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信息焦点语调特征对比

2022-04-29陆玉亭

语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韩礼德英汉对比

陆玉亭

摘 要|本研究以韩礼德音系学理论为理论框架,借助 Praat 语音分析软件,从音长、音强和基频三个参数切入,对两本语言教材的课文进行分析,以探究英汉信息焦点语调特征的异同。

关键词|信息焦点;英汉对比;语调特征;韩礼德

1     引言

外语学习者过于重视音素的音准而忽略语调的学习,导致说出来的英语没 有“洋腔洋味”。语调是语言之魂。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调的重要性并不 在于它是纯正口音的必要条件,而是因为语调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Halliday, 1970)[1]。在口语实操训练中,有时不恰当的语调与话语的糅合体所呈现出的 效果,会与说话者原本计划想表达的含义背道而驰,从而容易导致听者误解。 此外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信息焦点,而采取不同的语调模式。随着实验语音学的 兴起,语调对比不再只是通过宏观层面进行对比,而是运用实验手段让语调对 比可视化。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对英汉语调进行了研究,但对信息焦点的语调特征对比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

本文以英汉信息焦点的语调特征为研究对象,以两本外语教材的课文录音 为研究语料,基于韩礼德音系论的 3T 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Halliday,1967)[2], 借助 Praat 软件,分析英汉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承载词的语调特征差异。

全文分为四章。第一部分引言,阐明了本研究选题的来源动机,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篇章结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总结了汉语语调、英语语调以及英汉语调对比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案,介绍了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问题、研究语料、研究工具。第四部分是研究发现,呈现了详细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简述文章意义,并基于文章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语调研究

现有汉语语调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汉语语调本体研究:如赵元任(2000)[3]将汉语的字调和语调分 开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语调是字调 + 语调的代数和,首次构建汉语语调构造雏形。曹建芬(2002)[4]和林茂灿(2004)[5]都探讨了汉语升调与语调的关系。石锋创立了语调格局以及计算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石锋(2009)[6]研究了汉 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秦祖宣(2014)[7]表明汉语语调实现形式具有 多样性。研究汉语语调应首先区分音高语调和非音高语调。前者运用音高作为 表达手段,后者主要采用时长、音强、语速、噪音音质等非音高语音特征。音 高语调可用 AM 理论分析,而非音高语调的特征系统没有确立。

(2)    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如对韵律语法学研究:冯胜利、施春宏

(2021)[8]梳理韵律语法学的构建历程,对一些元语言学问题进行思考,以重新审视韵律语法学的理论架构及学理意义。

(3)    对信息焦点及边界调研究:杨国文(2021)[9]讨论汉语小句的尾调及末尾音节的声调变化;秦鹏(2021)[10]探寻汉语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区分的语调证据;许峰(2020)[11]讨论了汉语否定焦点的韵律分析;林茂灿

(2004)[12]汉语边界调及基频模式。

(4)    实证研究:如温宝莹(2018)[13]以语调格局的研究思路,分别采用起伏度、停延率和音量比等方法对语调的音高、音长和音强进行定量分析。

2.2  英语语调研究

现有英语语调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调的构成和功能:康纳和阿诺德(Connor & Arnold,1973)[14]将语调结构细分为调冠、调头、调核及调尾。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专属语调,整个语调结构的语调是各部分语调的有机结合。他们提出了英语的十大基础调型。韩礼德(1967)[15]强调语调的信息传递功能。韩礼德(1994)[16]提出了语调的三个选择系统:Tonality、Tonicity 和 Tone。威尔斯(Wells,2006)[17]表明,人在说话时面临三个决定:如何将话语分成不同的语块,何时使用重音,使用什么样的核心调,而这三个方面依次为韩礼德所说的“三 T”系统——Tonality、 Tonicity 和 Tone。威尔斯按照这三个方面逐一展示了如何识别和模仿各种英语语调模式,并结合大量实例阐释了各语调范式的含意用法以及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的关系。还有很多学者也从英语语调的不同功能展开研究(Cruttenden, 1997;Coulthard,1985;Crystal,1976,1997;Bolinger,1989;Brazil,1980; 王植松,1993;Gussenhoven,2004)[18,19]。

