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与现代书法的融合

2022-04-29马静伟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马静伟

一、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的概念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几千年来,诸多文人雅客对于书法艺术新境界的不断追求,丰富和发展了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果。

书法艺术的概念与艺术概念息息相关。在现代西方的理论发展中,关于艺术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艺术的“不可知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概念无法被认识,更无从定义;另一种观点是艺术的“个性化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十分个性化的东西,难以有统一认识,不断地发展、创新是艺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有人认为艺术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事物,会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有极端者认为,艺术在将来的某一天,有可能会走向消亡。

(二)书法艺术的特点

1.书法艺术的传统性

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传统性,书法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奉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漫长封建社会中,书法的传统性就是书法的正统,于是王羲之成了“书圣”,成了人们千百年来效仿的偶像,而书法的变异性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近百年来,社会的进步具有强烈的突破性,社会制度、社会结构逐渐具有现代性,开放的社会、文化、艺术态势不可阻挡。

书法作为一种文字书写方式,可供创造的自由空间实在有限,一是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表征或一种艺术形态,与其他文化或艺术还不尽相同,书法必须在文字规范性的前提下进行表现;二是书法必须在字的结构范围内进行发挥创造,但这种创造的自由空间,千百年来已经被中国古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各种风格、各种书体在古人的书作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使今人进行突破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强调书法艺术的传统与继承,并不是否认其创新性,书法艺术的发展需要吸收现代其他艺术门类的理念与标準,从而逐步形成现代书法艺术。但不管怎样,书法的创新与发展都不能离“文字性”太远,否则书法就不能称其为书法了。所以书法的继承成分要大于创新成分,这是由书法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2.书法艺术的时代性

任何一位书法家的艺术创作都会受到他所生活时代的影响。所以书法艺术一般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如唐朝李白的书法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张旭、怀素的书法奔放张扬,反映出唐朝浓厚的开放气息;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的书法强调意趣的表达,反映出了宋朝的时代面貌。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的书法,在这个时代就体现出了独具特色的时代性。

第一,从书法的理论研究方面而言,我国古代书法家虽然有许多书法理论建树,但这些理论都缺乏系统性。而在今天,我国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书法的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建立了书法硕士点、博士点,甚至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大批专业研究人员。

第二,从书法教育教学角度而言,古代缺乏专门的、专业的书法教育教学机构,在书法传承方面,“单传”情况比较多。而在今天,我国已经有许多书法专科、本科专业,有一批专业的书法教师,同时社会上还举办各种类型的书法培训班,在书法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从技术手段与材料角度而言,古代社会的宣纸与毛笔的制造技术是经验型、作坊型的。而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造纸的科学工艺,宣纸的种类繁多。

第四,从书法的文化社会性而言,古代社会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与人之间的书法社会活动很少,人们的书法眼界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现在人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社会高度开放的时代,多元文化并存、交往广泛成了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3.书法艺术的审美性

书法艺术是一种审美形象,人们欣赏它,是因为它是一种美的形象。人们追求书法艺术的内涵之美,但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它必须先具有形象美。形成美是一种形象美,但形成美给人以形式主义的感觉,而形象美则是书法艺术在形式上的气象之美。因此,书法的形象美内涵要比书法的形式美更丰富。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经过了漫长历史的发展, 人们形成了许多共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合乎人们的审美标准。同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有自身特有的规律性,因此,书法形象之美不是随意性的。

4.书法艺术的情感性

书法艺术具有情感性,缺乏情感的书法作品是难以感动人的。无情而勉强为书,这样的作品无论形式如何,都会缺乏一种灵动,缺乏一种来自本身的气息。夫文字之能动人者,莫外乎真情。书法家自身缺乏情感,其作品必然难以“言其情”,那么它自然也不会让人动情。

书法初学者往往认为书法传情只是一种“玄乎”的说法,认为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还没有达此境界,没有完全摆脱技术的困扰,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同时,一些书法家虽然书法技法十分娴熟,但书法的品位、境界却不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书法作为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没有达到“文以言情”的水平。

5.书法艺术的简约性

能不复杂就必须简单,这是书法应该追求的一种品相。一些书法家企图在书法中依次体现象形文字的特点,结果搞得不伦不类,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抽象之美。如在笔画方面,有些书者随意加减笔画,还有的书者甚至随意选字,这就使文字失去了其固有的严肃性。

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线条的游动组合构成了这种文字特有的艺术。在书法史上有些书法家的书作在线条舞动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情况,似乎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即线条越复杂、越抽象,写得越让人难认, 就越高明。

简约应该是一种境界,就像人们写诗作文节省笔墨、言简意赅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把复杂的写简单了,这是一种水平;把简单的写复杂了,这是故弄玄虚。舍弃烦琐,而达到简约淡泊,似乎也是从古到今许多书法家所追求的境界。

6.书法艺术的空灵性

空灵与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大特征,在书法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空荡荡的“空”,而是用空而达到实的状态,那是人生广大、深邃和充实的体现。

