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倾向性
2022-04-29白薇
白薇
摘要:本文从海量性、突发性和传播无序性三方面分析了突发性事件的传播特征,阐述了新闻报道突发性事件的倾向性的概念,从社会责任方向和人文关怀方向两方面,探究了在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所持有的价值倾向;从准确传递与突发性事件有关的信息、注重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持续又及时地报道和注重安抚公众的情绪四方面,解析了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倾向性的实践途径。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倾向性,新闻工作要注重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强化,通过多种有效举措,弥补自身的不足,希望能给新闻媒体工作者一些参考,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质量,为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新闻倾向性;准确传递;心理需求
突发性事件带给社会群众的震撼与冲击是相对巨大的,为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没有处理好对这类新闻的报道,那么会很容易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作为报道热点事件的主力,新闻媒体必须借助现有的途径,注重掌握更多的新闻事实,并做好对突发性事件新闻倾向的把握,通过多种举措,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便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为国家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助力[1]。
一、突发性事件的传播特征
(一)海量性
与一般的新闻事件相比,突发性事件新闻涉及的人数相对较多、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大、信息的含量相对较多。以尼泊尔的地震为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政府开展地震营救工作的措施、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员为受灾群众提供的物资、救助人员所开展的救助方式等信息一涌而来,其中不乏一些谣言。如何为群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如何营造合适的社会风气等,是新闻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突发性
这是突发性事件新闻最根本的特点[2],即它们通常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对此,既不能开展有效的预测,也不能预先制定有效的方式,只能在事情发生以后被动地采取应急措施。例如,发生在四川省境内的汶川地震。此事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关注,并且是较长时间的关注。
(三)传播无序性
突发性事件对于现有社会的秩序、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其信息来源趋向于多样化,从而使突发性事件出现无序性传播特点。
二、新闻报道事件的倾向性
这主要是指确定报道的主题,具体而言就是相关人员要结合现有的社会观念与价值取向,在报道新闻中所持有的观点与态度[3]。当前,承担这一重任的是新闻从业者。由于突发性事件影响较大,在对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媒体人员需要根据事情的来龙去脉,结合科学的报道方式,对从各个途径中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取舍,或是弱化事件的负面影响,促使受众能正确全面地看待突发性事件;或是强化正面信息的宣传,以便能营造正能量社会风气,提高群众,尤其是处于突发性事件中心的群众面对生活的信心。而这样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人员的价值取向,即他们是否能全面、正确解读与突发性事件有关的信息。
把握对突发性事件新闻的倾向性,是媒体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们需要尽力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媒体具备“稳压器”和“协调器”的作用[4]。前者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尽管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通常是负面影响,但新闻媒体依然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客观阐述事情的真相,以便能促使公众从突发事件所营造的恐慌气氛中走出来,从而以更为理智、更为冷静的目光去看待突发性事件。后者则可以提高政府政策传播的速度,使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心与问候,尤其是受到突发性事件直接波及的群众,正确的救护策略等有助于他们提升面对困难的信心;也可以将群众的诉求表达出来,让政府与群众得以顺畅沟通,从而降低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以谣言为例,许多时候,谣言能打击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不利于人们从沮丧、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如果媒体工作者能够借助各种媒体平台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那么就可以及时澄清谣言,还人们一个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群众可以借助媒体与智能设备,及时了解政府的实时动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谣言的负面影响[5]。
三、在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所持有的价值倾向
(一)社会责任方面
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及时——必须保持时间上的有效性。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众人比较关心事情的具体走向等内容,媒体人应该尽可能为其提供时效性较强的内容,以便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要;客观——对于所报道的内容要坚持客观的态度,即实事求是,不妄加猜测,不肆意乱说,不在报道过程中发泄个人的负面情绪;充分——报道过程要充分且全面,不能出现无头无尾、没有来由的报道。媒体人要尽量通过多种举措为受众展现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媒体人员要详细考虑社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公正公平报道的前提下,深入考虑突发性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稳定与国家形象所造成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新闻媒体身上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上述的原则,那么就会降低对新闻事件价值倾向的把握程度,降低众人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与依赖。因此,在对各种突发事件新闻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做到及时、公平、公正、客观,确保报道工作能反映出媒体的公信力,并体现自己身为媒体人应有的良知。诚然,每个行业都会存在竞争,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谁能发布更多的信息,谁就有可能吸引更多受众。然而,新闻媒体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滥用竞争手段,从而导致信息的价值倾向出现偏移,而是应该启发所有人员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总之,新闻媒体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彰显自身应该负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面对影响相对较大的突发性事件时,要时刻通过多种举措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避免负能量信息的传播[6]。
(二)人文关怀方面
突发性灾难事件对于社会大众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东航客机坠毁事件。这个事件给乘客家属、搜救人员、航空客服人员、普通人员等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其中甚至有人多年都走不出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心理阴影。为此,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除了准确详细地报道与之有关的内容,还要考虑到社会大众因此而产生的不安与沮丧心理,适当加入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以便人民群众不仅关注突发灾害事件的本身,更关注身处灾难之中的人的命运。灾难已经发生,悲剧已经造成,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因为恐惧、内疚等情绪而无法直接面对灾难,新闻媒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以便他们能尽快走出突发性灾难所带来的阴影,过上正常的生活。
四、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倾向性的实践途径
(一)准确传递与突发性事件有关的信息
