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山乡
2022-04-29牛鹏飞
牛鹏飞
金秋时节,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保定作家班的学习,课堂设于山水之间,耳畔仿佛响起年少时山乡里的琅琅书声。
我的家乡在大山之中,小学、初中皆在山里的学校念书。老师大多是当地人,所以回想那时所受的教育,也浸透着一种泥土的味道。
我小学时的教师,总共五六位,基本上是一人带一班,一人教几科。我同村的和顺叔,从二年级教我到四年级,经常带我们到田间山野读书、写作……他爱好文学,因而很早便点燃了我的文学梦想。后来,他老人家退休不退志,又自学林果专业,如今七旬有余,依然奋斗在我们村的苹果产业中,担任着技术保障工作。这个时节,他正忙活在累累硕果之中。从“桃李满天下”到“苹果盈枝头”,写就了一段山乡传奇。于我而言,他绝非三年为师,而是终身之师。
在我初中时,老师也不过十来位。其中,建民老师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也是我们本村人,论亲戚我称他为表兄。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当兵,我仍清晰记得全村人敲锣打鼓为他送行的场面。他父亲早逝,母亲抚养着他们5个孩子。送行时,很多人都希望他这个高中生能在部队考上军校,光耀门庭。但3年后,因各种原因,他考军校落榜,连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都为他感到遗憾。好在他退役不久就到乡村中学任教,从事令人尊重的职业。
我读初一,建民老师教我们数学,此外他还教体育,每天早上带我们出操。那时,我才知道怎么喊“一二一”,什么叫“立正”“稍息”……在“泥土味”中,我感受到一种更为新鲜的味道——“军味”。在建民老师的引导下,不少中学校友从军报国,我高考落榜后也参军入伍。
当年,我们并没意识到一位“兵教师”有什么不同,此时追忆才懂得——他时常穿在身上的旧军装,就是他的军旅烙印;他带着军人气质的一言一行,对我们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天地无处不课堂,人生难得遇良师。从乡村走向军营,从军营走向都市;从学生到军人,从军人到媒体人……我每行一程、每进一步,都离不开诸多良师益友对我无私地传道授业解惑。
念乡土之情,懂得根深叶茂;守军中之道,铭记令行禁止;观山水格局,感悟为人行文。身处伟大时代,我们都是“小学生”;面对漫漫征程,我们敢做探索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努力做到终身学习;作表率,善为人师,我们用心在点滴中分享经验……传承、耕耘、播撒,愿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步履不停,为中华崛起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彭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