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之美

2022-04-29夏宇欣

军嫂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老师

1986年8月28日对我而言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跑步用了20分钟早早来到搬经小学入职报到。从此,我正式从一名退伍军人转变为人民教师。回首36年的执教经历,我将青春献给了家乡贫瘠的高沙土地区,守护乡村未来,无怨无悔。

1964年3月,我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县(1991年2月撤县设市),高中毕业后,于1982年10月参军入伍,在炮兵部队服役,曾参加火炮射击比武获得“神炮手”称号。退伍返乡后,我通过如皋县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至今犹记得初为人师那一刻内心的狂喜,如同当初参军入伍时,满腔豪情,满腹责任,满怀憧憬。

搬经小学本就是我的母校,离我家有5公里远。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6点多,我就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快速喝完一碗粥,带点咸菜和馒头当午饭,急匆匆地踏上了上学路。每天步行往返需要两个小时,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那时却不觉得苦和累。

刚入职时,学校和我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脚下那片泥泞空地是操场,前后两排砖木结构的平房便是孩子们的教室,十分简陋。低矮的围墙,变形的木栅栏校门,整个学校沉闷、单调。时任校长李加宽告诉我,学校有8个班级,316名师生——后来得知,他当时看到我那眉头紧锁的样子,以为我几天新鲜劲过去就会辞职。

我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李校长决定让我担任数学老师。9月1日开学后,他把我领到三年级1班教室。第一次上讲台,我心里还真有几分紧张与胆怯。但当我面对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面孔、一双双满含期待与信任的眼睛,我一下子感到了这份职业的自豪与神圣,心也随之安稳下来。

课堂上,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着他们甜甜的笑脸在崭新课本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可爱,我恍惚间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觉得那低矮的窗子也豁然敞亮了。

出乎李校长的意料,我留了下来,如同参军入伍扎根军营一样。我告诫自己,做一名人民教师,也要发扬军人不怕困难、拼搏向上的精神,积极自我更新、迎接挑战。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并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那时我才20多岁,活力四射。每天,我第一个跑步进入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校园。教学之余,打扫卫生、植树绿化、恶劣天气送孩子们回家等也是我的日常工作。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修补被暴雪压垮的茅厕,我也赤膊上阵。一些送学生上学的家长见状,纷纷说:当过兵的老师就是不一样,能吃苦,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站上讲台的第二年,我当上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把每一名学生都当成我的“兵”,系统地规划每个人的学习方案,如同给战士制订成才计划一样。当时班上有一个叫小伟的男生,天资聪颖,但性格固执,纪律散漫,从不采纳别人的建议。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他出生后父母离异,从小跟随奶奶生活。有一次,一名老师无意间透露了他的家庭情况,同学们对他指指点点……此后,他对老师有了成见,与同学相处也很困难。

2022年9月,夏宇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

了解情况后,我利用在部队学到的谈心谈话方式找他交流,得知他不想让同学们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更不希望老师们对他特殊对待,不想被同情和怜悯。此后,我又找机会与他谈心了几次,并上门看望他奶奶,让他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真心的帮助。

考虑到小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我让他负责组织男生进行了一次黑板报创作,他非常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还带动了其他几个男生学画画。当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他时,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为他鼓掌,这孩子竟然感动得哭了,整个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些几乎被“盖棺定论”的“差生”,到了我的课上都好像被激活了,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即使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也没有仅凭一书、一板、一粉笔打天下,而是努力摸索“琴棋书画”,让自己什么都会点儿。而且我越来越感到,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1987年执教一年级时,我办起了校园小报《童语录》,以此收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诗意、有趣的语言。比如,房顶的吊扇,孩子们会说成“一朵会转动的花儿”;不想读古诗,孩子们说:“你是现代人,跟你只需说白话。”……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天真的话语,就像露珠在草叶上打滚儿,晶莹剔透,一不小心又稍纵即逝。于是,一张张滚动着“露珠”、闪烁着阳光的小报,成了我和孩子们恣意徜徉的百草园。

乡村的学生从不缺乏对美的追求。一年四季,教室窗台上的瓶子里都插满了孩子们从田野、从家中摘来的鲜花,虽是“陋室”,却被孩子们装扮得诗意、美好,校园也因此愈发温馨且温暖。就这样,我和孩子们在游戏中欢乐,在欢乐中学习,如同当初在军营里训练间隙穿插娱乐活动一样。我寓教于乐,孩子们的笑声常盛满整个校园,歌声随着云朵飞扬。

我爱乡村生活,也爱这里的孩子们。

乡村的小学生,不时因为要帮助家里做农活而请假。这时候,我就挨家挨户去摸清实情,说服大人,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尽量不让他们掉队。那些年,走家串户中,农村的落后景象使我意识到,让孩子们认识乡村、热爱乡村、用知识改变乡村,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内容。

那个年代,乡村学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辅书和课外读物都是奢侈品,有时候一本课外书会被孩子们传看翻烂。我在部队时就有省吃俭用购买书籍看的习惯,自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我除了购买对教学有益的书籍外,也隔三岔五给我的学生们购买图书,还把儿子平时阅读的绘本带到班上。孩子们对新书爱不释手,眼界和视野也都开阔了不少。对那些用心读书的孩子,我总会购买一本好书当作礼物,并写上赠言送给他们。有的同事不理解我干嘛要花这个钱,我笑言:“一本书的价格有限,但经老师之手转赠学生,就产生了无法估算的价值。”

我这名数学老师,经学校批准,还主动给高年级孩子们开设阅读课,每周一节——这也是我在部队学到的。当兵时,部队每周组织一次“军地两用人才学习”,我当过一次小教员,给大家教授蔬菜播种知识。每次我一上课,孩子们就喜气洋洋,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好多老师也自发前来听课,颇有一点“百家讲坛”的味儿。

有时,我也会在课堂上朗诵自己教学之余发表的文章。2022年6月15日,我在阅读课上组织阅读自己发表于2021年第7期《军嫂》杂志上的《我家档案》,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长大也想当解放军,有的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有的表示也要“行程万里,不忘来路”,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堂阅读课,将家国情怀、人生观养成浇灌进孩子们的心中,我满心欢喜。

36年来,我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见证了如皋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落实,乡村学校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低矮简陋的砖瓦房被坚固漂亮的教学楼代替,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网络让世界触手可及,让师生了解前沿的教学信息;不同层面的培训,让教师的知识和理念得到改进和更新……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茬孩子虽然离开了小学校园,但很多学生和我保持着联系。其中有一名学生叫芯茹,高考填报志愿时来和我商量,最终报考了南京师范学院并被录取,毕业后成为我校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教过的像芯茹这样甘愿到农村任教的学生有50多个,其中8名学生成了我的同事。

花甲亦青春,奋斗正当年,听着校园琅琅的读书声,我为自己是一名“兵教师”而自豪。

(作者单位:如皋市搬经小学)

编辑/朱德华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老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