(2)    与其他层面的研究:如与语用相关:熊薇(2020)[20]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语调功能在会话中话语意义的研究;如与音系学相关:国内有不少学者引进了相关音系学研究,从韵律音系学、生成音系学和优选理论角度,发表了多篇文章,让英语语调研究不再只停留在音高、音长、音强这些声学参数层面,也不再只停留在声音本身,而是跨越了语言多个不同的分支,譬如词法、句法等(宫齐,1993,1995,2000,2020)[21-25]。

(3)    实证研究:多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调习得问题(肖娟娟, 2019;卜友红,2016;毕冉,2013)[26-28];还有研究语调与性别的关系(蒋红柳,2009,2012)[29,30]。

2.3  英汉语调对比研究

国内外学者为了研究语调对比,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再到精,构建各式语调对比理论系统。皮埃安贝尔(Pierrehumbert,1980)[31]首次将自主音段音系 学与节律音系学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语调研究的理论框架,即“自主音段—节律”理论,简称 AM 理论。石峰(2013)[32]构建语调格局,不断深化和推进不同语言的语调研究,以揭示不同语言的语调中存在的规律和共性。李爱军(2017)[33]的语调类型学研究旨在揭开英汉语调的共性和差异。

另外很多学者提倡从语用学入手,研究语调对比。如唐宏伟(2009)[34]提出可以构建在线英汉词典的语调信息模型。蒋红柳(2018)[35]提出不同语言间在语调与韵律等超音段的语音实现上有较大差异,但在语调的话语功能方面则 有诸多的相似性,如不同语言大多以降调表示陈述性话语,以升调表示疑问性 话语等。吕明(2011)[36]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调话语功能,指出信息焦点转移会导致语调选用和调核位置发生变化,并指出英汉语调的话语功能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提示信息焦点(区分主次信息):改变调型和调核位置(调核位置及调型)、克里斯特的语调从属(音域、语速、力度、音高变化幅度);二是维持话语交 际顺利进行。大多对于信息焦点,也就是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研究并没有系 统的理论基础,也没有使用足够的语料进行声学分析,故本文想以此为研究起点, 探寻英汉信息焦点的语调特征异同之处。

3     研究方案

3.1  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于韩礼德信息结构观和语调观,来探讨英汉信息焦点语调特征。韩礼德(1967)提出了英语语调三重系:Tonality、Tonicity 和 Tone。韩礼德

对语调的另一个贡献是有关信息结构的概念,也就是语调的语义系统,这一点 也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韩礼德认为,语调并非和音系的其他部分整合在一起, 而是和语言的其他方面整合在一起的,比如句法、言语行为甚至态度(赵永刚,

2015)[37]。韩礼德将信息分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口语语篇中处理已知 / 未知信息的载体就是语调。语调不仅在小句内建立信息结构,还可以不受句法结构成分的限制表达整个语篇的信息结构。语调可表达语篇中信息单位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语调系统与信息结构系统是互相匹配的,调核是语调的主要成分, 是区分信息焦点的主要手段和标志,调群是划分系统,将语篇组织成为一个一个的“信息单位”。调核标志着信息含量最突出的部分。未知信息 / 已知信息或信息容量与音调重音密切相关。如果在一定特定语境中,一个词的出现越是容易推断,它的信息量就越小。音调重音通常落在那些信息含量大的词上。将语调与话语联系起来研究无疑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和阐释说话人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调的不同功能。

3.2  研究语料

本研究分别在教材《听见英国》和《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口语 II》各抽取一篇场景类似的课文作为研究语料。两本素材课文都是基于一定场景设定的会话,内容实用,表达地道,且播报者均为发音纯正的本族人士。因为各国都有众多方言,故本文只研究中文普通话和英式英语(以 Modern Received Pronunciation 为准)。教材措辞严谨权威,文本长度适中,发言人都发音纯正,能规避不少相对不可控的指标,如文本质量和播报人语音质量等。

3.3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探究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a.    英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是什么?

b.    汉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是什么?

c.    英汉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有什么异同?

