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报道策略分析
2022-04-29李躬亿
李躬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推动乡村振兴行动,我国新闻业应当注重于乡村振兴思想下的农村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帮助政府部门高效快速解决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够促使社会群众对于农村发展具体情况具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农村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行业应当在党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方针带领下开展工作,全面观察报道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细致报道,以此体现出新闻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报道发展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报道基础原则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农村报道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新闻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农村报道;乡村振兴;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在新闻报道时应当注重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传统媒体领域。同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注重新闻信息的质量,以此保证媒体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舆论引导作用,帮助社会群体表述自身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媒体行业应当积极开展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在媒体形式创新融合、舆论环境复杂化以及信息交互传播广泛化的背景中遵循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开展农村新闻报道,帮助农民群众表达心声。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报道发展现状
(一)农民群体情况报道较少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起步相对较晚,且具有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因此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热门讨论的话题。但是有关于农村地区发展问题的相关新闻在不同新闻报道中具有不尽相同的侧重,通过对相关新闻报道分析后能够发现,大多数农村新闻主要以农村整体角度进行报道,其中小部分以农业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只有极少数新闻以农民群体为主要报道对象。因此不难发现,现阶段农村新闻媒体重点关注农村地区整体建设情况,而对于农民本身、留守儿童以及留守老人等群体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这一现象也导致研究热点和发展议题在少数派群体中缺失了话语权。应当注意的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对象是农民本身,其中不仅指代农业种植人员,还包括其子女、父母等相关群体,农村报道只有明确新闻对象才能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农业经济相关新闻报道不足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与发展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国家综合实力。从新闻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建设发展以及社会系统变革优化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农村新闻报道完善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十分关键的问题。乡村振兴中明确强调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因素已经是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现代化农业转型中重要因素。现有农村报道中涉及农村电商、新媒体融合、经济创新等新闻内容,但是此类新闻报道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尚未形成完善健全的报道体系,因此仍需要人们重点关注,利用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新闻报道。
(三)新闻报道形式相对单一
乡村新闻传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乡村内部信息传播与乡村外界信息传播。在乡村新闻传播时,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信息的响应度与接受度能够有效反映出乡村新闻报道的效果。但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相关新闻报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播形式相对单一。乡村新闻传播中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涉农传播,因此涉农传播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从农民群体角度看待问题,利用平实有效的、农民群体能够快速接受的新闻传播形式展开报道,以此抓住农民群体真实的心理情绪。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涉农报道在实际工作开展时依旧使用传统报道形式,其中图片新闻、H5页面以及聊天对话框等新型新闻报道数量极其稀少。但是,图片、数据展示等形式的新闻报道更容易吸引农民群体的关注和了解,且与传统文字形式相比更能展示乡村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情等,促使农民群体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内容。因此,我国农村工作报道在报道形式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创新空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报道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村新闻报道工作不仅需要坚守“客观理性、真实全面、有效及时、新闻价值”等新闻媒体基本规律,同时必须遵循“以农民群体为重心”的核心原则。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工程中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也是乡村振兴中的切实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效果的最佳衡量者[1]。因此,坚持农民群体的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能够顺利正常开展的基本原则。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数量众多,农民群体理应成为新闻媒体主要报道的对象,这一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且随着乡村振兴工程逐步推进实施,各项农村建设工程逐渐开展,能够直观有效地反映农民群体生产发展情况的农村报道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央视新闻节目《焦点访谈》将农村地区宣传工作转化为利用新闻形式进行专题报道的方法,使得新闻主题事件化,报道人物故事化,事件过程凸显人物特征,且新闻事件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农民群体为中心,从而有效凸显了新闻报道的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不论报道农村问题或是农业问题都需要明确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真实想法与诉求开展报道工作。农村新闻报道就是讲真事、讲道理、讲思想、讲人文情感,以此才能有效打动受众群体的内心,从而将道理灌输给村民,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2]。农村新闻报道需要关注农村地区真实事件,如农业生产、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系统建设、贫困人口等问题,利用真情实感将农村地区具体发展情况真切地展现出来,使得农民群体能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关心关怀,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
对过去的农村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一段时间内农民群体并没有在农村新闻报道中体现出其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相关信息获取数量相对较少、未能以农民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农民相关话题探讨度较低、农民形象和报道内容不符合等。这种不良的新闻发展局面必然需要进行整改,只有将农民群体的主体地位有效凸显出来,才能进一步明确农民是乡村振兴工程中建设、实施、治理以及收益的主体,从而使得农民群体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与关注,能够在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收获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报道策略分析
