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全看懂
2022-04-29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
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
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
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
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
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
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
·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
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2020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
·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
·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
·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
·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
——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在2021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
·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
·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
·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
·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
·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
·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
·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
·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
·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
·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提高优抚标准
·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
·严格药品疫苗监管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加强养老服务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勇创佳绩
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
·创新城乡基层治理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
·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
·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2021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2022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
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2022年发展目标任务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
·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
·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2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
·2022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2021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预计2022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2021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2022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2022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
·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
·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
·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2022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
·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
·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
·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
·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继续扩大市场准入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
·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尊重市场规律,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
·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
·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
·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六)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结构,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
·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
·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
·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
·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
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
·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积极利用外资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
·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
·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
·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信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重视社会心理服务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
·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