3.4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依靠 Praat 来分析录音材料。Praat 语音学软件,全名是 Praat: doing phonetics by computer。Praat 在荷兰语中是说话或交谈的意思,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保罗·布尔马斯和大卫·韦宁克(Paul Boersma & David Weenink)两教授创作。Praat 是一款跨平台的多功能语音学专业软件,主要功能是对自然语言的语音进行采集、分析和标注,并执行包括变换和滤波在内的多种处理任务, 产生分析结果文字报表和语图,能够输出精致的矢量图供用户使用。通过语图可以看出音段发音特点,如共振峰(舌位前后高低)、清浊、音长等特征;通过音调高低走势曲拱图,可以看出停顿,重音,节奏等语调特征。(何旭良, 2015)[38]具体参数见图 1。

3.5  数据处理

本研究基于韩礼德功能音系学理论 3T 理论(Halliday,1967;Wells, 2006),将所有录音以播音员朗读的方式进行调群、调核和调型的简易手写标注。调群用斜杠,调核用下划线,调型走势用箭头来区分。调核也是承载信息的信 息焦点词,绘制表1 和表 2(信息词用加粗字体表示)。借助 Praat 语音分析软件对语音材料进行声学分析,主要是考察所有信息词的三个声学参数:音长, 音强,基频,最后通过Excel 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以探寻3.3 中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

4     研究发现

4.1  英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

通过语调,听者能够分辨出话语中的哪些信息是未知的,哪些信息是已知的。说话者利用语调手段让消息中的某些部分成为焦点,其他部分失去焦点。也就 是说,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些部分,说话者可以通过调型选择和重音转移来做到 这一点。通过这种方式,说话者可以强调这个词是他们最想传达的信息焦点。

在英语中,调核位置会受到单词或话语是否包含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影响

(Wells,2006)。一个信息单元由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组成。在口语中,信息单元以语调单元来体现,每个语调单元都有一个调核,一般来说调核就是信息焦点,即未知信息。因此,句子中的信息焦点可由调核位置来决定。在一个语调单元中,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密切相关,调核承载着未知信息,且通常位于最后一个实词的重读音节上。根据表2,收集材料中的所有未知信息落在最后一个实词的情况,绘制表3。

可如果最后一个实词承载的是已知信息,那么它就没有逻辑重音。在本文的研究语料中,如果最后一个实词包含已知信息,说话者应避免将调核放在已知信息上。因此, 调核位置变化通常也标志着未知信息的位移。在口语中,说话者为了突出自己希望传达的信息焦点,他们会调整调核位置。信息焦点随着调核未知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对比焦点,它使未知信息突出。根据表 2,收集材料中的所有未知信息没有落在最后一个实词的情况,绘制表 4。

有时,已知信息不一定是通过重复信息词来实现的,还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或意义更宽泛的词来重复已知信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已经提到的信息。说话者可以在重复的已知信息词上保留一定程度的重音,通常带有语调起伏。根据表 2,收集材料中的所有通过使用同义词来重复已知信息的情况, 绘制表 5。

有时同一个词信息词,随着话语的进行,会从未知信息变为已知信息,调核位置和信息焦点也会随着改变。根据表 2,收集材料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中呈现不同调值的情况,绘制表 6。

4.2  汉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

英语是重音式节拍语言,汉语是音节式节拍语言。根据赵元任的说法,汉语重音首先体现在音高和音长上,然后是音强。汉语的重音分为正常重音、对比重音和弱重音三种。在包含正常重读的一串没有停顿的音节群中,最后一个实词最突出,然后是第一个词,最后是中间的词。根据表 1 所收集的语料,绘制如下表 7、表8 和表 9。

