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应对分析

2022-04-29孙海丽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闻编辑媒体融合

孙海丽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型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传播生态格局重塑,媒体界限逐渐消弭,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分发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各类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使新闻编辑业务走向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转变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信息传递者,新闻媒体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本文阐述了媒体融合趋势的背景,分析了媒体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转变,探讨了媒体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应对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闻编辑;业务变革;媒体融合;应对研究

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和粉丝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快速发展,新媒体受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呈现信息过载和受众注意力分散等特征,网络新闻领域也被新闻泛化、社会泛娱乐化等现象覆盖,促使新闻编辑必须要在编辑系统、素材收集、审核技术、采编一体、媒体融合等方面重构业务形态,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最优质的新闻产品。

一、媒体融合趋势的背景与原因

(一)背景:媒体融合是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必然要求

媒体的传播网络是国家的“强力意志”,是实现生产控制和社会控制的基础性工具。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即时性和传播广泛性等特征,使党的新闻媒体工作必须按照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创新技术、手段、业态、理念和体裁等,从而增强新闻导向性和舆论引导能力,构建互联网舆论主阵地。要持续推动新媒体传播技术和传播介质的融合发展,广泛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要求。

(二)原因:需求侧角度

第一,受众的信息需求和盈余认知被激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使精英阶层信息资源配置的扭曲现象和传受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被打破,使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分布、权力格局和意识规则被颠覆。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普通受众信息资源的传播与操控能力,并激活了分众化背景下受众的资源获取需求和信息获取偏好,信息的广泛分享使受众闲置的盈余认知也得到展现,网民的信息操控潜能和信息传播主动性被唤醒。

第二,受众成为利益斗争和谈判的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受到主流媒体舆论传播的约束,依托于现实需求对其进行自定义重构,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自我情感相结合,通过多维互动的沟通交流实现裂变式的信息传播,从而获得自主创造信息的快感。移动互联网为精英和平民提供话语博弈的场所,不同力量在统一场域相互交流,使新媒体转变为多元化的公共论坛,受众成为个人利益斗争和谈判的主体,精英阶层难以在网络空间内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受众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回归。

第三,受众需求变化。新媒体的受众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环境下独立分散式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特性的社会群体。单一信源的传播范式无法满足受众“我思、我疑”的信息需求,获取受众的价值认同与建立情感链接成为当前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趋向[1]。

(三)原因:供给侧角度

第一,媒介的危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使人类的生活连接发生改变,强化了社会的交互连接力量,并作用于媒介领域的各个环节。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交叉接力的特征,信息扩散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得以重构。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信息内容的不统一性、审视视角的全方位与信息要素的缺失性为传统媒介带来危机。

第二,媒体的危机。传统的媒体形态具有明显的商业化特征,主要依赖分层级、分区域的媒体传播管理模式,所以具有分散性、阶级性、政策性垄断的特征。这一管理模式会加大经营成本,使信息分布和资源分配极度不合理,造成媒体生态的马太效应。新媒体技术使以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中介的“媒体角色”的作用和价值被重构,并成为网络分享经济下的重要参与者。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主流媒体的舆论价值被边缘化,为媒体的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第三,媒体人的危机。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体呈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传播手段的丰富性,使受众从被动依赖转变为主动诉求,大量自媒体人的出现为新闻的编辑与传播提供了更为多样全面的选择,新闻媒体的从业门槛降低,为专业的新闻编辑人员带来生存危机。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还要面对工作中技术化转变的压力,必须要加快自我提升才能实现职业转型。

二、媒体融合下新闻编辑业务的转变

(一)编辑业务的技术取向优于价值取向

媒体融合趋势使新闻编辑业务的基本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当前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逐渐弱化,易被舆论风向控制,导致技术取向优于价值取向,服务社会公众的精神被弱化。因此,面对媒体融合趋势,新闻编辑要重新审视在媒体领域的价值定位,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追求[2]。

