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2-04-29李双魁
李双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化抽象为形象,开发数学游戏,利用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重要性
数学这门学科对逻辑性要求较高,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因为此阶段的孩子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较弱。当前,我们既要实施减负减压,同时又要使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由此便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将数学学好,最重要的就是喜欢上它,对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此才能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学习的基础,将数学学科学好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帮助。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这就迫切地需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就学生而言,兴趣是调动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复杂性较强,造成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科学手段,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生迫切地想要去探究,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一旦教学过程过于乏味,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其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进而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不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所以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增强其思维判断能力。如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知识展开主动探究,极大地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数学知识,最终提高自身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1.引入生动的实例,化抽象为形象。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各种概念的描述十分枯燥、乏味。而小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难以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对此,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内容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利用数学知识,借此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想要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以“角的认识”一课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概念“角的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时,他们往往摸不着头脑。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这样描述:炎炎夏日,人们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小朋友在树下嬉戏打闹。你看,老师走过来了。话音一落,教师便摆臂走路,手臂和身体成一个角,同时将荡秋千的示意图呈现给学生。这时候,教师就顺势告诉学生:“手臂的摆动和秋千的晃动,这就是一个数学概念。”此时,学生会对老师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想:从荡秋千和摆臂为何会说到数学概念呢?这样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利用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竭尽所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练习,进而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有效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中融入数学理论知识,借助真实情境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挖掘,以此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小学数学中主要涉及了统计、空间图形和实践应用等内容,强调学生敏感度的养成,能不能迅速将推理、验证和应用任务完成。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联系起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调整学生的座位,为其提供一定的空间开展练习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给予学生引导,让其按东、南、西、北方位站立,教师则站在中心位置,然后引导学生对东北、西北等方位进行分辨,借助这种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牢牢记住数学知识点。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这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方式充满了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数学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天性开发数学游戏,以多姿多彩的游戏开展数学教学,以此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喜欢上数学学习,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以“100以内的数字认识”相关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掌握了此知识后,我们便知道怎样用100元购物了,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减,今天老师便带领大家玩一个‘小小店长的游戏,好吗?请各组同学轮流当店长,将自己要卖的东西摆在桌面上,同时标明价格,价格必须是两位数的数字,之后其他同学买东西时,必须将数字准确念出来。”这一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也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各种悬念往往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将其能力水平联系起来,科学合理地设置悬念,对思维情境予以创设,使学生充满强烈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迫切地想要去探究数学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积极探寻、认知、发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数学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借助所学数学知识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
以“三角形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问学生:“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等底或不等高,它们之间还有没有‘一倍与‘两倍的关系?”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若是三角形与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但高不相等或高相等但底不相等,两者便没有“一半”或“两倍”的关系。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当它们的底、高与面积一定时,三角形的高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又是什么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面积知识。
5.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励学生,将看、听、做相结合,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以促进学习效果提升。一般情况下,思维都从动手实践中而来,若是要切断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联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以“克和千克”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铅笔、梨子、文具盒等物品,之后在教学中让学生亲手称重,记录好相应物品的重量,同时把这些重量单位正确表达出来。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可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同时还能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为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采取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最先将物品重量准确称出来的小组获胜,使整个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轻松,进而让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增强。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十分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可塑性。而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关乎其身心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把学科特点联系起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将学生的天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均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利.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2]伍小红.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3]周瑞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决策探索(下),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