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财务类教材创新开发的探索

2022-04-29姚祎

财务管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会职业技能证书

姚祎

摘要: “1+X”证书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第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推广阶段。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必须通过教材这一载体才能切实应用到教学环节。但是在财务类职业技能课程衔接嵌入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选用教材环节校企合作开发程度低、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教材形式单一等问题。在分析当前财务类多门“X”证书基础上,站在能力本位的角度,从课程体系出发,对接岗位职业能力,针对学情分析,对应思政教育,重构特色高职财务类的融媒体教材。

关键词: “1+X”证书;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0 引言

为了建成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2019年1月,全国教育大会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职教二十条”),制定了一系列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职业教育相关制度标准、提升企业参与办学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政策,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院校的毕业学历证书称为“1”,针对岗位类别和岗位要求的技能等级证书称为“X”。通过“1”和“X”的结合,校企联手 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1],打造“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的闭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材满足专业职业技能要求的编写水平,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新时代财务类职业教育发展内涵

在“职教二十条”的要求下,2020年,教育部又出台《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程教材要内容先进、强调实践技术,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2]。2021年,教育部再次进行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修改,特别是将“大数据”技术加到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名称前,更加体现职业教育要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截至2021年年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共四批项目,第一批取得“1+X”职业等级技能证书的中、高职毕业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但是在目前的职业技能培养及考证培训过程中发现,教材差异冲突问题较大:会计专业课教材无法涵盖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教材内容与“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不能具体对应。因此,研究在“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过程中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将财会行业的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及时融入进高职财务类专业教材中,在内容遴选、载体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财务课程特色教材的开发,通过教材内容和会计行业岗位的对接重构高职财务类课堂的教学,优化财务课程结构体系,更好地实现培养一专多能财务技能人才的目标。

2 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教材使用的现状

2.1 开发主体单一,企业参与程度低

目前,我国各类出版社几乎均涉及高职财会类教材和教辅用书出版,这些教材多以高职院校的教师或院校、课题组依据《会计法》 《企业会计准则》等编写为主,企业在编写开发教材的活动中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和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在逻辑和教材使用上无法对应体现企业实际会计岗位的具体要求和业务流程,这导致学校教学和企业应用的不衔接,最终变成“教”“产”两张皮,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堵点。

2.2 教材的知识能力和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脱节

新时期,会计行业的升级转型加速,财务机器人的推广及应用、大数据与业财一体化的融合、会计从核算向管理的转型在即,单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财务岗位应用脱节等现实问题。财会不仅是一项技能还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2021年,职业院校(高职阶段)向社会输送财经商贸大类毕业生约700多万人,财会类毕业生约占其中的30%[3],但是传统教材的章节、项目、模块仅是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做总结归纳性的完善,不能做到立足岗位要求、结合当前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做到根据实际财务岗位核心技能需要的全面重构和修改。即使编者沿袭前人教材中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的结构,也不能从实际出发总结、提炼实际会计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工作的技能和知识,最终无法满足日益转型的会计职业需要。

2.3 展示形式以纸质为主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一系列操作依靠抽象的文字和图片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在实操细节中遇到的问题和会计信息传递环节的步骤,各类教材介绍的详略和重难点均不一致,特别在会计行业出现的智能化的新技术、管理型的新要求、业财融合的新标准后,财会知识技能更迭速度进一步加快。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结合补充,就无法及时满足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教学需求,枯燥的文字甚至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后续阶段的学习。

3 “1+X”证书制度下财务类职业教材的要求

实行“1+X”证书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参与办学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代表职业岗位技能的“X”直接加进学历“1”的课程体系,而是应该进行双方融合,完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必然要对接新技术、新要求,顺势进行重构和改革,以弥补学历教育在针对性、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上的不足[4]。自取消会计证后,教育部、人社部认证的、财会类行业企业颁发的财务类“X”职业等级技能证书成为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有力证明,多项“X”技能使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更加顺利。职业院校教材的内容涵盖职业行业等级技能证书中要求的企业财务岗位职业技能,才是立足岗位真正做到课程、教材与财会实际岗位对接。

高职财务类课程中,课堂授课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也应该在“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内容改革中做出相应的改革。第一,教材内容必须打破传统财会学科的局限,要引入现代化数字工具,与时俱进地反映会计行业的实际岗位和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教材是社会精神意识和主题旋律的直接体现,职业教育中不仅要体现职业技能,也要体现对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意识形态、爱国教育、道德价值观、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想层面的教育;第三,作为“X”职业技能和学历知识的衔接,教材的任务目标应是在财务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智能类岗位职业技能的各项标准,分解并一一对应进财务类相关课程,辅助任务式教学的开展;第四,大数据时代下,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进入课堂,生硬的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财务类实践性较强课程的需要,数字化融媒体教材更能帮助学生生动的理解和掌握财税知识和技能。

