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影响力拓展路径思考
2022-04-29徐俊勇
徐俊勇
摘要:在当今新闻传播媒介载体中,既有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型信息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与路径,将各类媒体整理融合起来,就是融媒体理念思维。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拓展新闻传播影响力,需要对不同新闻媒体的特点进行了解,然后进行整理融合,具体可以通过多途径传播、沉浸式体验、社交式互动以及差异性内容等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融媒体理念对新闻传播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深刻抓住发展变化,可以促进新闻传播速度和效率,拓展新闻影响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影响力;融媒体;信息媒体
所谓融媒体,是指对各种类型的媒介载体资源进行融汇整合,让其产生更好的媒体传播效应。在信息时代,大部分媒体机构不仅融合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载体,同时也整合了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新兴信息化媒体。融媒体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路径和机制,新闻制作与宣传需要充分考虑融媒体的特征,让新闻传播路径更多元化,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影响力更广。
一、多途径传播
根据融媒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是多种媒介载体的融合,也就意味着存在多元化的新闻传播路径[1]。从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新闻传播路径是不断扩展的,从最初的报刊,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再到当前的信息化媒体。每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都会引发新闻传播路径的变化。在融媒体理念下,新闻传播影响力想要得到更好的拓展,就必须采用多途径传播方式。每一种媒体的传播路径与影响方式并不完全一样,这是由于媒体受众差异,以及媒体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通过多种媒体途径进行新闻传播时,也需要认真考虑这一点[2]。
就目前相对主流的媒体传播途径而言,互联网信息媒体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并且传播的新闻也最为丰富,内容可能包括图片、文字、个人观点,甚至一些现场视频等,同时其传播路径是基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是多点发散方式,每一个互联网账户都可以通过转发方式引发新一轮传播,因此拥有无可比拟的传播速度与效率。不过互联网信息媒体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也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即新闻传播者基本上都不是专业人士,他们缺乏基本新闻素养,因此在转发传播的过程中既不会甄别新闻真假,也不会对新闻要素信息进行完善,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故意“断章取义”,弄一些标题噱头,有的情况下还会传播假新闻消息。与互联网信息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媒体的速度相对慢一点,这是因为对于新闻制作有一定的专业要求,需要花时间做好之后才能开始播放。不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闻元素方面相对比较完善,且也有一定的深度,毕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有着丰富的新闻渠道与资源,并且属于国家相对主流权威的新闻报道渠道,一般的新闻消息都必须核实才能对外发布,新闻质量相对较高。对于民众来说,若是想要了解相对真实具体的新闻消息,还是通常会以广播电视新闻消息为主。报刊媒体由于校对、审稿、印刷出版等因素,和其他媒体相比时效性较慢,因此需要在深度方面做文章。一则新闻除消息本身之外,新闻背后的人物、故事与背景等,也会构成了解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全面了解背后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深度的价值发掘。与此同时,报刊新闻的新闻深度一般来说是最高的,同时质量也是有保障的,新闻视角也更为丰富,因此对于想要了解新闻全貌的人来说,阅读报刊依旧是最重要的选择[3]。
融媒体时代,每一种媒体都提供了一种新闻传播路径,其影响的受众群体对于新闻消息的体验诉求也不一样。新闻影响力的传播路径拓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多途径传播。同样一则新闻消息,首先用互联网新闻媒体方式进行第一轮传播,目的是抢时间,讲究传播速度效率;其次制作专业的广播新闻消息,体现消息的完整性与专业性,同时也是权威的消息传播;最后才是报刊,主要讲究新闻传播的深度思考。在现实操作中,多种宣传途径相互融合,可以发挥出彼此最大的优势。如采用报刊新闻报道方式制作的新闻深度报道,也有可能采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大部分传统媒体企业或者机构,也都开始注重互联网媒体平台建设,这也是融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多途径传播是拓展新闻传播影响力的路径之一[4]。
二、沉浸式体验
若想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就需要吸引更多的关注者;要想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就需要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在信息时代,新闻消息较多,国际国内消息的更新速度较快。在海量的新闻消息中,大部分民众除了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消息之外,其余新闻消息的观看都极具随机性。那么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新闻消息获得更好的传播影响力呢?这就需要给民众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让新闻消息传播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感受[5]。
