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的融合与发展

2022-04-29易琳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春晚融媒体电视节目

易琳

摘要:伴随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电视媒介也逐步地更新换代,媒体融合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融媒体也带来了机遇,各大主流媒体开始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电视节目,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2022年央视春晚《只此青绿》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节目出现说明,融媒体时代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探讨节目的融合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电视节目;融媒体;传统文化;春晚

经济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媒介形式进行了更新换代,融媒体时代随之而来。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宣传、人力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是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等多方面互通互融的一种新型媒体理念。2022年央视春晚对于传统文化与节目的融合不仅在融媒体时代为主流媒体赢得市场主导权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融媒体时代,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将两种元素融入节目的创新创作中来,是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发展的一大机遇,更是主流媒体紧跟时代脚步进行创新发展的壮举。

一、融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一)融媒体的“融”

融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而形成的一种以发展为前提的传播理念,化单一媒体竞争力为新老媒体融合后的共同竞争力,是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手段之一。对新老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坚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内容创作为根本,促进新老媒体在渠道、平台和内容等多方面实现深层次的融合。[1]是对新老媒体优势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的一种新兴模式,使其在功能、手段、价值能够得到全方面提升,是在广播电视领域改革中的一种具体行为。融媒体中的“融”字,本质指的是将新老媒体在资源、内容、宣传和利益等方面进行一种全方位融合。首先,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结合起来,变成共同服务两者的新局面;其次,需要摆正新老媒体间的关系,对各自的利弊进行客观分析,以优势互补为前提去建立一种互信共赢的和谐媒体关系[2];最后,使新老媒体在和谐的媒体关系下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最优效果,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双赢的结果。近几年受到国外引进节目模式的冲击,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同质化、泛娱乐化、低俗化等种种现象。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类的节目作为一股清流,受到了社会民众一致的好评,这在某种方面也象征着我国民众总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是在稳步提升当中的。

(二)融媒体语境下的主流媒体

伴随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由只能通过主流媒体获取的单一形式发展到了现在可以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等多种形式获取,受众从只能被动选择获取信息内容和渠道,转变成可以主动选择接收信息内容和渠道等,而在这种融媒体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宣传范围、宣传效果和影响力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主流媒体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将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危机。在这种环境下,主流媒体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在这个泛娱乐化节目过多,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众化节目为了博观众眼球,逐渐走向低俗,大众化并不代表低俗化。当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如央视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北京卫视推出的《上新了·故宫》、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等节目,逐渐形成了一种热潮,这些主流媒体推出的节目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媒体融合的形式、运用现代视听手段呈现给了观众。其中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电视娱乐节目的创作中来,这种创新和转型有益于推进当下年轻受众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易于观众接受,而一味地灌输传统文化只会适得其反。在融媒体时代,年轻人更多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来增添娱乐生活,通过视频软件来观看综艺等,那么在节目制作中,传统主流媒体就需要将传播方式进行更新,单一地通过电视媒介等进行播放,无法满足当下年轻受众的需求。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和电视节目的处境

(一)电视节目受到泛娱乐化环境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于娱乐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但这就致使泛娱乐化节目越发增多。这种泛娱乐化节目在内容上博人眼球,并没有深刻内涵,而泛娱乐化节目在某种意义上会对观众进行错误引导,从而造成错误导向。娱乐节目作为大众娱乐工具,是民众闲暇时间的精神食粮,不仅是对精神导向的一种传达,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引导受众精神状态。当下,伴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许多为博人眼球制作的泛娱乐化节目开始走向末路。随之兴起的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如《上新了·故宫》《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传统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的融合完美体现了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受众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对待大众娱乐类节目,各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坚持创新,努力克服娱乐节目所存在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现象,对荧屏声屏进行净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播。

(二)运用融媒体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下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介在形式上进行了更新换代,融媒体时代随之而来。在融媒体的语境下去探寻主流媒体的优化创新表达方式和如何把握自身主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引发热议的节目《唐宫夜宴》不仅为当下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赢得市场主导权增强了信心,也提供了可供其他主流媒体参考的宝贵经验。[3]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的同类型题材节目《只此青绿》是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当今融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播策略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电视节目的创作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追求文化需求的受众逐渐增多,这一领域的市场逐渐扩大。但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电视节目发展势头疲软、同质化严重、泛娱乐化广泛和单一模式等许多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将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做到推陈出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下一代在成长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影响越发深刻。

三、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一)运用融媒体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春晚节目融合

2022年1月31日,央视的春晚舞台上《只此青绿》这一舞蹈节目一经播出就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当天晚上便在微博、微信各大视频直播平台的弹幕及评论中引发了火热探讨。疫情当前的2022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竖屏看春晚”,实现了横屏、竖屏的完美切换,以轻量化、全IP的新形式实现了高清、4K新媒体信号现场混合制作播出,“跨屏”直播的新形式也开启了春晚传播的新征途。将“XR”这项高科技融入节目编排中,运用融媒体的传播手段实现全平台播放,因其舞蹈编排的精致优雅和高科技特效上的雍容大气,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在抖音、微博等各个新媒体平台形成持续不断转发、互动和评论现象中《只此青绿》火速登上热搜。在《只此青绿》成功出圈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阵“青绿腰”模仿风潮,作为一个舞蹈IP,《只此青绿》的选段不仅作为春晚节目登上春晚舞台,更是开始进行全国巡演,创作者们从当下年轻人视角出发,使这个节目走向了现实生活当中,同时将自身口碑打响,《只此青绿》的宣传效果良好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受众的审美期待,成为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春晚节目上的创新策略

