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与反思

2022-04-29周丽萍

教育视界(外语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林玛丽文学作品

【设计理念】

主题意义的探究应当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直接影响其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中的人和人性的深度探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文学作品的教学应以意义为中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探究主题意义的深刻性、多元性和时代性,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级读物The Secret Garden,作者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伯内特(Burnett)。小说讲述了一场霍乱使性情乖戾的玛丽(Mary)成了孤儿,她只得寄居在叔叔的庄园,那里有封锁十年的秘密花园。玛丽无意中进入秘密花园,并在农家小子迪肯(Dickon)的帮助下打理花园,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后,玛丽帮助抑郁的庄园小主人科林(Colin)走进秘密花园并找到了快乐。小说旨在用“秘密花园”比喻人的“精神乐园”,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人类对美好心灵的追求。整本书的故事生动,冲突多样,情节曲折;主次人物形象对比明显,人物性格在情节推动中不断发展;语言情感丰富,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揭示主题;故事主题具有深刻性、多元性和时代性。

【学生分析】

从认知情感层面看,初中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常有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和心理困惑,本故事的主题契合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语言技能层面看,学生具有整本书阅读的经历和体验,已掌握基本阅读策略,能梳理书面语篇的脉络和发展变化,理解故事的基本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等;从思维品质层面看,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高阶思维还有待发展,提炼与批判、创新与迁移能力还较弱。本课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二课时,学生已在导读课的铺垫下,了解了故事创作的背景,厘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故事概要,并在课后独立完成了整本书阅读,开始进入赏析阶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厘清情节转折点和故事冲突,了解故事“爱”与“成长”等主题内容。

2. 基于故事动态发展,纵向梳理主人公外貌和言行变化;通过视频呈现,横向对比主人公异同点,推断人物性格特征。

3. 通过聚焦文中词眼和故事标题,分析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体会主题意义的多元内涵。

4. 依托问题引领,评价主题意义,反观自身,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困境。

【教学过程】

一、把握关键情节,感知主题

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表现作品主题意义。加强对情节的梳理和分析是文学阅读的关键,除了要关注文学作品的一般性篇章建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外,还需要关注情节转折点和故事冲突。

(一)关注情节转折点

课始,教师用PPT呈现书中知更鸟罗宾(Robin)的插图,提问“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y and Robin?”。

知更鸟的出现是本故事中的转折点,它让玛丽心生温暖,成为玛丽的第一个朋友,并帮助她找到了开启秘密花园的钥匙。

接着,教师呈现文中对知更鸟的描写“The bird put his head on one side and looked at the old man. He wasnt afraid at all. Mary felt a strange warm feeling in her heart. He was cheerful and pretty and more like a person than a bird.”。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1. Why did Mary feel a strange warm feeling in her heart?

2. Why did Mary think the bird was more like a person?

3. Why did the author use “he” instead of “it”?

用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玛丽的心灵深处:玛丽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当看到自然界的小鸟和一位老人亲密相依时,她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温情。在玛丽看来,一只小鸟展现的友好和温暖远胜于她周围那些“人”的冷漠。

教师继续追问“Why does the author make a bird to guide Mary to find the key?”。

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以下观点:作者之所以要赋予知更鸟以灵性,让其成为玛丽的心灵密友,指引她到达秘密花园,暗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罗宾属于自然界,他帮助了玛丽,意为自然界给予玛丽力量,为她开启了全新的世界。

(二)分析故事冲突

冲突是小说的一个必要元素,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在这个故事中, 玛丽和科林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故事情节中的冲突之一。科林悲观厌世,性格孤僻暴躁,扬言要赶走玛丽和迪肯;面对他的无理取闹,玛丽毫不示弱,义正词严,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面对这一冲突,教师提问:

1. Why was Mary so angry with Colin?

2. Do you think it is right for Mary to shout at a patient like this?

3.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y?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了故事冲突背后的意义:首先,此时蛮横无理的科林是当初玛丽的翻版,玛丽对于科林的愤怒和对抗恰恰印证了她对以前自己的不认同;其次,由于玛丽把科林当成了真正的朋友,才会如此生气暴怒,这正是她关爱朋友的体现;最后,玛丽从以前的冷漠蛮横转变为现在的热情善良,这是她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二、对比人物形象,思考主题

文学作品是以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反映人生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逐渐丰满和成长。教师将人物形象进行纵横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动态发展过程,解读主题意义。

(一)纵向比较

教师呈现表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主人公玛丽和科林在进入秘密花园之前和之后,在外貌和言行两方面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人物性格的变化。

在人物性格前后对比分析之后,教师提问“What causes the changes in their personalities?”。师生通过交流总结:外因是友谊的力量和自热界的感染力,内因是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己,树立了热爱生活的信念,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横向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将玛丽、科林和迪肯进行横向比较。首先呈现一段电影剪辑视频:玛丽对用人大发雷霆,科林躺在床上悲观绝望,而迪肯与小动物为伴,享受花园劳动之趣。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提问“What made Dickon different from Mary and Colin?”。

通过对比,学生讨论后归纳出:玛丽和科林的共同点是他们虽家境富裕,但远离自然界,封闭在自己狭小的自我空间内,整日抑郁,而迪肯虽出身贫寒,却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师生经过深度交流,进一步达成共识:物质上的富足永远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缺失,作为青少年,不能作茧自缚,要敞开心扉,走向大自然,关爱他人,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自信。