以东航客机坠毁事件为例,在事件发生时,乘客亲属急于知道亲人的安危、社会群众急于知道灾难事件发生以后政府所做的救援工作等,支援人员急于知道事件的进展以便做出科学的准备等。不同群体对于这件灾难性事件的信息需求不同,但要求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新闻信息必须是准确的。如果负责事件传播的新闻媒体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多半会引起公众的焦虑与恐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媒体人员在维持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前提下,在保证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上,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与突发事件有关的消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需要注意的是,报道要有尺度,不要过分渲染人员伤亡的惨状等,以免产生较大的负面效果,影响社会的稳定。对于一些影响不大的突发性事件,可以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报道,以便能最大限度降低社会人员的恐慌情绪,降低小概率事件对人民群众的负面影响[7]。
(二)注重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
当前打动受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摆事实和营造合适的气氛。前者是要求媒体人员在对突发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客观,通过理性与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报道目标,有人将其称为“理性诉求”;后者是要求媒体人员能通过感情色彩较为强烈的言辞等来营造合适的气氛,从而打动对方,谋求特定的效果,有人将其称为“情感诉求”。这两种方式适合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两个阶段。在突发阶段,新闻媒体所进行的报道运用情感诉求通常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在灾难面前,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引导人们充分发挥团结精神,进行抗灾救灾活动。情感诉求的方式往往能激发受众的认同感,促使其尽快加入抢救生命财产的队伍中,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灾难性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突发阶段过去之后,众人急于知道导致灾难发生的原因等情况,此时,新闻媒体尽量使用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深入结合的方式。这是因为紧急时刻已经过去,绝大多数受众回归了原来的理性,一味采取情感诉求的报道方式,不免会让他们觉得政府部门对此不够重视;而一味采取理性诉求方式又不免会让群众觉得新闻媒体人员相对冷血,没有什么人情味。而唯有两者深入结合所产生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状态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8]。
(三)持续又及时的报道
突发性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为了最大限度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相关人员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观众出于同情等心理,也很想知道事情的进展,如受灾的群众是否已经脱离危险、他们是否有足够的食物、是否能有安歇的地方等。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媒体人员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持续及时的报道,以便能最大限度避免中途中断而导致社会恐慌程度蔓延的后果。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守团结一致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向受众报道事情的处理经过,其间尽量多塑造一些正面话题,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社会大众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另一方面要紧跟党与政府的步伐。媒体应该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准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向社会大众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信息,促使群众关注的焦点从突发性事件本身所携带的负面影响上,转为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上,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性事件所造成的公共危害,减少社会大众的恐慌情绪,为日后有效预防这类事情发生提供有力的支持[9]。
(四)注重安抚公众的情绪
在对突发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要适当注重对公众情绪的安抚。对于部分群众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过激行为,媒体人员要抱有高度的理解,并采取适当的方式降低其抵抗情绪,而非只顾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丝毫不顾及他们的心情。换言之,新闻媒体的报道要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在灾难中受到伤害的群众切身体会到来自国家与普通群众的温暖,从而心中升起战胜眼前困难的勇气。对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落实情况,媒体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报道,以便能最大限度加快社会秩序的恢复。新闻工作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突发性事件给群众带来的严重影响,在进行报道时,要自觉承担起舆论监督作用,向受众传递正确的观念,科学安抚受伤群众的焦虑情绪、沮丧情绪等,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为维持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新闻事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自觉负担起教育群众的责任,利用媒体所独有的优势,启发公众从多个角度思考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何应对、如何落实所制定的策略等,做到既能正确把握社会的舆论,使群众能相对理智地看待突发性事件;又能总结出科学的经验,为降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构建和谐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助力。此外,新闻人员要注重对报道经验的积累。每次报道完毕以后,要运用多种工具积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出现的不足,通过学习新知识、向优秀人员请教等方式进行科学的改进。新闻事件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新闻人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时刻注重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10]。
五、结语
突发性事件对于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对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人员要做到客观而公正,充分而及时,准确把握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倾向性,注重对公众情绪的安抚,以便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舆情早日恢复稳定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悦.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策略[J].青年记者,2021(16):50-51.
[2] 马桥桥.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舆论引导机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 11(13):53-54.
[3] 李金聪.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如何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 11(13):138-139.
[4] 杨瑾.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的倾向性[J].今传媒,2022,30(3):153-156.
[5] 胡箫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5):127-129.
[6] 邵俊琴.突发性事件报道如何把握新闻倾向性[J].中国报业,2019(13):72-73.
[7] 王明阳.试论突发性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1):75-76.
[8] 黄璐.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4):91-92.
[9] 吴蔚.浅析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5):79-81.
[10] 尉译心.情感倾向分析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7):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