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助力幼儿的学习品质

2022-04-29左鑫鑫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羊羔袋鼠绘本

左鑫鑫

导读:本文为绘本,助力幼儿的学习品质——大班语言活动“袋鼠宝宝小羊羔”,包括:一、设计意图;二、活动目标;三、活动准备;四、活动过程。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绘本《袋鼠宝宝小羊羔》讲的是:一个小羊羔找不到妈妈了,幸好遇到了一个因为没有宝宝而伤心的袋鼠妈妈,于是小羊羔成了袋鼠妈妈的小宝宝,袋鼠妈妈带他回家,向大家宣布这是她的小宝宝,大家都很爱护小羊羔,小羊羔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但是小羊羔看到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时,变得烦恼起来,为了变得和大家一样,小羊羔费劲了脑筋,他也在自己的外貌上做出了很多改变,可袋鼠妈妈为了让小羊羔快乐,也披上了羊毛毯子,变成了和小羊羔一样,单纯的小羊羔一看妈妈变成了那个样子,哭着喊:你不是我的妈妈!袋鼠妈妈一句“你也不像我的宝宝”让小羊羔变回了自己,从此母子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的内容浅显易懂,比较适合中大班孩子阅读。其中,有趣的形象变化容易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丰富的变换形式让幼儿开怀大笑,浓浓的母爱情怀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孩子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画面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讲述;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体验作品中母爱的情怀。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因为小袋鼠变化之后的模样比较诙谐幽默,我就选取了小袋鼠在外形上的变化这个角度。对袋鼠与小羊羔的不同点进行分析,给他们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孩子们从改变中发现其实还是原来的自己最好,进而体验浓浓的母爱。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袋鼠妈妈和小羊羔形象的差异,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自主阅读,想象更多的办法让小羊羔改变自己的形象。

3.大胆讲述,体验袋鼠妈妈和小羊羔浓浓的爱。

三、活动准备

1.绘本《袋鼠宝宝小羊羔》PPT。

2.选择改变各自形象的表格16份。

3.幼儿自主阅读绘本8本。

四、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导入,观察图片,理解袋鼠和小羊羔的孤独使他们成为一家人

师:小朋友,这张图片上有谁?他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在荒野中有一只羊羔。他非常小,非常伤心,孤零零地在这荒野上。“妈妈!”小羊羔说,“我要妈妈!”

师:在荒野不远处有一只袋鼠。她有许多朋友、许多亲戚,吃的东西有很多。可是她快乐吗?为什么?

师:有一天,她一蹦一跳地离开她的亲戚朋友,一路来到荒野中,在这里她找到了那只小羊羔。你觉得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袋鼠妈妈把小羊羔放进了她的袋袋,紧接着一蹦一跳地回去,给大家看她这了不起的新宝宝。小羊羔在她的口袋里觉得很安全,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了,他很快活。他爱他的新妈妈,爱他所有的新亲戚朋友。

师 :只有一件事让他发愁,他和谁都不一样。

(从情感入手,因为谁都有孤单的经验,就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学会比较袋鼠和小羊羔的不同

师:小朋友找一找他们哪里不一样呢?

师:对了,皮肤的颜色不一样。

师:脚的长度不一样。

师:脸型不一样。

师:还有行走的方式也不一样。

师: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可把小羊羔和袋鼠妈妈急坏了。

(就袋鼠与小羊羔外在形象的差异,教师运用找茬的方式,即说一个地方,用一个圈圈出来,形式新颖,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孩子们讲述的语言比较生动,如“小羊羔的手像剪刀一样,而袋鼠的手像熊掌一样”“小羊羔的毛像妈妈的卷发,而袋鼠的毛像妈妈的直发”等。)

(三)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第8页~第18页,理解小羊羔是用什么方法改变自己的

师:究竟小羊羔会用什么方法来改变他们俩之间的不同呢?我们来看看绘本里怎么说的。

(在自主阅读的环节,教师在提供部分改变形象的策略后,激发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在发放图书环节,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双手手掌向上接受书本,安静地阅读,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你找出了什么办法呢?