汉语中,重音除了会落在最后一个实词上,还会在一些更确切的信息词上。

除此之外,汉语还会重读情感系列表达,如“我想”“应该”“要不”等,这与民族性格也有关。汉语民族通常会使用些语言手段让措辞更委婉。

4.3  英汉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的异同

英语中,一般规则是未知信息重读,已知信息不重读,最后一个实词的重读音节通常为调核带有逻辑重音。调核承载着未知信息。但这个规则是否适用于汉语呢?下面将从音长、音强和基频的角度讨论英汉语调特征上的异同之处。

4.3.1      音长

根据统计数据,所有承载未知信息的词都延长了音长,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也就是说,在音长方面,英汉都倾向于延长信息词音长来凸显未知信息,不过 汉语的音长平均增值大于英语。

4.3.2      音强

英汉所有承载未知信息的词音强值基本上都大于平均音强值。在汉语中, 未知信息的词音强会受词序和字调的影响。但也存在几处差异:汉语中,具体的词音强会比抽象的词高。汉语中情态表达的音强会比英语更重。

4.3.3      基频

与汉语相比,在英语里,基频的扩展更有助于突出未知信息。汉语中并非每个信息词都会进行音高扩展,但在英语中每一个信息焦点词都伴随着明显的音高扩展。这些发现符合这两种语言的特性:英语是重音式语言,而汉语是声调式语言。

5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韩礼德 3T 理论,标记研究语料,再从音长、音强和基频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英汉信息焦点的声学特征。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    英语中,通常最后一个实词会承载一个调群的信息焦点。但当调群中有承载未知信息的词时,该词就会代替句末最后一个实词,成为调核所在,音长会延长,基频也会拉长,音强变化不显著。

具体表现为: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音长显著增加;音强在未知信息凸显方面作用不明显;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基频走势与其所承载的句型显著相关。句末实义词往往为承载未知信息的调核音节。

(2)    在汉语里,未知信息的凸显主要借助于延长音长和加大音强来实现, 但基频变化不明显。也就是说在三个参数指标中,音长和音强比基频起着更加明显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就音长而言,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音长明显长于语调短语内的其它音节;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音强明显高于其他单节;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基频受到字调和语调的双重影响;句末实义词往往为承载未知信息的调核音节。

(3)    在已知信息的未知信息的语调特征方面,英汉的相似之处有:音长在未知信息凸显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在含有未知信息的句子中,承载未知信息的音节音强都明显高于已知信息;调群中最后一个的实义词往往是承载未知信息的核调音节。

英汉的不同之处为: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加大音强来凸显未知信息;而英语更倾向于扩大基频来凸显未知信息。也就是音强在汉语中凸显未知信息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在英语中基频的作用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本文还得到了一些额外发现。英语语流中,停顿处不会很多, 但汉语中通常会伴有较为明显的停顿。英语中即使有停顿,也是在保证音衔接顺畅的前提进行的,如会出现连读、省读、同化等现象辅助语流进行。另外句中停顿或意群间断句时,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平调、低升调、高升调、降升调, 而汉语通常只会保持自身字调的基础上戛然而止,不做额外的语调处理。这些发现也符合这两种语言的特性:英语是重音式语言,而汉语是声调式语言。

6     意义与不足

本研究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言语交际,并对英汉对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了解英汉在呈现信息焦点时语调特征的异同之后,学习可以更有针对性。在语调教学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借助可视化声音软件辅助语调习得。

此外,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望日后研究者可留意。譬如:

(1)    本研究语料仅涵盖一个相似场景的对话,语料过少。英语只选择了

《听见中国》的“办理银行卡”的话题,汉语也只选择了《发展汉语:中级口语 II》的“开通银行账户”的话题。日后研究可以扩大场景对话规模。

(2)    本研究语料的发言人均为发音地道的本族人,但年龄性别不统一。未来可以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纳入研究范围内。

(3)    本研究语料只涉及教材。影视剧、新闻、演讲、有声书、讣告等题材都可成为语料来源。

(4)    本研究只使用了 Praat 和 Excel 统计和分析数据,但得出结果后续并没有借助 SPSS 来分析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及显著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Inton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

[2]Halliday M A 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The Hague:Mouton,1967.

