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5-01李梦云

旅游纵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乡村旅游

李梦云

摘 要: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古镇风景区内的泊园茶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发放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发现泊园茶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种还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为泊园茶村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景区为主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進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最早提出协同治理[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在逐渐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有效应对在处理公共事务中因资金不足、效率较低等出现的各种问题,故而形成了政府、企业、公民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最终就形成了“协同治理”的概念。“协同治理”同样也被我国学者称之为“协作治理”,强调的是政府通过分权等采取相关手段,确定各个参与到其中的主体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各主体通过共同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加优质化和效率化。

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必须着眼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大中小型景区、各位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着手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治理协同化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从而在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同时,促进整个区域内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2]。

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乡村旅游定义,国内外学者在为其定义时产生了较多分歧。例如,西班牙学者吉伯和董在1990年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农业旅游,实质就是为游客提供农场、牧场,使游客能够体验到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以色列学者阿列里和奥德洛温加特和美国学者阿迪米尔曼则认为乡村旅游是带有农村区域特征的一种新兴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就是它的规模较小,游客的活动范围有限[3]。而在国内,乡村旅游同样是一个重要而持久的研究话题。学者杜江、向萍在1999年就开始关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性来阐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学者侯兵、陈肖静在2008年从制度环境、利益主体、开发形式以及对农民参与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学者尤海涛在2014年从乡村生态伦理的角度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4]。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统一的界定,基于笔者对乡村旅游的了解,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满足游客各种需求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模式,乡村旅游着力突出的是各个乡村独特的风土人情、乡村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资源、人文习惯和乡村居所的特点,利用城乡之间的差异将乡村资源融入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创造出乡村和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

泊园茶村是江西省首家茶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被誉为“南昌后花园”的天然氧吧梅岭古镇风景区内,距省会南昌25 km,占地面积约为0.067 km2,总投资约6 000万。泊园茶村是远近闻名的避暑宝地,也是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2020年6月前,泊园茶村还有高档茶宿、茶境餐厅、茶疗、泊园茶文化博物馆、泊园艺术馆、豫章茶街、艺术街区、泊园听雪茶道院培训、露天老电影等丰富的茶文化休闲体验项目。2021年5月2日,笔者通过对梅岭泊园茶村的现场调研,对其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泊园茶村占地面积适中,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越,但景区基础设施设备、景区交通方面、景区资源环境以及卫生环境等方面堪忧,许多核心服务项目处于停业状态。

(一)“泊园茶村”易主,改名“曼山谷”揽客

如今的泊园茶村不知何缘故改名为了“曼山谷”景区,根据当地多位知情人士反映,该景区内的建筑基本都未取得合法手续。有关报刊记者也就此事展开了调查,最终,当地湾里自然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在调查处理当中,截至目前,该景区尚未取得相关正式的用地证件。”据泊园茶村负责人许平介绍,至今,泊园茶村公司与沈某及出租方黄凌公司之间的纠纷仍未完全解决,“泊园茶村”无法取得合法经营手续而给泊园茶村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没有追回。如今“泊园茶村”换成“梅岭曼山谷景区”的牌子对外营业,在此期间,违法占山建景区现象未被处理,原先的主要建筑基本没有改变,只是装修风格和经营模式调整了,继续搞旅游业务[5]。

相关律师表示,“在山区开发景区绝非简单之事,一定要取得土地使用权、规划、环评等多方面的手续,这些往往需要严格分步骤去实现。如果在无正式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大面积开发山林建景区,甚至建设私人住宅类建筑,很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二)泊园茶村的旅游资源不够丰富

如今的泊园茶村较之从前有落败迹象,园内目前仅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少量的人文活动。茶村依山而建,与山势巧妙结合,山中,竹修林茂,枫树银杏,野花野草,随处攀爬的植物;茶室,仿古结构,古朴精巧,每一幢吊脚楼,每一扇花窗,都散发着古香古色的乡村风。但景观资源相对单一,不够多样化,缺乏水域景观、生物景观,以及种类多样的人文景观与人文活动资源。在人文活动上,泊园茶村举办的活动少而单一。

(三)泊园茶村的景区管理与服务不够完善

1.景区交通

首先,景区内未建设专门的游客停车场,私家车均停在景区内道路左边的陡坡上,且停放车辆时仅用砖头来卡轮胎而未使用路檐垫或者三角木等相对专业的工具。一方面在景区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私家车挡住道路,进而造成景区内“人让车、人躲车”的交通拥堵状况;另一方面停在陡坡上的车稍微有个差池,将不堪设想。其次,景区外的一家私人营业小型停车场也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如收费不一、停放杂乱、看管不周到等。最后是通往该景区的公交车班次较少,且景区周边的公路车道设计较不合理,从三车道变两车道变单车道,这在节假日极其容易造成严重的堵车情况。