(二)新闻编辑业务呈现数字化、集约化、全民化特征

媒体融合发展使传媒行业的多种形态在同一媒体平台相互渗透,新闻编辑业务的信息编辑、设备使用和新闻生产等环节更加集约化,推动了新闻传播内容的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媒体融合使多元信息内容的新闻产品通过数字技术的加工与处理,在呈现方式和组织模式上逐渐融合,从而形成了数字化的融合新闻生产模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为多维互动传播,形成了传受一体化的传播网络,使新闻编辑的变革呈现全民化的新闻生产新趋势。媒体融合使传统的新闻编辑运作机构和经营模式日益式微,从而构建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使集约化、多元化、数字化的新闻编辑模式成为当今新闻生产的主要趋向。

(三)受众的个体特质检验新闻编辑主体的自我适应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大众传播和广泛传播的特点,因年龄、职业、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受众呈现选择自主性和选择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对新闻内容的需求程度和观看选择差异巨大,所以新闻编辑业务必须要围绕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展开,不断克服受众群体多、散、杂和隐匿等问题。通过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状态和社会语境可知,受众不仅具有聚合和分层的群体特征,而且还具有分化的个体特质,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目的、动机、情感和需求自主选择新闻内容,所以需要新闻编辑在聚合与分散的多变形态中主动适应受众的趋向特征[3]。

(四)促使新闻编辑业务的数据整合和媒体特色不断变革

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为新闻编辑业务提供海量的信息和多种信息传播渠道,新闻媒体的节目开发、编辑素材、站位高度、资源供给等都有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媒体融合使新闻编辑业务的数据整合成变革的第一要务,通过网络信息的高度整合筛选关键信息,将新闻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各项细节以逻辑化和系统化的形式展现,为受众带来全景式的新闻报道。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使新闻编辑业务更具媒体特色,摄像机拍摄信号的同步实时回传、内容推介算法与信息交互模式为新闻编辑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创新和拓展空间,并扩大了新闻信息内容的社会化辐射范围,使新闻内容的生产更具社会普适性。媒体融合也推动了新闻编辑重新认识自我并建构话语体系,以充分深化新闻媒体特色。

三、基于媒体融合趋势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应对与创新路径

(一)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新闻编辑系统,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大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开发新闻编辑信息系统,对新闻编辑的专题策划、采编与加工等环节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新闻编辑信息系统应具备新闻专题策划、信源汇总、检索、订阅与个性化推送等功能。还要搭建新闻编辑信息系统下的素材库,素材库要囊括多语种、多专线、多网站的素材稿件,并将各类素材稿件分类汇总,进行标签标记以供编辑人员随时检索。新闻编辑素材库要建立滚动式存储方式,通过底层硬件云化的方式扩充存储容量,并引入清理机制按照业务需求及时对服务器存储进行增减。

新闻编辑信息系统要支持对信源内容的采集与编辑处理,根据终端渠道对新闻内容的封面图、标题与内容进一步细化,要具备新闻终稿的多平台、多渠道与多终端的发布管控,实现新闻推送稿件的一键发布、一键修改和一键撤稿。新闻编辑系统还要具备终端内容自动整合、终端版权管理、终端受众互动服务等功能,以满足新闻编辑人员的多场景采编需求,全面提升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通过开发新闻编辑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业务开展需求,还可以成为媒体行业与企业等的商业化信息编辑平台,以此优化新闻媒体的盈利结构,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媒体融合的进程,实现新闻编辑手段的变革[4]。

(二)新闻编辑业务应去粗取精,打通新闻数据收集的素材提供渠道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新闻媒体主要关注如何围绕编辑业务进行技术赋能、媒体赋能、信息赋能,使自身在舆论市场中实现突围。但在实际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传统新闻编辑业务与新媒体新闻编辑业务不相同、新媒体与母体相分离等情况,难以生产出精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极易受媒体舆论和信息技术的控制,导致新闻编辑业务的编辑理念、编辑导向、信源采集、渠道选择与节目定位发生混乱,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应转变思维,重新建构信源采集方式,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努力生产出新闻精品。

