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科普语篇的课程要素特征及教学设计

2022-04-29王晨露

教育视界(外语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有助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科普语篇阅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六要素整合的英语科普语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详尽研读语篇,把握科普文本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激活主题词汇、梳理文本结构、探究深层内涵、发展辩证思维等步骤设计六要素整合的科普语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六要素整合;英语科普语篇;阅读教学

*本文系2021年度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专项课题“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CERA2021Z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在实施课程内容时,教师应把六要素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设计一系列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最终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阅读是学生接触不同类型语篇、获得语言输入、获取知识信息和发展关键能力的主要途径。科普语篇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比重,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时,由于其术语较多、话题新颖、结构多变、语言严谨等特征,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和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如何在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理念下提升科普语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科普语篇的特征,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讨指向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科普语篇阅读教学之道。

二、科普语篇的课程要素特征

科普语篇指为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而简化了的科学类文本。科普语篇的教学属于内容语言融合教学(CLIL),可以让学生学会在某一学科情境中真实地使用语言,理解语言的社会属性。教师应整体把握科普语篇教学内容的六要素特征,开展有侧重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其一,科普语篇涵盖的主题丰富、类型多样。科普类文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子类别:文学类和非文学类。文学类科普文本包括科学小品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诗歌、科幻小说等;非文学类科普文本主要包括科普说明文,如对实验、产品、发明等进行介绍与阐释的文本。一般情况下,当提及科普语篇时,主要指有关自然科学的科普类说明文,即狭义上的科普语篇;但广义而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包括在科普语篇的范畴之内。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科普语篇。从主题范畴上,可以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类的科普类文本;从语篇类型上,可以科普类说明文为主,兼顾文学类科普语篇,从而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素养形成提供载体。

其二,科普语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等特征,通常使用客观、准确的措辞,使文本清晰、精练、合乎逻辑。例如,用名词化的手法来描述一些抽象概念,用被动语态来表现客观性,用非谓语动词代替从句来凝练语言。但由于肩负着向非专业读者传递科学信息的任务,科普语篇需要考虑如何使文本易于理解。因此,在处理科学概念时,通常会避免过于生僻的专业术语,将其替换为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近义词,或配有简明易懂的解释,通过比喻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适当的学习策略,分析科普语篇的词汇特征,认识科普语篇严谨科学而又简明易懂的语言风格,帮助其克服对科普语篇的畏难情绪。

其三,科普语篇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和主题内容遵循特定的语篇展开模式。科普类说明文有四种常见语篇模式:(1)“一般—特殊”型,该类型语篇又可分为“结论—例证”型和“总论—细节”型,前者首先呈现结论,接着给出例证,后者首先描述全貌,接着阐释细节;(2)“问题—解决”型,此类语篇先描述情境,呈现该情境中待解决的问题,接着提出解决方案及对解决方案的评价;(3)“虚假—真实”型,此类语篇先呈现他人观点,接着指出这些观点的不妥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4)“匹配—比较”型,此类语篇用于比较说明两种事物或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值得注意的是,这几种模式并非相互独立、相互排斥,部分科普文本可结合两种或多种语篇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分析语篇脉络,把握科普语篇的宏观结构。

其四,科普语篇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其交际目的主要是向普通人群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关注通常出于科技可以为其生活带来的变化,而非专业需求。因此,科普写作往往侧重于介绍某项科技成果或科学发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积极影响。此外,由于作者并非生活在文化真空,因此不可避免地受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并将其文化观念有意或无意地传达给读者,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例如,使用一些富含情感色彩的词汇,对特定信息反复强调,使用第二人称、疑问句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普语篇在特定主题语境下的交际目的,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分析文本写作手法,透过语言表象把握作者态度及写作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跳出作者的态度预设,辩证思考生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师在科普语篇阅读教学中应基于特定的主题语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篇类型意识,拓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尤其是语篇和语用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学习策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科普语篇的特征和功能,兼顾内容、语言、认知、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科普语篇的阅读教学设计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语篇Smart Homes to Make Life Easier为例,尝试进行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解读文本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语篇为科普类说明文,围绕“未来”这一单元主题,介绍了未来智能家居如何改善、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其前景表达出期待与希冀。通过介绍智能家居为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的种种便利,语篇旨在使读者领略科技的发展及其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智能技术的发展。文章主旨明确,结构清晰,语言兼具科学性与平实性。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段以问题开头,引发读者思考,提出当下家居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并指出未来智能家居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此类问题,改善居住环境,由此引出本文主题。第二至四段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从设备控制、健康监测、问题预警三个方面介绍了智能家居如何便利人们的生活。末段总结全文,指出智能家居并非幻想,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实现,由此揭示了作者对智能技术的乐观、积极态度。全文采用第二人称,通过对话感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文章配图为城市远景和无线局域网标志的组合,充分体现了该语篇科技与生活的主题。

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六要素出发,在调动学生已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的典型结构,分析语言特征背后的语用内涵。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其学习兴趣,通过问题链等形式搭建支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据此,教师预设具体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列举未来智能家居的功能,判别文本的逻辑结构并描述“问题—解决”型和“一般—特殊”型结构的具体特征。

