事物去比拟抽象知识,避免将问题复杂化、模糊化。在类比对象身上不要作过多的渲染描述,以免喧宾夺主,语言要简单明了,形象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抽象的知识,使学生茅塞顿开,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炎,侯赛榕,毕振宇,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435-436

[2]常罡,王之赫,何晓玲,等.类比思维情境教学法在临床用药护理教学培训中的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4625-4628.

[3]夏雪雁.类比思维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2):71-74.

[4]武欣嵘,俞璐,朱磊,等.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类比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42-344.

[5]刘慧慧,王俊,于化新,等.论类比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195-197.

[6]曹瑞.类比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9):128-129.

[7]谭三勤.浅谈比喻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310-311

[8]柳晓燕.类比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78-79.

[9]Mozzer N B,Rosária Justi. Students' Pre- and Post-Teaching Analogical Reasoning When They Draw their Analo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2,34(3):429-458.

[10]孟洪,基君素.基于问题导向和类比教学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1(4):129-131.

猜你喜欢

血氧病理学比作
比作诗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胃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油菜花开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