现阶段,在新闻编辑业务的专题策划与信息采集前应制订针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研讨方案,树立受众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平台论坛+直播”的形式挖掘与收集受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还可以围绕新闻策划专题制定H5网站页面,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为编辑人员提供多角度、立体、现实、生动的新闻素材。新闻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类终端载体的新闻数据、素材提供功能,打通“两微一端”素材供给渠道,以有效调动各个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优质新闻。

(三)主动拥抱5G技术,实现新闻采编的一体化操作

传统新闻报道的制作发布周期较长,需要前方记者采访和视频拍摄结束后,将新闻内容回传到编辑组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发布。如今,新闻的采编可直接在云端系统中一体化完成,前方记者可直接连接云系统,以直播保存的方式使另一端的新闻编辑能够实时记录和整理,在对新闻素材进行添加字幕、裁剪、转场、调色等精细化、智能化编辑工作后,就可直接发布到各个媒体终端平台,免去了新闻稿件多次沟通与加工的重复程序,抢占了报道先机,提升了新闻编辑效率[5]。

新闻编辑中心与前方记者的视频云传输和云制作虽然能提升新闻生产的时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高容量的存储、高精准的算法以及高度的传输速度和高清的显示效果,因此,新闻编辑业务要加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利用5G核心网络的传输路由,为新闻报道的前方记者提供5G流量卡和5G移动共享网络,以提高新闻素材的传输速率和视频清晰度。同时,新闻媒体还应持续加大对5G边缘计算技术的研究,测试与引进5G SD-WAN云网融合产品,尽可能实现将新闻编辑云系统下沉到移动通信公司的UPF节点,以为新闻编辑业务提供更具有实时性和带宽密集型的使用效果,不断推动新闻编辑与报道的数智化升级。

(四)变革新闻编辑审核技术,构建严格的新闻素材审核流程

新闻编辑必须严格保障新闻发布的准确无误,避免因错误或疏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现阶段新闻内容的传播与发布已经从纸质媒体转变为网、微、端、移、屏等多种载体的新闻媒体方阵,新闻素材形式多样,文字校对已无法满足新闻内容审核要求。对于视频或音频新闻内容而言,通常采用人工逐帧审核的方式,效率低下且新闻编辑周期长。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依托预警数据平台和网络舆论信息筛选、智能视觉算法等信息技术,对不良言论、有误信息、敏感人物、违规场景开展快速和精准化的审核,从而有效免去人工重复性劳动,防止因审核不全面导致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下降。新闻编辑业务还应积极运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体识别、OCR识别、信息自动化处理、DNA的底层算法等信息技术,搭建敏感人物库,挖掘大量敏感人物的照片信息,对新闻视频画面中的落马官员进行快速识别,精准定位不良信息穿线的时间段,第一时间剪辑去除相关片段,以充分保障新闻内容的政治性和严肃性[6]。

四、结语

媒体融合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载体、内容、终端相交融的过程,新媒体下受众需求与传播格局的改变,推动了媒体融合趋势的持续加深。新闻编辑业务必须围绕技术赋能和精品内容打造两方面开展双轮驱动与深度融合,积极运用5G、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编辑业务开展流程再造和结构优化,加快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和运营模式的融会贯通,不断催化融合质变,突显新闻编辑业务的一体化效能,全方位促进新闻编辑业务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顾玲.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173-175.

[2] 甘晓喻.论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J].中国传媒科技,2021(7):126-127+153.

[3] 陈媛媛.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探究[J].新闻传播,2021(12):155-156.

[4] 张智超.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转型分析[J].记者观察,2021(6):56-57.

[5] 秦凯风.媒体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发展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18):72-73.

[6] 田琳.媒体融合视角下我国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转型路径分析[J].记者观察,2020(12):21.

猜你喜欢

新闻编辑媒体融合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的新闻编辑理念创新探讨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探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