三、品味语言艺术,提炼主题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为主题服务,理解文本语言是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

(一)体会文中词眼

故事结尾反复出现单词magic,教师呈现相关句子“There is magic in the secret garden. Magic is in me. Magic is in me. Magic is in all of us. I can walk! The magic worked!”。

接着,教师播放电影《秘密花园》结尾的片段:失意的庄园主人克兰文(Craven)先生结束了长年在外的漂泊生活返回家乡,当他推开秘密花园的大门,恍若隔世:曾经杂草荒芜的庄园变得生机盎然,以前病恹恹的儿子如今精神焕发,和朋友在花园中玩耍,微笑洋溢在每个人脸上。面对此情此景,父子之间冰释前嫌,两人紧紧相拥。此时,学生也是感慨万千。于是教师提问“What is magic?”。学生经过讨论,对magic的内涵理解如下:

生:Magic is the power of nature. Nature has the power to cure our mind and body.

生:Magic is the power of the positive thinking. If you smile at life, life will smile back.

生:Magic is the power of the friendship. Friendship warmed Marys and Colins hearts.

教师继续追问“How can we enjoy the nature, own positive thinking and gain friendship?”。

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将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Open the door and share the sunshine to enjoy the nature. Open our heart and be confident of ourselves to own positive thinking. Open our arms and care about others to gain friendship.”。

起初,玛丽和科林正是因为内心封闭,才会养成暴躁自私的性格。自从他们打开了花园之门,融入大自然,便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关爱和接纳他人,完成身心蜕变。所以,教师将magic的力量归结为自然界、乐观思维和纯洁的友谊,而要获得这三方面的力量关键在于open。

(二)深挖标题含义

小说的标题为“The Secret Garden”。经过前期探究,秘密花园俨然已升格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殿堂:在这座花园里,可以享受阳光雨露和清新自在的风,可以遇见小动物哺育后代的神奇,可以目睹生命重生的奇迹,可以获得朋友间的关爱。教师提问“What is the secret garden like in your eyes?”,同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In my eyes, the secret garden is a garden full of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此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和视角,他们用多种有意义的词汇补充句子,如:friendship、joy、belief、peace、warmth、trust、love、life、surprise等,并陈述各自的理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秘密花园在不同的学生心中投射下不同的影子,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滋养着不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产生共情迁移,升华主题

共情是通过个体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他人处境,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去识别他人的观点并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通过主问题将故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关联,让学生深入体验主人公的心境,并反观自身:

1. Have you ever suffered from the same problems as the main characters?

2.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character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准切入点,教师辅以相关子问题:

1.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now?

(too much homework/exams/few friends/ appearance/strict parents ...)

2. How do you feel while facing the problem(s)?

3. How will you solve your problem(s) from now on?

4. Do you want a secret garden like this? Can you describe it in your own words? What will you do in it?

教师将教学镜头由远拉近,从小说故事回归到现实生活。书中的三个主人公是学生的同龄人,玛丽和科林所遭遇的内心封闭、缺少父母关爱、没有朋友交流等烦恼正是当下初中生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此,他们深有同感。学生从主人公曾经的困惑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玛丽和科林成长的蜕变以及从积极乐观的科林身上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教学反思】

主题意义是文学作品的内核,抓住了主题意义,也就抓住了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探究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是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名著的文学价值,设计不同层级的活动,进行深入的主题意义探究。

其一,探究主题意义的深刻性。文学主题的深刻性体现在作品本身的批判性角度,通过在情节中刻画典型人物形象,揭示某种社会问题,警醒世人,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本节赏析课中,教师抓住情节转折点和故事冲突分析,并要求学生将主次人物进行纵横对比,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运用动态发展观来评价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外因和内因相结合的分析,让学生领悟作品中揭示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拥有富裕经济条件的家庭不一定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只有走出自我狭小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走向广阔的自然,学会爱与被爱,才能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就个人成长而言,精神富足的意义远大于物质的拥有。

其二,探究主题意义的多元性。文学作品主题意义的多元性是由作品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决定的,文学作品能让不同思想、不同阅历、不同水平的读者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欣赏。在本课中,教师能精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问题,如“What is magic? What is the secret garden like in your eyes?”等,通过即时追问以及提供语言输出框架等方式,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去探究主题的多样性。如学生对于magic三重含义的认识恰恰是本书多元主题意义的体现;又如学生形成了对“秘密花园”的个性化阐释,不同的孩子眼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秘密花园,如友谊、快乐、信念、和平、温暖、生命、惊喜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形成新的意义构建。

其三,探究主题意义的时代性。文学作品是作者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而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流传,在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还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或能生发新的当代意义。《秘密花园》虽是一百多年前创作的经典作品,但对现今的初中生读者群体,仍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积极意义。教师应寻找文本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点,针对当下初中生和父母之间代沟、学业压力、盲目攀比、自我封闭、孤独焦虑等问题,设计真实开放的讨论主题,通过主问题和子问题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思维路径;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周丽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邮编:214200)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参照蓝思指数的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林玛丽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难忘的八个字
科林的故事
和我一起玩
钓鱼游戏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