[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曹剑芬. 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J]. 中国语文,2002(3):195- 202+286.

[5]林茂灿.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57-67.

[6]石锋,王萍,梁磊.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J].南开语言学刊, 2009(2):4-13+178.

[7]秦祖宣,吴力菡.汉语语调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语文建设, 2014,24:37-38.

[8]冯胜利,施春宏.韵律语法学的构建历程、理论架构与学理意义[J]. 语言科学,2021,20(1):38-59.

[9]杨国文.汉语小句的尾调及末尾音节的声调变化[J].当代语言学, 2021,23(1):87-96.

[10]秦鹏.汉语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区分的语调证据[J].当代语言学, 2021,23(1):74-86.

[11]许峰.汉语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的韵律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0(4):103-112.

[12]林茂灿.汉语边界调及其音高(F-0)模式:兼论汉英语语调的共性与个性[A].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2004 年语音研究报告[C].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2004:11.

[13]温宝莹,谢郴伟.日本学习者汉语陈述句语调的韵律匹配[J].南开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2-81.

[14]O Connor J D,Arnold G F.Intonation of Colloquial English (2nd ed)[M]. London:Longman,1973.

[15]Halliday M A 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The Hague:Mouton,1967.

[16]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 London:Arnold,1994.

[17]Wells J C.English Intonation: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8]Cruttenden A.Inton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9]王植松.论英语语调的交际功能[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3(S1): 18-22.

[20]熊薇.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探讨语调功能在会话中话语意义的研究: 以《绝望的主妇》第八季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0(35):100- 101.

[21]宫齐.韵律音系学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0-17.

[22]宫齐.《英语语音学与音系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72-75.

[23]宫齐.第 6 届国际音系学会议论集:《音系学(1988)》介绍[J].国

外语言学,1995(1):24-27.

[24]宫齐.优选理论在音系、词法和句法研究中的应用:《优选理论概览》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69-72.

[25]邹泓,宫齐.《韵律在一语习得中的发展》评介[J].中国外语, 2020,17(6):107-109.

[26]肖娟娟,黄国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语调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2019,4(3):36-42.

[27]卜友红.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调习得问题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48(4):569-582+641.

[28]毕冉,陈桦.中国英语学习者音调模式的纵深研究[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13(1):50-54.

[29]蒋红柳,石坚.英语语调性别差异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9,28(6):1059-1066.

[30]蒋红柳.英语语调性别差异研究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189-194.

[31]Pierrehumbert J.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D]. MIT MA.1980.

[32]石锋.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33]林茂灿,李爱军.语调类型学研究:英汉语调的共性和差异[C]//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 2017)论文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2017:6.

[34]唐宏伟.初探构建在线英汉词典的语调信息模型:基于语调的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95-196.

[35]蒋红柳.语用学综观论: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应用[J].四川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22-130.

[36]吕明.英汉语调话语功能对比分析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2):

86-87.

[37]赵永刚.论韩礼德的音系观[J].外国语文,2015,31(3):76-83.

[38]何旭良.英语语音:用 Praat 学语音[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Intonation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Focu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u Yut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s Hallidays phonology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uses Praat speech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texts of two language textbooks from three parameters of duration, intensity,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to explore intonation features of the information focu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Key words: Information Focus; Contrastive Study; Intonation Features; Halliday

猜你喜欢

韩礼德英汉对比
简析西方现代语言学代表人物及其方法论贡献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名词动用分类方法探究
从《论读书》原著和王佐良的汉译本浅析英汉在词法、句法方面的不同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韩礼德纯理功能理论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左/右”空间方位词认知对比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火”之隐喻英汉对比的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方法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