艺术作品包括书法作品,首先是一种实体,因为任何艺术形态都应依托一定的真实存在,那就是实体,否则就可能是一种观念性艺术形态。实体构成了艺术存在的物质基础,如纸就是书法与绘画艺术赖以存在的一种物质实体。

二、现代书法

(一)现代书法艺术的概念

从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开始,现代书法探索之路走过了艰辛曲折的30多个春秋。为了区别传统书法,一些书评家以探索派、现代派、新书法、中国书法主义等名称来称呼。这些书法家以西方视觉艺术的方法来改良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当代中国书法思潮下的一种书法现象,虽然它在中国书法由古典向当代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觉的尝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元素,但这种探索尚不能称之为书法种类。

现代书法因其内涵不明确、外延不周延,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书法种类。稍微准确的提法是,现代书法泛指当今时代,在用笔、表现手法、创作思路、艺术风格逆反于传统书法和传统书法观念的书法作品的总称。

(二)现代书法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思潮涌入国内,在文化领域带给人们一定的冲击,现代书法在这种艺术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西方的抽象派艺术对现代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对事物的本质、人类内在世界的探求,以及纯粹的感知和书法结合,推动了现代书法的发展。

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现代书法受到了其他国家书法艺术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现代书法的价值理念的形成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书法美学大讨论,这也现代书法产生的前提。

(三)现代书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书法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书法作品比较注重独特的审美效果,人们对空间的感受以及对汉字的视觉感受也有了新的认知。这些表达形式使得人们从对书法的解读转移到对书法的欣赏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书法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之后,书坛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书法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书法界向深层次进一步发展,现代书法艺术家对以往中国书法的发展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代书法的创作现状和探索理念趋于理性和成熟,不管从思想上,还是创新精神上都有着明显的改观,在风格样式上也消除了对欧美抽象表现手法的生硬移用。因此,要使中国书法有进一步的发展,既需要对中国传统书法进行认真思考,拓展其空间上的创造性,又要使中华民族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重新在人类文化领域展现独特的风采。

三、书法与现代书法的矛盾

(一)内涵差异

书法创新的思维观念已由传统的书法美学意象变

成现代的图式构成形象。这样的变化是否能够保持着字的表意性与线条的抒情性,仍是值得深思与探索的大问题。

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似乎一片繁荣,但其真实水平如何?现代书法是否还保持着融有哲学、美学、音乐、舞蹈等的海纳百川的内涵?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大量涌进,冲击着传统的书法审美趣味,从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书法”到90年代的“书法主义”,再到21世纪鱼龙混杂的“书法现象”,引起了艺术界在形式感上而不是在内容上的思考与探索。

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之间的矛盾在于:一个注重内在的深层意蕴的表达,一个注重视觉形象的外在模式;一个是有文化思想与文字规范的书法艺术,一个是有独立自由与无限分裂文字的书法现象;一个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古老文化,一个是靠着思潮与形式站立时代的汉字艺术;一个是用毛笔来运行“道”的艺术,一个是用墨色表现的“技”术。

(二)元素差异

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多注重用笔、线条、结构、章法等技法,其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是笔法、结体和章法,但是就现代书法而言,书法家更加注重是墨法的运用。

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是对汉字形态变化的书写,其最初的功能是以信息的传达、交流而存在的,以实用性为主。自秦朝统一六国,“小篆”作为国家的统一文字后,书法逐步开始了它的演变进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书法的实用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断传承、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发展灵活多变,并非凝固不变, 静态的书法艺术是动态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现代书法在墨法上有了创新,书法家们巧妙地将浓淡对比关系、涨墨的处理和墨色肌理等艺术处理方式运用到书法艺术中,既减少了作品黑白墨色的单调,又合理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的书坛已经走向多元化,书法艺术无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现代书法不仅继承了传统书法,还加强了创作意识和视觉效果,竭力夸张了两极对比。由此来看,相比传统书法来说没有那么循规蹈矩了,成了真正的纯艺术。

总的来说,现代书法是在继承古代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代书法家既继承了古代书法家的笔法与章法,并加以不断创新,通过黑白之色的变化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静谧与典雅,同时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了书法的表现性和视觉性,将书法艺术的独立性表现得更为丰富,推动了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进程。而当代书法也应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书法才不会变味,才能不断地延续下去。

四、书法艺术的现代发展策略

(一)影响书法发展的因素

1.材料的影响

汉以前,书写材料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比较大。文字产生之始,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人们记录文字不得不利用契刻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以刀代书。人民利用这种落后的工具和材料的刻写,在完成了汉字的實用功能的同时也完成了中国书法最原始的创作。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进行创作的难度使书写者无法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因此只能选择运用简单、等粗的直线条,在转折处采用“方折”,也正因为此,甲骨文瘦硬光挺的线条、凌厉的转折充分地体现了直线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对中国书法用笔的发展有奠基之功。