乡村振兴相关新闻报道是农村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地方媒体部门在坚持以农民自身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下,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深入到农村基层中了解农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3]。新闻记者应当融入农民群体中,对乡村振兴政策具体落实进程进行有效报道,对农村地区发生的改变进行详细了解,以此向社会展现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进而促进农村地区与外界社会间的互动交流,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村的目的。
(一)对乡村振兴政策进行科学解读
媒体部门想要真实报道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的实际落实情况,需要对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进行深刻解读。相关报道记者应当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基础理论与具体执行等内容进行正确报道与内容讲解,对相关政府部门人员进行及时采访座谈,对政策实施的目的、意义、进程以及有效路径等进行全面剖析,以此帮助农民群体快速了解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实作用。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的时代性建设工程,需要我国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因此,乡村振兴具有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其中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民俗文化、乡村产业、农业经济等多维度内容。开展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农村地区与乡村价值,其中蕴藏的具体内容和价值意义等需要媒体部门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进一步凸显新闻媒体的“传声筒”功能。
(二)加强新闻报道的广度与精度
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战略工程,其中不仅涉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同时更包括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医疗教育、交通建设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媒体部门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出现工作偏失,则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失真、失衡等问题,进而导致人们对于新闻报道产生质疑和不信任感。媒体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在社会报道中的影响和作用,利用纸媒优势深入讲解乡村振兴相关内容,提高农民群体认知[4]。例如,吉林省曾利用《吉林日报》对乡村振兴内容进行详细报道,其中真实讲解了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同时将报道视角进一步扩展,为群众讲解社会保障制度、乡村医疗建设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问题,对农村地区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报道,从而提高了农村报道的广泛性。媒体部门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报道的广泛性,同时还需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精确性,对突出问题进行精确化报道,以促进相关问题能够受到重点关注,进而达成快速解决的目的。例如,《南阳日报》曾以产业振兴为主题对南召县进行深度调查报道,利用全景式拍摄与深入走访调查等方法对该县网红地——国储林项目基地进行全方位展示,进一步展示了该县乡村振兴试验区、生态旅游区以及贫困示范区等项目的发展情况,详细精确的新闻报道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三)借助科学技术创新报道形式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媒体部门在开展新闻报道时应当注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新闻报道质量与效率。例如,在乡村风情展示报道中,可以借助无人机拍摄等技术全方位展示农村地区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等,使人们在观看报道时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实际建设成果。除此之外,媒体在乡村振兴新闻报道中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新闻报道效果[5]。例如,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部分危险地区进行相关报道时,可以借助智能机器人等进行深入报道,与人工报道相比,其不仅具有操作便捷、工作性能高以及信息精确等优势,同时还能有效保障新闻报道的安全性,进一步凸显现代化媒体报道的多样性特点。
(四)深入农村基层,从多角度报道乡村振兴故事
乡村振兴工程是我国针对农村地区发展建设制定的宏伟工程,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拥有覆盖面积广、内容复杂、影响深远等特征。因此,如何抓住社会公众的关注,有效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内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农村地区综合建设质量是乡村振兴报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各地区媒体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新闻报道模式。一方面,通过多角度进行相关新闻报道,以此加强农村新闻报道效果。各媒体部门在新闻报道时可以村屯为基本单位,认真调查其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实践新闻,以此展现农村地区真实的发展状态,提高基层群众对于乡村振兴工程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从小切口进行新闻报道,以此拉近农村地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媒体人员需要深入到农村环境中,对其中的细节琐事进行有效掌握,同时注重倾听群众心声,以此及时有效地获取真实资料,从而加强农民群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在认同感与理解[6]。例如,宁河区媒体部门曾在《宁河新闻》栏目汇总设置专栏项目,专门讲述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业科技研发等基层环境中真实发生的故事,以此引发公众思想共鸣,凸显乡村振兴的思想理念。
(五)融合网络技术,发挥新媒体作用
开展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在于针对主要群体进行有效调查了解,积极开展相关思想宣传工作以及政策落实工作。在融媒体时代,媒体部门应当注重媒体报道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创新融合,互联网、5G技术、智能手机等先进科学技术,导致新闻媒体行业发生了大幅度的转变,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方法、途径和模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为加强乡村振兴宣传报道效果,媒体部门必须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对媒体报道形式与内容等进行创新改变,积极探索农村报道发展路径与传播手段,以此保障新时代发展中乡村振兴报道能够有效保障群众的具体要求。传统媒体报告虽然具有更加全面权威的优势,但是其在传播空间和时间等因素上具有一定限制[7]。而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约束,媒体部门应当注重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在各主流新媒体领域积极开设官方平台,通过图片、视频、图文结合等形式展现乡村振兴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人们对于农村报道的了解兴趣,鼓励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同时增强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听取基层群众的心声与真实诉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宣传质量,强化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战略工程,其在实际开展中需要全民积极参与。媒体行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农村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的调查报道,同时借助先进技术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与手段,拓宽新闻报道的宽度与深度,促使群众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工程,以此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卜洪漩,尹子如.地方新闻节目在传播乡村振兴声音中的经验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2):74-78.
[2] 程媛,王嘉睿,王珂.乡村振兴背景下央视新闻直播带货研究[J].中国报业,2021(23):126-128.
[3] 陈卓.乡村振兴的新闻报道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1(11): 42-43.
[4] 房艳凡.浅析地方媒体乡村振兴报道的创新策略[J].营销界, 2021(Z5):46-48.
[5] 陈章,杨红,郎伯涛.乡村振兴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传播对策[J].中国报业,2020(10):20-21.
[6] 方勇涛.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编排策略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0(4):84-86.
[7] 宾阳.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报道策略[J].新闻潮,2019(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