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与戏曲创作融合

2022-04-29刘大杰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舞美戏曲现代化

刘大杰

一、传统戏曲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困境

(一)演员体制的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时,戏曲剧团大多属于国营;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戏曲剧团开始从国营走向半国营。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剧团逐步向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市场化转变。戏曲剧团的急速转型,使得其运作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支出与收益难以成正比,这就导致戏曲剧团难以在时代中继续生存。正是由于这样的转变,原来的戏曲艺术家被迫放弃原来的“领地”。这也使得戏曲由于人才的流失、资金投入的不足等原因发展困难。

另外,从中国传统戏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出,传统戏曲人才的培养注重“科班出身”“师徒传承”,大多数戏曲艺术演员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剧团拜师历练,一直到成才出师。这期间学徒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习如何演戏、实践如何演戏,从而不断积累演出的实践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学习模式显然不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发展特征。这就使得大多数戏曲艺术演员在初中毕业之前,就在学校及各种补习机构学习种种“文化课”,以便考入理想的院校,种种原因使得学生错过在实践中学习戏曲的机会,进入专业院校之后,学生则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相应的学习课程,这也导致学生缺少对于戏曲的实践。

例如,有的戏剧学院为学习表演专业学生开设了包括台词、表演、独唱、中国话剧、大学语文、形体、中国戏曲等各类课程。很难说设置这样的课程是否利于学生学习戏曲、戏剧表演,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学生很难将心思全部集中在戏曲表演本身,在学校很难形成传统的师徒关系,即使可以形成师徒关系,“师傅”也很难倾囊相授。总之,在多元化的时代中,传统的剧团模式很难生存下去,但是现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就需要人们不断革新,创造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艺术创作模式。

(二)演出市场的流失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没有手机、电脑、电视等,戏曲就是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是,随着各种大众传媒的发展,各种新兴的娱乐方式,如电影、电视、音乐、演唱会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它们以全新的方式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同时最大限度地占领着人们的业余闲暇时间。因此,这个时候戏曲就不再是人们的生活重心,也不是人们享受生活、放松心情的唯一方式,而成了众多消遣娱乐方式中的一种。

与新时代的娱乐方式进行对比,会发现传统的戏曲本身具有很多缺点,如传统戏曲的故事多是经过历史的沉积而形成的,在故事情节上不能与时俱进;传统戏曲在音乐上追求“雅”,这也就使得戏曲不能为普通民众服务,唱白不像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通俗易懂,动作也不能像现代舞蹈一样简单而随意,这些都使得戏曲不能深入群众,进而导致戏曲成为小众文化。

因此,新的娱乐方式的产生必然会使戏曲从历史舞台上逐渐淡出,表面上看起来是戏曲原有的市场份额被侵占,实际上却是戏曲时代的告别仪式。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洛文塔尔(Lowenthal)所说:“在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个体的衰微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取代了民间艺术和雅艺术。”工业文明背景下占主流地位的只能是大众文化。

二、突破困境的方法与策略

(一)主旨和题材随时代而发展

与戏曲其他的固定要素相比,主旨和题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每个新的时代,都会出现与之适应的主旨和题材,尤其是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如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从戏曲创作的出发点来看,会发现戏曲的创作是迎合时代主题的,是为时代发声的。比如,关于人伦道德、爱情婚姻、民族国家等的主题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延续千年的难点问题,也是戏曲中表现最多的主题。但有所不同的是,在特定的时期对各种不同主题的表达会有所侧重,所表现的主题也会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发生一定的变化。

戏曲在题材的创作上,会根据时代的要求择取一定的古今元素。可以说多元化的戏曲就是将古今中外的多种戏曲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之展现新的时代精神。现代化的戏曲题材主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但也有一些艺术家采取旧的题材,展现新的时代精神。例如,早期的现代戏曲《金沙江畔》《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等,都是由针砭时弊的艺术家们自发探索的新的戏曲形式。在多元化的戏曲新形势下,现代戏曲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如舞台样式的话剧化、艺术风格的歌剧化、音乐配器的交响化等,这都使戏曲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表现技法,如虚拟性、程序化等。虚拟性是指戏曲注重的是写意而不是写实、神似而不是形似、抽象而不是具体;程序化是指戏曲有着固定的舞台动作、唱白、台词、场面、脸谱等。但是,这些在舞台上固定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会在以往的传统中融合时代的新要求,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戏曲形式。