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棉帛和竹木作为文字书写的载体,毛笔制作工艺也快速地发展起来,由战国时期没有笔柱的毛笔发展成为中有硬毫笔柱、外有副毫的新式毛笔。汉代蔡邑的《九势》里所讲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是对毛笔这一独特书写工具表现力的精辟概括。

由于书写工具和纸张的发展,使得书法的发展逐渐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轰轰烈烈的书体变革运动展开,先是篆书的发展,然后是隶变运动,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秦代小篆端庄严谨;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点画流畅结体灵动;汉代分书将等粗的篆书线条演变为形态不一的点画,通过运笔变化将横画的两端变为蚕头燕尾,中段变为一波三折;到了汉末,中国书法可谓是篆、隶、章草、楷兼备。

2.政治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这种政治的统一也带来了文化的统一。秦建朝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特别是统一文字。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小篆,对文字的推广和普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用政治的强势剥夺了同时期其他文字书体发展的权利。

秦以后,中国书法便沿着秦小篆的脉络向前发展。唐朝初期,因为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便将王羲之奉为“书圣”并大力推广其书,之后帖学书法因为能够迎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成为中国书法的“正统”。但由民间书手写就的、代表民间意识的书法由于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被冷落和尘封起来,并被人们遗忘和忽视。另外,台阁体和馆阁体书法的产生也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政治在书法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3.审美追求的分野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书法的发展出现了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是以碑刻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碑刻系统,而南方则以帖学书风风行于世。包世臣在《艺舟双揖》中对北碑用笔的特点做了阐释:“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屏去模仿,专求古人逆入平出之势。”可见北碑的笔法是适合写大字的,是雄强的、开张的、天然的,它充分保持了中国书法宝贵的原始特征,如直线的表现、开张空间的塑造、“篆分遗意”的保存等。

帖学书法追求文人趣味,注重表达文人情怀,至晋朝,楷、行、草、篆、隶五体皆备,特别是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发展,使这五种书体达到了完善成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书体和笔法系统。在王羲之之后,帖学书法受到世人的特别推崇,历经千余年,传承有序,谱写了大半的中国书法史。帖学书法充分的发掘了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潜力,创造了完善的笔法系统;充分的迎合了历代文人的笔墨趣味,阐释了浩瀚的人文思想;充分地迎合了历代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塑造了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艺术诉求。

4.展示空间的影响

中国书法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一个展示空间的问题,晋代以后,书写工具定格为笔、墨、纸张,书法的展示空间便成为字体书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展示空间的变化首先是从案上到墙上,在墙上作书始于汉末,到唐代成为风气。唐人诗文里讲到狂草的很多,绝大多数同时提到了它特殊的展示空间一粉壁、屏风和门障。宋代开始,题壁书式微,挂壁书兴起,到明代,挂壁书蓬勃发展的很大原因在于建筑式样和展示空间的改变。明代书法家为了使作品的字体书风更加适应展示空间的变化,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做出了各种探索,他们的成果被清代书法家所继承和发扬,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因此,展示空间是影响中国书法字体书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书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书法在今天能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非常不容易,如果操作得当,书法产业的发展对于书法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会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书法艺术气象。但是,如果操作失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效益,那么书法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灭顶之灾,书法的发展也将遭到严重打击。所以,对于书法产业的未来,人们则希望当代书法家和一切与书法产业有关的人能积极做出努力。

1坚持本体发展,与市场和社会接轨

书法要发展,在坚持本体发展的同时,也要与市场和社会接轨。书法在产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因为如果丧失了书法的中心地位,书法产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书法的发展首先是书法本身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书法艺术内涵和外延的发展而不断下功夫,不求乖戾,紧紧依靠经典法帖,广泛汲取营养,同时结合时代大义,按照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创新,而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尊重的基础上。

2.进行书法与市场和社会的沟通与联络

有了艺术本体的提高,下一步便是进行书法与市场和社会的沟通与联络。当代书法已经不仅仅是书斋中的文化,更要把书斋中的文化搬到市场上去,不仅要分析市场发展规律,还要创作适合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要求的作品,但这样的创作又不能因為迎合市场和大众而俗气,俗了就会丧失书法作为文化产品的高雅特质。当书法不再高雅时,书法在文化产业中的特殊地位也会逐渐丧失,最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3.将书法的发展进一步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系统中

在当代,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正因为它的特殊性和国家对于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和规模。因此,书法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展开,不能搞独立,要充分发挥书法作为文化的突出特点,在文化产业中把书法产业做成最具有文化特色的项目。

4.建立书法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和机制

书法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我国现在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书法产业的发展置于科学的轨道上,建立一整套书法产业发展的体系和体制。这就要先制定政策和章程,在发展中也可以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有了体系和章程,书法产业的发展就会科学化、规范化,并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对书法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整改动作,对那些不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而混迹于书法“江湖”的人来说是一个毁灭性打击,这样做有助于优化书法市场,对推动书法和书法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雯,王超.现代书法展览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分析皿新美域,2021(01):102-103.

[2]任天进.现代书法创作的创新性之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20.

[3]章剑华.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0.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