2022年开春之际,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再一次成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提高了晚会的影响力,还升华了受众的审美体验。身为主流媒体的央视敢于在融媒体时代和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同时,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媒介将节目推向市场,让观众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地去观看节目。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对于节目类型化进行了解构和重组,新的类型登上春晚舞台,新的类型标签不断增加。比如将太极文化融于现代摩天大楼中的景观太极《行云流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节目,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突破创新的过程。通过将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打破,将文化与技术、文化与艺术打乱重组,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仅让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更能够让传统文化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用新的形式熠熠生辉地屹立。在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的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舞蹈与画作融合,将画作作为舞蹈的灵感来源,充分挖掘画作中深厚的宝藏,又利用AR等虚拟视觉技术将舞者们与画上的青绿山峦融为一体,把每个舞者变成画中的一抹色彩,画面由近而远,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虚拟与真实、影像与舞台,交融在了一起,形成独特而动人的艺术效果,完美地将当下与宋朝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进行展现。

四、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与传统文化融合面临创新转型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制作中

在往届春晚上,敲响零点钟声之后春晚的关注度与热度就会持续走低,与以往不同的是2022年春晚零点钟声敲响后,节目《忆江南》登上热搜,节目创意来自《富春山居图》,《忆江南》是由两岸艺术家共同携手创作,与《富春山居图》藏于海峡两岸的现状构成互喻,代表着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深刻表达着融于历史长河中饱满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电视节目创作进行融合,符合当今的主流发展趋势,在当下这个泛娱乐化严重的时代,节目制作与媒介还有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首先,主流媒体应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创作,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节目,作为主流媒体也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向受众传递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电视节目和文化元素的融合,也意味着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教育功能。受众才能够在节目内容和节目传播方面对相关社会资讯和文化常识进行掌握,从而去感受人文情怀,让受众在节目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娱乐消遣,做到寓教于乐;最后,利用弘扬传统文化的相关节目去传播核心价值观,可以引领社会风气。运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来创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可以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加强传播效果,进而达到推动社会良好风气发展的效果。2022年1月31日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美轮美奂的舞蹈节目吸引了观众,《只此青绿》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当下主流媒体对于文化类节目该如何进行创新和转型的一次生动实践。

(二)文化类节目该如何做到转型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信息传播迅速的显著特点,这与受众的及时反馈达到了相互融合的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受众开始慢慢有了主体意识,由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接收,观众的喜好开始可以左右节目的创作导向。[4]在2022春晚的影响下,不仅做到了引起视觉文化的转向,将伴随视频文化的出现而来的那些本体并不是视觉性的东西进行视觉化,泛娱乐影像提供“震惊”的效果体验,强调去突出“奇观”效果。此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审美变迁,伴随网生代年轻受众在节目消费者中的占比增长,其兴趣所在与老一辈受众大不相同,网生代的偏好和兴趣开始逐渐影响节目的创作,因此泛娱乐化的节目更受到他们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审美的多元化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节目创作,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界限日益模糊,节目制作更加注重大众日常生活。融媒体的出现象征着“用户主权时代”的来临,本着“受众至上”的原则,电视节目内容创作逐渐转向顺应消费文化的审美趋势和以贴合平民视角的社会热点话题上发展。但需要时刻谨记在节目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大众审美所在,更要将优秀的文化元素融合其中,使其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得到深层次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的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当下主流媒体该如何创作出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优质节目带来了新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要想制作优良的电视节目,就需要作出创新和改变,在节目的创作中不能一味地为吸引受众而去迎合大众的一般审美水平,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泛娱乐化、低俗化,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热度和流量。主流媒体应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中运用媒体融合的独特优势,创作出可以逐步提升受众审美能力的节目作品,在不高于受众期待视野太多的前提下,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融入节目创作,这样既能使受众突破原有的审美经验又可以更进一步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推广。同时节目的创作也不能一味同质化,需要在创新中探索自己的道路,不仅要在内容的创作上进行创新,在节目的形式上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要认识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多元化,因此在进行弘扬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创新上,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坚守“内容为王”的创作标准。

参考文献:

[1] 张军.在破局与建构中迎接融媒时代: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之道初探[J].中国广播,2014(12):23-26.

[2] 林小军,吕亮生.地市广电媒体矩阵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广播电视台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6):31-34.

[3] 辛晓青.融媒背景下媒体对历史文化创新表达策略分析: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出圈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1(10): 42-43.

[4] 张阳,周敏.融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升级换代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2):151-153.

猜你喜欢

春晚融媒体电视节目
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家庭中的位置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从春晚《天地人和》节目谈武术表演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从春晚的“槽点”看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