(三)舞台剧场与戏曲音乐的现代化

戏曲要发展,必然不能挣脱多元化的时代,而是要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戏曲的“材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多元化时代还没有来临之前,戏曲的创作和表演只是人物通过自己的唱腔进行推行,但之后开始出现各种舞台灯光音效,道具也由原来简单的“手工制品”转到现如今的机械生产, 如现代化布景、现代化调音设备、现代化光电设备等,这些现代化产品的使用,使“身临其境”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传统戏曲的乐队和风格也应该走向多元化、走向现代化,是新编剧应该广泛提取、采用现今的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的优势,创作出符合个人舞台风格的戏曲作品。

三、戏曲与多元文化融合的方式

(一)戏曲的音乐现代化

1.戏曲唱腔的现代化

(1)借鉴现代作曲技法,美化唱腔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因素,也可以称其为音乐的灵魂;旋律美是所有音乐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戏曲唱腔作为一种音乐艺术,不管其具备多少种功能,承载着多少内涵,如果没有旋律美就不会得到观众认可。对于传统戏曲唱腔的改良与美化,应该立足于传统基础,并借鉴现代各种曲种的作曲手法,同时应该施行弓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方法,找到传统戏曲唱腔美化的方式、方法。正如戏曲音乐理论家何为在回顾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时候,指出中国戏曲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国外音乐相隔绝, 不能及时吸取其他各国的音乐发展成果。

(2)创造新的结构程式,深化唱腔功能

运用戏曲的程序化塑造戏曲的音乐形象,是戏曲与众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一成不变的创作程序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变化,需要创造出更多鲜活多彩的程序,用以展现时代的新特征、社会的新变化。

2.戏曲乐队的现代化

(1)对乐队进行现代编排

乐队建立之后,应秉承着继承传统、创造革新的原则,用现代作曲的手法进行新的编排。在新的作曲编排过程中,要立足戏曲剧种的本土特点。同时,戏曲的编剧和导演应注重保持乐队中各声部的平衡性、音响色彩的丰富性,以及使用现代设备的科学性。

(2)重视戏曲乐队的技术训练

剧团要想对戏曲乐队进行改良与优化,就需要关注乐队技术的训练问题。戏曲乐队技术的训练是对本剧种传统演奏特点的继承与创新,是对团队中个人演奏技术的培养与提高,是对多元化音乐理论的学习及运用,是对团队合奏技术的训练和集成。

(二)戏曲舞美的现代化

1.尊重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传统艺术是任何时代艺术发展的根基,任何艺术都不能撇开传统艺术谈发展,现代艺术要想发展就需要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去耕耘、去培育,只有这样才能谋求真正的发展。传统艺术纵然是珍贵的艺术宝藏,但仍然有其程序化的弊端,这就说明不论是舞台表演的故事情景还是舞美效果都已经成为定式,要想颠覆它很难。因此,在传统舞美多元化的时代中,不能盲目地去否定其舞美的艺术价值,应该秉承着客观地态度去对待舞美,尊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

因此,中国传统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发展不能离开传统艺术发展的精髓。传统的戏曲舞美在其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并不能阻碍其发展,相反,只要对其进行变革、变通、创造,就可以提高当代戏曲舞美的丰富性及可观赏性。

2.推陈出新,创造具有现代气息的舞台艺术

对中国传统戏曲改革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明白如何将戏曲的形式与内容实现和谐统一。要进行改革创新就意味着原来的戏曲舞美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改革创新,创造出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理念、习惯及喜好。这就需要戏曲舞美紧跟时代步伐,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对于戏曲舞美来说,舞台呈现的效果就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任何的一点小的失误都是不能被允许的,这就表明舞美不能缺失也不能过度,应该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张辰鸿.多元文化语境下戏曲院团创新原则研究[J],上海戏剧,2017(07):26—29.

[2]艺戏.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J].中国戏剧,2013(09):59—61.

[3]高山湖.当代小剧场戏曲创作的跨文化改编探索[J].四川戏剧,2022(06):74—78.

猜你喜欢

舞美戏曲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