2. (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获取智能家居相关词汇表达,阐释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并以此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看法及目标读者;对智能家居给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表达对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3. (语言技能、学习策略)通过略读、扫读等认知策略获取信息,通过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知识,在小组内使用交际策略合作完成推理判断;综合运用读写技能完成科普语篇仿写任务。

(二)激活主题词汇,进入主题语境

在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下方城市远景与无线局域网标志相组合的配图,鼓励学生通过“看”图片等非文字信息预测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引出“科技与生活”这一主题语境。

接着,教师呈现语篇标题并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的核心词smart,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smart这一关键词的思考,激活其与主题语境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What does ‘smart usually mean? Does it have any other meanings, for example, when we say a phone is ‘smart?”等。

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 ‘smart house can do?”,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调动与智能家居相关的主题词汇: technology、button、machine、switch、energy、power等名词;monitor、maintain、interact、self-check、self-regulate等动词;automatic、intelligent、convenient、environment-friendly等形容词。学生从而激活已有语言知识,快速进入“科技与生活”这一主题语境,为阅读语篇做好准备。

(三)梳理文本结构,内化文本内容

首先,学生进行第一遍快速阅读。教师通过问题“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引导学生获知语篇主旨大意,检验预测是否准确;通过问题“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How can the text be divided?”引导学生厘清段落大意,并据此将文章划分为导入(第一段)、主体(第二至四段)、总结(第五段)三个部分。

接着,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the order of each paragraph can be changed?”。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对段落重排顺序并对各个排序版本进行比较,从而思考各部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未来智能家居是为了解决现存家居生活中的问题而诞生的。因此,语篇整体上为“问题—解决”型的科普类说明文,三个部分顺序不能颠倒;而在介绍解决方案时则采用了“一般—特殊”型的语篇结构,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属并列关系,顺序性并不强。在学生理解文本结构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科普类说明文的常见结构,以便学生在未来的阅读或写作中进行迁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锻炼略读等阅读技能,获得有关科普类说明文的一般性语篇知识,提高语篇类型意识。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详细梳理各部分内容。对于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peoples daily life? How can they be solved?”引导学生把握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主体部分包含由小标题引导的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智能家居的三个方面:智能控制、健康监测、安全预警。分析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见图1)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对于第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从过去与现在、早上出门前与晚上回家后等维度分析智能控制如何便利生活;对于第二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文中列举出的两种健康监测家具如何为人们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并通过问题“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possible ways of health checking in a smart home?”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于第三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文中的两个例子,并说明这一预警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在分析总结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How is the prospect of smart homes?”帮助学生把握关键信息。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问题或关键词的引领下快速定位,获取相关信息,即学会运用扫读这一阅读策略,获得智能家居生活这一主题语境相关的语言知识输入,并学习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

最后,教师创设情境“Suppose you are living in such a smart home”,通过问题“Can you describe your day from getting up to going to sleep?”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语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内化语篇内容和语言知识。

(四)探究深层内涵,把握语篇特征

对语篇进行基本解读后,教师带领学生对科普语篇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问题“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mart home? What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Whos the target audience of the text?”,引导学生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判断作者态度、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学生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词汇可以发现,在描述智能家居时多次出现积极含义的形容词,如secure、comfortable、healthier等,从而得出全文语调积极乐观,作者对智能家居持赞扬肯定态度的结论。基于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学生可知该语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介绍智能家居这一科学产品及其积极影响。基于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内容贴近生活的特征,学生可以推断本文的目标读者并非专业科研人员,而是普通大众,也是智能家居未来的使用者。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How does the author achieve the writing purpose?”这一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普类说明文的语用特征,以达到在未来的阅读中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通过“Why are questions us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Which pronouns are mainly used in the text and why? 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hree aspects?”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如表1所示的科普语篇常见的写作手法和功能语言,认识到科普文本往往通过这些手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思考,并使文章易于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深入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语篇类型意识,了解这一语篇类型通常的交际目的、目标读者、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

(五)发展辩证思维,巩固迁移所学

对语篇进行深入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互相采访,讨论“Do you want to live in a home like this and why? Do you think there may be some possible disadvantages about living in a smart home?”等问题。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与文本不同的角度思考智能家居这一主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科技的多面性,学会以多元的视角看待事物。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How do you understand‘the home of tomorrow is already the home of today?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并进一步追问“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echnology? How should we treat technology development?”,促使学生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明确科技应当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完成口头产出,加深对科技与生活这一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更多有关未来生活的信息,选择任意一个主题(如智能教室、智能公交、智能商店等)仿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简短说明文。通过这一产出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语篇知识、语用知识,并自主获取更多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读写技能,迁移所学,形成新的产出。

四、结语

指向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科普语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六要素整合的科普语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一系列指向科普语篇的典型结构和语言特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全面提高英语科普语篇阅读能力,助益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此外,教师还应基于特定的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对科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冀小婷,代俊华.“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 教学与管理,2018(19).

[3]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杨信彰.英语科技语篇和科普语篇中的词汇语法[J]. 外语教学,2011(4).

[5]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

[6] Dalton-Puffer, C. Content-and-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From Practice to Principles?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31).

(王晨露,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邮编:210097)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