现代人沉迷互联网,且生活节奏快。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社会新闻的主要渠道与方式之一,同时生活节奏更快意味着他们日常阅读新闻消息主要是利用的闲暇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或许并没有耐心看完一整篇完整的,文字为主的,并配有图片的新闻稿。但若是新闻是采用的视频或者直播方式,由于有直观的新闻感受,他们的兴趣会更浓。以洪涝灾害新闻报道为例,或许文字无法精准描述出现场场景,即便新闻报道文笔写得很好,也会由于读者缺乏相关的认知背景,从而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对应的场景勾勒,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新闻产生情感共鸣与感悟了。新闻直播方式则不一样,观众通过智能设备可以看到狂风、暴雨,看到被淹没的田地、房屋,甚至也能够看到受灾人群无助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悲伤,这些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因此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一种新闻的沉浸式体验,而这一点又恰恰是传统新闻媒体报道难以达到的效果。再比如说,对于战争新闻的报道也可以采用直播方式,展示无比丰富的战争场景,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观看并解读新闻。有的观众关注战争武器,就会关注战争武器的使用,自然会挑选相关的新闻直播内容或者片段进行欣赏;有的观众关注战争状态下的民众生活,就会关注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变化;有的观众则带有反战意识,因此就更关注战争给社会、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自然也会更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信息媒体可以给观众带来真实的、具体的沉浸式新闻体验,同时新闻信息传播的角度也是多元化的,相对原始的,而不是经过加工的,而观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理解去解读新闻,如此的新闻传播可以对观众产生更深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可以给民众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技术手段与方式正在变得更加丰富。目前来说,直播新闻方式与视频新闻方式,可以给观众带来较为具体、真实和丰富的沉浸式体验,他们也较为认可这种新闻传播方式。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拓展角度而言,这种方式自然是要优于传统电视媒体或者报刊媒体的。尤其是在社会新闻传播过程中,沉浸式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因此新闻影响力会显著提升。同时,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也在趋于成熟,将其应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将会更完善,影响力更大,这也将是未来新闻发展的大趋势[6]。
三、社交化互动
新闻媒体最初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消息或者观点,时至今日,这一目的依旧存在。但在早期的新闻媒体传播消息过程中,观众读者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进行互动交流。或许在某些广播电台或者电视新闻中,也会设立观众热线,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邀请专家、当事人,甚至随机观众来进行讨论参与,但是终究选择面与参与面都很小,绝大部分民众并没有参与新闻传播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融媒体时代,此类情况正在改变。尤其是信息媒体平台,基本上都会设置各种交流互动机制,既可以是简单的“点赞”,也可以是留言。在热点新闻事件中,社交化互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在新闻媒体传播中,社交式互动是扩大影响力非常有效的方式。传统新闻传播路径中,由于缺乏互动机制设计,因此观众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即便有一些情绪或者观点想要表达,通常也找不到路径。由于缺乏参与感,久而久之,观众也就对传统新闻失去了兴趣,只会偶尔关注自己有兴趣的某些新闻。即便是自己感兴趣的某些新闻,也由于无法表达观点,可能也会兴趣变淡。在互联网新媒体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社会个体甚至专业的新闻机构发布某些新闻之后,观众就会对其表达情绪或者态度,而官方也可以通过社交互动方式来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在某些社会新闻中,社交式互动会让新闻变得更丰富,甚至产生一些积极的社会价值。如某些儿童被拐卖的新闻,传统新闻渠道主要是报道一下相关事实,对于问题解决不一定有现实作用[7]。然而采用互动社交式新闻传播方式,由于广大民众有着更丰富的消息渠道,更具体更多元的社会观察视角,往往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消息,如某些菜农果农的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传统新闻报道一般局限于报道本身,但是社交互动式新闻传播途径下,就会有人去推动问题解决,或者为其推荐销售渠道,或者大批新闻关注者直接从网上途径购买消费。新闻的社交化互动传播主要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如常见的微博、抖音、微信等。对民众来说,能够在新闻中参与互动,不仅让新闻内容变得更充盈,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参与感。尤其是新闻报道中涉及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若是通过网友的社交互动,最终促进了问题的改善与解决,参与者都会产生一种参与感与自豪感,同时也意味着新闻传播的价值得到体现,影响力得到拓展。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社交式互动,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如网络暴力问题。由于社交媒体平台报道新闻时,不一定真实地展示了新闻的全貌,尤其是网友制作传播的新闻,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加上每个网友的观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观点冲突,甚至可能引发某些网络言语暴力。因此在新闻传播的社交式互动路径中,既要注意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拓展,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规范约束,防止出现一些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8]。