2.景区内服务设施

首先,景区入口处无宣传手册,也无明确的景区游览图和路线标识,而景区门票上的路线导览图也模糊不清,未能发挥它应有的引导作用,导致游客不清楚景区内景点的布局,不能合理安排线路。其次,景区内游客休息设施如座椅、凉亭较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没有歇脚处,而且景区内厕所数量也较少,距离间隔远,标识提示不显眼,且厕所环境卫生差,无残障人士、母婴室等基本设施,有不少游客反映卫生间难找,在景区内店铺借用卫生间还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最后,景区内部分路标被涂黑,引导标识指示不明,景区内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湖泊、栅栏处也未设置警示牌。

3.景区环境

首先,景区内部分景点处卫生环境较差,垃圾、空瓶子以及游客吃剩的食品乱丢且未及时处理,这对景区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其次,部分核心景观景点存在长时间未清理的现象,墙壁苔藓遍布,污垢丛生,湖泊处也存在大量垃圾、杂草无人清理,这可能会对游客的视觉感受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最后,景区内多处古屋处于闲置状态未投入使用,且无人及时修缮和维护。

4.景区配套服务

首先,景区内缺少多样化的娱乐项目,景区体验项目单一而缺乏特色,而且景区内的商铺区较少,如餐饮场所和特产商品店铺较少,不能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吃、住、行、游、购、娱要求。其次是缺少独具特色的泊园茶村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一)政府:转变机构职能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是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它提倡的是政府在角色、责任与管理方式上的变化,以政府为主体,制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宏观框架和参与者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充分利用好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为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6]。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应着手调查并解决好泊园茶村的归属权问题,调查其开发建设的合理性。这是泊园茶村接下来规划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景区:提升完善自己

1.资源方面

首先,在合理开发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恢复过去的景区内旅游景观,同时增添更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来吸引游客。例如,民俗文化演绎线路、古建筑风情线路、茶文化体验线路、特色小吃线路、茶村时光游乐线路等。另外,还要根据节假日开展具有景区特色的人文活动,如品“茶”鉴赏大会,与茶相关的各种活动。

2.交通方面

首先,建设游客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减少停车困难和停车风险引发的不必要纠纷。其次,增加可进入的公交车线路,提高可进入性,同时拓宽公路车道,减少交通拥堵情况。

3.服务设施方面

首先,印发景区宣传手册,并在景区入口处放置景区游览图和路线标识,同时要完善门票上的路线导览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引导功效,方便游客合理安排路线。其次,在景区内增添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凉亭,同时对景区内厕所在数量、距离间隔、标志提示、环境卫生、基本设施等方面进行整改。最后,对景区内被涂黑、引导标识错误的各处标志牌进行整改,同时,对景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湖泊、栅栏处设置警示牌。

4.环境方面

首先,景区应在各景点处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并在周围设置“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等标语。同时,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清洁人员,维护景区内卫生环境。其次,对部分长时间未管理和维护的景观景点要派维修人员进行整改。要加强对景区的环境监测,改善景区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

5.商業化方面

要合理开发一定数量的景区商业化和娱乐化项目。同时为泊园茶村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切实提高游客自身的体验感与满足感,加深游客对泊园茶村的记忆延伸,提高游客重游率。

(三)村民:协同参与管理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发展起点的,当地的村民是不可忽视的主体。因此,首先必须要加强群众思想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能力水平,村民要端正“主人翁”意识,在泊园茶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村民均有权利和责任参与进来。只有村民满意并从旅游发展中获利了,村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所提升。其次,要定期对村民进行知识培训,为村民普及乡村旅游文化知识,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乡村旅游到底是什么,了解发展乡村旅游事业的意义。最后,要结合媒体和网络加强宣传引导,将政策的具体内容加以解释,同时对当地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并将其他地区治理的一些优秀经验分享给农村的农民群众,提高其在乡村旅游协同治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而对如何提高自己作为主体的协同能力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合理的建议[7]。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泊园茶村的旅游发展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经济利益等息息相关,从而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区域内形成多元主体协作的协同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主体要树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良好的认识,在协作治理体系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的“双赢”效益[8]。

[1]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

[2] 国玉.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区域环境治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6.

[3] 于静静.赤峰市乡村旅游协同治理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4-7.

[4] 尤海涛.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6.

[5] 新京报.南昌梅岭沈园疑云追踪:泊园茶村变身“曼山谷”对外揽客[EB/OL].(2020-12-24)[2022-01-03].https://mbd. 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 rs=4151046542&ruk= 8ZSW1fF43gZoqHEHXlddUw&isBdboxFrom=1&pageType= 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60816907692 604501%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6] Croci E .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Voluntary Agreement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Issues[M].Berlin:Springer,2005:26.

[7] 杜德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下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邢台N市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14.

[8] 江月.区域内环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J].财富时代,2021(3):135-136.

猜你喜欢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乡村旅游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试论大数据下的现代科技馆科普服务创新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