4 “1+X”证书制度下财务智能化教材开发的建议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融合并非把大数据相关课程全部融入会计课程中,而是需要结合会计专业传统核心课程,先解决好数字化问题。学生需 要体会数字化会计信息数据的来源,企业的数字化、智能财务相关“X”证书正好符合需求。因此 ,为了夯实 财会类专业  学生在当前社会智能数字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与“X”证书企业携手探索高职财务类教材的开发创新。

4.1 多主体共同开发,完善财务职业课程教材标准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5],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增强专业教材的实用性[6],以“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为契机,打造由学校构建会计主体知识,“X”企业出台会计岗位要求,政府或会计行业对标会计技能的共同开发教材模式,见图1。

根据财务智能化课程多主体共同开发模式,成立由学校一线教师、企业财务岗位负责人、政府或会计行业协会人员共同参加的教材编写委员会;针对目前“X”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中体现的会计岗位职业需求,归纳出新型工作岗位,如智能总账会计、大数据绩效会计、大数据营运会计、智能纳税会计、自动审核会计,总结每个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形成各主体课程;根据工作内容划分出详细的财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领域,由学习领域制定出对应各财务智能化课程的教材标准。

4.2 贯彻会计职业道德,落实课程思政

高职财务类教材是为培养各类企业技能型财务核算人才、办税人才,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人才等的直接 载体,通过在教 材上呈现的反面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贯穿中国会计历史的发展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因此,编写教材时,应在拓展延伸、案例思考等环节要考虑对课程思政的融入,在财务类教材中形成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的内容展现。例如,在《基础会计》教材“认知会计”部分介绍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时,不仅要介绍西方借贷记账法的形成过程,还要介绍我国自西周时代就出现的司会职位、龙门账和四柱清册的出现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展现我国会计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有关“财产清查”部分,介绍财产清查的意义,利用典型出纳贪污等案例的警示,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在“财务报表”部分,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过程,利用传统手工账编制步骤的计算案例,培养学生的刻苦认真的劳动精神。

4.3 知识能力协同职业能力,重构教材内容

当前已获批的财务智能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包括“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对《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分析后发现,上述财务类等级证书主要针对的是不同岗位的财会应用技能。

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主要对应中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三大工作领域分别为财务单据、财务核算、纳税申报。其下又分为6项具体工作内容:票据整理及录入、多行业财税核算及审核、财务云智能技术应用、增值税及附加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社保费计算及申报。还利用审核等流程规定了财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

因此,在高职财务智能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就要考虑“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工作领域,进而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对财务共享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吸收、融合和应用。由财务共享的三大工作领域分别对应具体课程的教材,以六大工作内容为基础构建三门教材的具体工作任务,根据“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对财务共享各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素养结合具体案例展开任务式教材编写,在教学课堂上就实现真正的“课与证融通”。用“X”证书对标工作领域,以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学习要点转换为教材知识,做到知识能力协同职业能力,重构教材内容。

4.4 借助信息手段多媒体技术融合,创新教材形式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也是课堂教学活动最有力的辅助,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将财会职业的各岗位里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转化为文字的表述,还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此外,还必须考虑将财务智能化过程中要求的各种实操内容展现出来。

及时在纸质教材中添加融媒体元素等数字化交互技术,例如,在对应知识点中添加二维码,使学生可以扫码观看该知识点的教师讲解视频、动画或者实操流程的演示视频,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机App答题并及时查询解析,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真实掌握情况。创新教材编写一方面用数字化资源使枯燥的会计实操理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预习和复习;另一方面,数字化资源无须经过层层实物审查程序,能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保证学生能随时学习最新的财税知识。

5 结语

新时代下,财务工作内容已经转向业财融合和管理会计。借助职业教育的“1+X”证书制度在各职业院校的开展,变革财务智能化教材的编写理念,既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职业教育的与时俱进[7],既落实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拓展了财务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培养了财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利用教材做到真正所学即为所用,把平面的纸质教材变为立体的“声、形、图”结合。在课证融通的过程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财务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以志.健全1+X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09-113.

[2]牛军.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教材开发策略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6):18-19.

[3]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2):25-30.

[4] 姚振.教育部普通专科分专业大类学生数[EB/OL].(2021- 08-30)[2022- 01-16].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0/quanguo/202108/t20210831_556335.html.

[5] 陈瑞发,兰虎,曹建波,等.1+X证书制度下中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类教材开发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5):34-38.

[6]曾天山,马建华.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5-9.

[7]张悦.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7):90-94.

猜你喜欢

财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