师:第一种办法:跳一跳,她是怎么跳的呢?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练习跳跃更有效果?

师:第二种办法:拉一拉,怎么拉的?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拉一拉能让脚变长?

师:第三种方法:倒挂在树枝上,倒挂在树枝上的目的是什么呢?

师:第四种办法:脚上套上弹簧,脚上套上弹簧的目的是什么呢?

师:对了,是为了像袋鼠一样,跳得更高一点。

师:我们小朋友想一想所有的这些办法,只为了哪一方面的本领更像袋鼠妈妈呢?

师:对了,就是要像袋鼠妈妈一样,当弹跳高手。

(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小羊羔跳一跳、拉一拉、挂一挂和弹一弹的动作,使整个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离开了小椅子,来到教室中间,他们单脚跳,双脚跳,向上跳,向前跳,假装手里牵根线用力拉,就好像他们自己就是小羊羔。在课堂中有很多让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要学会放手,不是要传授孩子经验和知识,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帮助孩子学会总结,遵循“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原则。)

(四)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用选一选的形式找出小羊羔改变自己的方法

师:小羊羔還有很多方面和袋鼠妈妈不一样呀,怎么办呢?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上面有好多生活用品,找一找,哪一些比较适合小羊羔的改变呢?

师:你选了什么?为什么选它?

(第三环节所有的方法只是围绕小羊羔与袋鼠妈妈腿的差异进行训练,而第二环节就讲到他们俩的差别还有很多地方,教师要利用这样一个表格,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小羊羔完成改变。)

(五)以图片展开幼儿对改变形象后袋鼠妈妈和小羊羔的感受的想法

师:小羊羔的每一点改变,袋鼠妈妈都看在眼里,她很感动,她也爱她的宝宝,为了让宝宝高兴,袋鼠妈妈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她也披上了羊毛毯子,让自己更像一个羊妈妈。

师: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改变以后,他们表情怎么样呢?

师:有人说不开心,在流眼泪,为什么他们会不开心呢?

(此处是活动情感的升华之处,也是活动的难点,很少有幼儿能够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改变了,他们还是会不开心呢?有些孩子说:“小羊羔戴弹簧太不舒服!”“袋鼠妈妈穿上羊毛毯子太热了吧!”说到这儿,教师已经明白孩子大体能够理解这份情感,但是很难表达出。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戴上这些都不太舒服,那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那就都拿掉。”教师进一步引导 :“拿掉就变成什么了?”孩子们又说:“会变成原来的自己!”有个孩子突然很大声地说:“小羊羔应该还是喜欢原来的袋鼠妈妈,而袋鼠妈妈应该还是喜欢原来的小羊羔吧。”)

师:因为改变,他们得到了一些不属于他们的能力,他们也失去了一些本来属于他们的东西。

师:小朋友看到他们奇怪的样子,总忍不住会笑话他们,可是你们想一想,袋鼠妈妈到底喜欢改变之前的小羊羔还是改变之后的小羊羔呢?为什么?

师:你们说得真好,其实爱不仅仅表现在一个人的外表上,更在于他们的内心,是那一颗爱妈妈、爱宝宝的心。

师:瞧!小羊羔马上脱掉他脚上的弹簧!袋鼠妈妈也马上扔掉身上的羊毛毯子!于是,他们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师:小羊羔快快活活地跳回他妈妈的袋袋里。他第一次不在乎自己和大家不一样。他不再在乎自己有一身厚厚的羊毛,他不再在乎自己还跳不高,也跳不远。只有一件事情让他无比快活,那就是他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袋鼠宝宝小羊羔!

猜你喜欢

羊羔袋鼠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怀揣羊羔的老人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小羊羔大跳高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