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对比与翻译
2022-04-29侯灵燕
侯灵燕
摘 要|本文介绍了英汉思维对比、英汉语言对比。着重从“主体意识”“形合意合”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涉及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思维之间的相互转化,结合当前对比语言学的发展现状,要加强在第三个层面即解释层面的研究力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英汉具有很多独特的个性,加强英汉文字及其语言表征对比研究,有益于加强我们对母语和英语的理解。
关键词|英汉思维;对比;翻译
1 语言对比概述
对语言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语言,要在比较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语言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加强对比语言学和英汉对比研究,对提高个体英语水平和国家外语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研究既涉及人文学科的文化性,又涉及自然学科的科学规律性。在对比语言学中,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在语言学习与研究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2 语言对比的层次
对比语言学就狭义而言,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语音、词素、词、短语、句子、语篇等层面及其语义、语用或翻译等进行对照,寻究彼此的同和异, 并在深层次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借以审察所对比语言之间的诸种现象及其 本质差异;就广义而言,对比语言学还对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心理等进行对比研究。狭义上的对比语言学,属于语言内部的 对比研究,而广义上的对比语言学,是兼涉语言内部的对比研究和语言外部的 对比研究。
刘宓庆教授也指出语言的比较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语言符号体系, 包含文字系统和语音系统;中介层的语法体系及表现法体系;深层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风格体系。这三个层次之间层层递进,不断深入。通过个人对语言学的认知,我认为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才是决定语言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3 英汉思维对比
语言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比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探究语言的本质差异,具体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应重点研究“个性”,即“英有汉无”和“汉有英无”的现象,这也是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我们需要探索的热点。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思维的研究。研究语言不能脱离语言的文化性和民族性。语言研究要上升到民族思维的层面, 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总体把握语言研究的特征和本质。
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刘宓庆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不同语言群体的思维逻辑相同或大致相同,但是其方式、特征和风格有不同之处。这些思维上的差异会通过内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通过语义逻辑化、语音——文字符号化和语法规范化三个过程外化出来。他还提出汉英思维方式有七种不同,分别为“意”与“形”、整体与个体、悟性与理性、主体意识、对立并举、具体与抽象、顺序思维。本文着重从“主体意识”“形合意和”两方面进行分析。
3.1 主体意识
汉语中的句子的主语大多是有生命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但是英语中的句子 的主语多是无生命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汉语多无主语句或将主语省略,话题凸显, 英语则兼用被动句与主动句,一般不能省略主语(刘宓庆,2006)。
? Her good grades have pleased her parents. 译文:她优异的成绩让她父母很高兴。
从原句中的主语“her good grades”就可以看出英语多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但是在翻译成中文时主语却换成了人称代词“她”,这体现了英汉两个不同民 族的思维差异。
? It wa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译文: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出席这场会议。
原文中“it”做了形式主语,但是在翻译成中文时把主语换成了“有人”。 这也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
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译文:We have made major breakthroughs in deepening reform.
④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译文:We have taken major steps in developing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在③④这种句型中,句子中出现的主语往往不是句子真正的主语。“全面 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是真正的主语,真正的主语是“我国”“中国” 或者“我们”,英语句子中一般主语不能省略,因此,在此类汉译英时,应首 先找到句子的真正主语,再进行翻译,译文在处理这句话时,增加了主语“we”。
3.2 意合与形合
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中的很多句式都是由多个小的短句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且汉语中很少使用连词来表明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通常说汉语重“意合”;但是在英语中就不同,英语的句子之间
会使用很多的连词,连词在英语句子中起了很大作用,正是这些连词才让我们弄懂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翻译起来层次更加分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英语重“形合”。中英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不同体现到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上的表现。尤金奈达曾说过“意合与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为显著的语言差别”。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语一般没有太长的句子,大都是短句子构成,犹如竹竿一样,信息也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但英语存在大量的连词、介词等,英语句子的连接方式多样,结构也是富于变化, 盘根错节,句式一般稍长,逻辑安排、语义重心的布置都比较灵活,让初学者常常感觉找不到头绪。
?他买了台电脑,花了六千块。
不能写成:He bought a computer, spent 6000 yuan. 只能翻译为:He spent 6000 yuan on a computer. 或者 He bought a computer which cost him 6000 yuan.
但在汉语中,句子和句子之中通过内在的意义而非形式的逻辑关系来连接, 因此常常省略连词,代词等成分。而英语中常有 which、who、what、that 等等词汇连接,让整个英语的句意更完整。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949)
就逻辑结构而言,即是:(即便)多(或)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 封锁十年(或者)八年,(到那时)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汉语用它的意合完成了整个意思,而省略了连词的使用。
4 决定思维的文化因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思维是理性认识过程,客观的外在文化决定了主观的内在思维,同时,思维对文化也有影响作用。翻译不仅是两种符号的转变,更是文化的碰撞,要对比英汉思维,有必要了解文化因素。
英国翻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将语言比作文化的心脏,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冒险将言语内容与文化分开处理。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斯内尔·霍恩比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不只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提出过自己的文化翻译观,他认为翻译是不断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并转换的过程,译者要了解语言当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 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而译者又不局限于仅仅作为一个文化人,他还要不断对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寻找在含义、情感色彩、影响等方面都尽可能对等的翻译。由此可见,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正如前面所述,文化决定思维,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远大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想而知。
5 结语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涉及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所以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思维之间的相互转化。
外语研究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注重本土化理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外的理论,还要立足于中国的外语研究实际,解决中国的实际理论问题,再去吸收借鉴国外有用的理论,为我所用。
语言的研究涉及的三个层次内容:观察层面、描写层面和解释层面。结合当前对比语言学的发展现状,要加强在第三个层面即解释层面的研究力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英汉具有很多独特的个性,加强英汉文字及其语言表征对比研究,有益于加强我们对母语和英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2]傅敬民 .张顺梅,薛清 .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罗廷凤.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8(4):120-123.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Snell-Horby M.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8.
Contrastive Think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ranslation
Hou Lingya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uem, Qingdao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astive think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contrastive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mphatically from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two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ranslation is a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volves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ent customs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hink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e research in the third lev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making up the insufficient for that. There are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is benefic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hinking; Contrast;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