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本真,探索游戏中的现代美术教育
2022-04-29吕梅
吕梅
导读:现代的美术教育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关注儿童发展,把美术教育回归本真,结合游戏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本文为回归儿童本真,探索游戏中的现代美术教育,包括:一、儿童本真与稚拙美;二、游戏中的美术教育;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四、基于实践中的思考。
“小时候绘画的房子有着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墙壁和长方形的门,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有着浓浓生活气息的烟囱。”由教师讲解、演示绘画、孩子模仿、多次练习,最后再将学会的绘画内容进行自由组合,以此变成一幅幅“独有”的作品,这就是二十多年前的孩子园美育。评判作品的好坏,是基于作品的相似度来定义的,也可以说是现在意义上传统美术教育下的成果。
二十年后的今天,美术教育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关注儿童发展,把美术教育回归本真,结合游戏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当孩子握紧画笔,懵懂看着手中的事物时,教师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创作的工具;当孩子拿起笔边走边画,在地板上、在墙上留下一团团、一道道印记时,教师应该告诉孩子,这是时间和空间经过的痕迹;当孩子在纸上画出第一张可以辨认出形象的图画时,或者说在他们划下第一笔时,艺术的大门就已经向他们敞开。
一、儿童本真与稚拙美
儿童美术是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运用美术方法的创作活动及其作品。其中的关键词不外乎“自己”,那么什么是自己呢?是给儿童一张泛画,让其模仿和学习?是让儿童根据教师的想法进行绘画?是教师手把手帮助孩子美术创作,还是由教师直接代笔?
真正的儿童美术往往充斥着一股稚拙美,稚拙美是天然拥有的一种美学特质。这种美真实、淳朴,打破传统的绘画模式、技巧,释放天性,用最朴实和真挚的情感尽情创作。一些艺术家在受到稚拙美的洗礼后,甚至穷尽一生去追寻这种纯真的美。正如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言:“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这也是许多艺术家肺腑之言。他们给了这种稚拙的孩子绘画最高的评价,足见他们对儿童稚拙的重视与追求。
让儿童美术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稚拙,更是现代儿童美术对稚拙美和儿童本真的认可。稚拙可以使人唤起真挚与纯真的感情,美由生命内在而生。而儿童则具有这种神奇的、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这种天赋是天生的,是最原始的驱动,也是还未经过雕琢的璞玉。
二、游戏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儿童独特的天性和其年龄特征,结合当前孩子教育的趋势来看,美术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汲取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开展美术教育呢?
早期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动手制作和绘画等‘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可见美术教育这种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儿童可在美术游戏中进行学习,感受形状、颜色、线条、块面、层次等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进而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案例一:水晕
雨季,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穿上雨衣和雨鞋,在孩子园的各个角落里踩水玩,欣赏雨景。有小朋友说:
“你看我的脚踩进水里,水花就会溅出来。”
“你根本不是踩,你在跳水玩。”
“你们快看,雨落到水里就会变成一圈一圈的。”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小朋友……慢慢都围聚过去,蹲在水洼旁边欣赏。
回到教室后,教师依照孩子的兴趣,将水晕介绍给孩子。
在之后的区域游戏中,有两个在美工区游戏的孩子把水晕画在了纸上。
一个画的是“蚊香圈”,另一个画的是“从小到大的椭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雨季踩水一定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案例中的两个孩子将自己的所见、自己的观察用绘画形式进行记录。把绘画从追求完美的外在表现转变为儿童最直观的感受,创作出一种儿童艺术语言文字,没有专业知识沉淀的稚拙,没有精心铺色的刻意,这样独特的“雨晕”在孩子们之间悄悄流传开来。
在游戏评价环节,甚至有孩子提出质疑: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的雨晕,哪一种才是真实的雨晕?还有孩子提出了其他雨晕的画法。“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众说纷纭,而答案一定在下一次的探索中。
案例中,教师在游戏中支持孩子的观察和孩子的绘画兴趣,尊重孩子们自发挖掘出的奥秘,组织进行讨论并探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教师从始至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见证了这一次由孩子自发组织的深度探究与学习。
案例二:
一名孩子在绘画人物时,喜欢用三角形刻画人物身体。
“宸宸,你来看看教师,你看看我的脑袋下面有什么?”
“有脖子。”
“你看看你的人物,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你再看看我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有些长长的,像个长方形。”
……
案例中教师的引导也许不完美,但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的观念从死板生硬的直接绘画演示,转变成有意识的引导观察。不否定、不指责,而是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所见,用最直观的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孩子美术教育中应视孩子为创造的主体,给孩子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
学会引导、学会游戏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
案例二后续
之后的区域游戏中,开展了一次人体描边的艺术体验游戏。宸宸也参与其中。在孩子绘制完成后,不难从画面中看出人体的大致形态。将这件作品摆放至教室中间,让孩子进行观察。
在之后的绘画中,宸宸有了明显的进步。
案例中的人体描边游戏并不是创新游戏,很多孩子和班级都玩过。但是在案例二出现后再开展,时机恰到好处,用美术游戏的形式帮助有困难的宸宸进行实践与观察,感受真实人体的大致形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什么是传统美术教育?从现实意义来看,它死板、刻意,缺少美感,更是扼杀儿童创造力的一部分,但又徜徉在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长河中。
在孩子园的范畴里,美术教育是坐在20年前的教室里,跟着教师一起在白纸上画两条竖线作为树干,绕着树干画满波浪线作为树叶,一定还要在树上画满红彤彤的果子。画得“像”在当时是大多数人对绘画的基础认识。教师站在讲台上,一板一眼、一笔一画教授学生绘画的要领,只要画得“像”或无限接近于范本,家长和教师就都认为是好作品,就能得到一朵引以为豪的小红花。
长此以往,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就是模仿,孩子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会变得局限和狭隘,一味模仿的发展必然是有限的,一个没有主见和思维的“艺术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注定没有价值。
那么什么是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例如,从现在比较流行的儿童创意美术——借形想象来说。在纸上随意地画一些线条,从线条组合出的形状中发现其形状的秘密,进一步联想,变换成小动物、人物等不同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是培养孩子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期,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借形想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教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围绕圆形进行创作。有的孩子在圆里画上了网格线,涂上不一样的颜色;有的孩子写了数字变成时钟;有的孩子加了花瓣变成花朵……玩转借形想象,让孩子们在愉悦的艺术游戏中,自由施展艺术天分,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不难看出,顺应儿童的美术教育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的教师,都不要过多地纠结于眼前的一件作品是否符合成人社会的标准或者得奖,而应该关注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以及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未来的正面影响。
四、基于实践中的思考
(一)打破原有的空间布局,点点滴滴都是精彩
两三张桌子,四五把椅子。材料柜中丰富的游戏材料。这就是美术区吗?
现在人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改造班级格局、提高审美、增加环境艺术感是首要工作。墙面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美术材料的摆放、活动中孩子观察与发现的记录载体……都应回归儿童本真,将更多的留白给予儿童,给儿童无限可能。
(二)联系生活,探索多种材料在孩子美术中的运用
一张纸、一支笔就能画好一幅画。但艺术的魅力在于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能在你的手中发光发热。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感也是不同的。对孩子来说,感知各种材料的特性,寻找他们独特的闪光点才是最终的目的。
(三)拓展视野,美术课堂与自然、社会相结合
美术教育不应局限在小小的教室中,带孩子开展户外写生、创意美术已是现在的主流教学手段之一,孩子园也应进行尝试,带孩子感知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