四、差异性内容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的核心价值之一就在于“新”,实际上对于“新”的认知也可以视为独特性和差异性。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途径和渠道很多,一个新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迅速传播到社会群体中。然而若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就可以发现,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数量多,传播快,但是在新闻内容方面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一个热点新闻出现之后,社会各种新闻媒体都会蜂拥而上,甚至有的媒体连现场采编制作的过程中都省了,直接转发。从新闻传播影响力拓展来看,蹭热点本身没有错,但是要想真正让媒体具有长期影响力,还得注重差异化内容制作。
在一个新闻内容同质化特点显著的时代,观众对于类似的新闻内容都不会过多地关注,而会选择忽略。因此对于新闻媒体机构与从业人员来说,一定要花心思来挖掘一些差异性的内容。差异性内容的挖掘,一方面是新闻视角的差异性,即社会上还没有被发现,也没有成为热点同时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只有最先进行挖掘和报道,才能够通过差异性吸引新闻流量,从而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新闻内容的差异性,即新闻已经成为热点事件,并已经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但是新闻内容都相似,若是能够提供某些不一样的内容,则更容易引发传播。比如说对于中国广东深圳地区“三和大神”群体现象,经过日本NHK电视台进行专门的纪录片报道之后,就成为中国热点新闻报道,在中国国内引发了持续性的社会关注。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特色新闻很多,不过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发现与挖掘。从时代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国家在新闻版权保护方面法律的日益完善,在新闻未来传播中,内容差异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即便是新媒体的传播,有着差异性新闻内容的账号也容易吸引更多粉丝,新闻传播影响力增大。即便是从现实角度来讲,对于已经发生的热点新闻,若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差异化的信息,或者差异化的新闻解读,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从而产生更好的影响力。对于信息媒体而言,其算法也是更支持特色的内容和差异化内容,这是需要注意的技巧之一[9]。在融媒体时代,制作传播差异性化新闻内容,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大的风险。毕竟传播已有的新闻,成本低,风险小,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若是制作差异化内容,需要专门进行整个新闻的采编制作,这意味着经济、金钱以及时间等成本的投入。此外,新闻制作出来的传播影响力效果存在未知。若是制作出来之后,传播影响力效果不如预期,则意味着损失。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大部分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毕竟若是投入没有回报,就意味着现实经济利益或者影响力层面的失败。然而从整个新闻业的角度来看,新闻内容的差异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通过多途径丰富新闻传播路径渠道,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社交式互动,改善新闻传播体验,同时制作具有差异化的更优质的新闻内容,可以有效地拓展新闻传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黄良佳.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路径探讨[J].新闻文化建设,2022(1):143-145.
[2] 白银波.融媒体时代提高纸媒新闻报道影响力的策略[J].新闻传播,2022(1):62-63.
[3] 李洋.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8):18-20.
[4] 葛红霞.融媒体时代提升传统媒体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方式[J].新闻文化建设,2021(13):172-173.
[5] 梁健波.融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可视化表达研究[J].传媒论坛,2021,4(10):36-37.
[6] 王娜.融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下新闻记者如何完善新闻信息采编报道[J].记者观察,2021(11):66-67.
[7] 张慧雅.探究融媒体视角下提升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方式[J].记者观察,2020(20):75-76.
[8] 杨帆.融媒体时代提升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方式[J].传播力研究,2020,4(4):186+188.
[9] 彭旖旎.融媒体时代提升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方式[J].传播力研究,2019,3(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