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好愿景出发 打造全新幼儿教育活动

2022-04-29马维

新教育·科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集体活动幼儿教育游戏

马维

【摘要】美好愿景,是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只有教师抱有期待,幼儿才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逐步成为拥有高品质的人才。所以,在展开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做好美育、劳育、德育等活动,健全幼儿教育的体系,使幼儿在形成美好行为习惯、人格素养中成就美丽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活动;游戏

集体活动存在的价值,是为了让幼儿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幼儿园是教师展开集体活动的主阵地。纵观当前的幼儿集体活动,能够看到,许多教师在设计集体活动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引导幼儿机械地参与游戏,致使幼儿只是无谓地消耗时间、消耗精力,不能获得成长。对此,在现阶段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时,教师也要基于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做好美育指导、劳育指导和德育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基于美育愿景,发展审美素养

从心理学的研究报告可知,四个月大的幼儿喜欢听钢琴的声音,一岁多的幼儿喜欢将目光聚焦在颜色鲜艳的衣服上,而两岁多的幼儿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色彩进行筛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也开始逐渐拥有对审美鉴赏的意识。但是,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积累的知识也较少,难以立足科学的角度,展开审美鉴赏的活动。对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有必要重视美育指导,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做好美育渗透[1]。

1.夯实基础,积累美的知识

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幼儿展开审美鉴赏、美术创造、音乐创编的基础,只有拥有夯实的知识积累,幼儿才能够“破旧立新”,丰富世界上美的元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基础美育知识的渗透,帮助幼儿积累更多审美鉴赏、美术创造、音乐创编的基础知识。但是,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渗透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单纯地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幼儿进行讲解,会占据幼儿的主体地位,降低幼儿理解基础美育知识的质量,对此,教师不妨借助游戏活动、情景模拟活动等,改良幼儿认识基础美育知识的方式,不断加深幼儿对美育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红色、黄色、蓝色时,教师便可以利用趣味情境的创建,改良幼儿认识色彩知识的方式。在活动中,教师先使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描述“幼儿园今天来了三个新朋友,让我们看看都是谁吧!”伴随说话的过程,教师顺势为幼儿出示三只颜色不同的小兔子,并命名为“红红”“黄黄”“蓝蓝”,使得小兔子的色彩与小兔子的名字一一对应。之后,教师为幼儿展示三个颜色不同的房屋,引导幼儿帮助小兔子回家,增强幼儿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在区分了红色、黄色、蓝色后,教师向幼儿设计“在这三个颜色中,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呢?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逐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自己喜欢这一颜色的原因。如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红色,因此红色给人非常热情的感觉,正好我也是一个很热情的人”,而有的幼儿则说“我喜欢蓝色,蓝色给我一种平静、平和的感觉”。这样,幼儿都可以在活动中增强对色彩的识别能力,并初步发展审美鉴赏的能力。

教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的指导,并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为幼儿进行美育基础知识的渗透,能够增强幼儿对美育基础知识的印象,使幼儿基于丰富的美育基础知识,不断增强审美素养。

2.问题指引,做好美的欣赏

问题是幼儿集体活动中的“常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问题当作是师幼沟通的桥梁,利用问题启发幼儿的思维,并透过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积累量等进行分析,从而为幼儿进行精准补足。在对幼儿进行美育指导中,问题也有了新的应用价值。在引导幼儿展开审美欣赏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欣赏的要点,为幼儿设计问题,促使幼儿在不断解答问题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对物品展开欣赏,从而逐步发现事物的美感。透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也可以为幼儿进行精准补足,切实地增强幼儿欣赏美的效果[2]。

以“美丽的扇子”的美术活动为例,教师便可以利用问题,指引幼儿的学习方向,引导幼儿展开审美鉴赏。透过对活动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了解扇子的构成、装饰,使幼儿可以自主利用材料,展开扇子的创新设计。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有限,接触的扇子也有限,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扇子博览会”的平台,指导幼儿对扇子的各种类型进行观察,为幼儿后续展开扇子的自主设计、创新制作积累经验。

教师以问题为线索,指引幼儿的思考方向,能够让幼儿沿着问题的提出思路,对事物展开针对性地审美欣赏,从而在逐一解答问题中捕捉事物的美,逐步形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享受美好生活。

3.动手实践,实现美的创造

教师对幼儿进行美育的目的,不单是要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是为了让幼儿拥有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在美育中,教师也不能单纯地进行美育知识的渗透,而是要为幼儿创建创造美的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创意设想变为现实。在幼儿完成美的创造后,教师再为幼儿搭建平台,鼓励幼儿展示创意设计的成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灵感来源,以便幼儿在相互欣赏中进一步积累创意设计的经验[3]。

比如,在“太阳的新造型”这一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幼儿展开自主设计、制作的活动,引导幼儿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美的创造。在活动中,教师先指导幼儿巩固用线条装饰的方法,为幼儿后续的创新设计奠定基础。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组合各种线条,为太阳添加光芒。在画出闪耀的太阳后,教师再鼓励幼儿为太阳加上装饰,如帽子、发卡等,让太阳的形象更生动、更灵活。当幼儿完成太阳造型的个性设计后,教师搭建平台,引导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太阳,并请幼儿讲述自己进行创意设计的灵感,以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之余,积累更多创造美的思路。

二、基于劳育愿景,强化劳动素养

优质的劳动教育,能够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强化劳动自觉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并锻炼审美素质、身体素质,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为了让幼儿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幼儿拥有幸福的人生,教师有必要重视劳动教育活动,弘扬劳动精神,让幼儿的身心都获得健康的成长。

1.趣化设计,诱发劳动活力

“玩游戏”是许多幼儿的兴趣,然而,大多数教师对游戏活动持有偏见,认为游戏活动是消耗幼儿精力的“罪魁祸首”,难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显然,这样的想法,弱化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组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正视游戏活动的价值,主动地为幼儿设计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自觉感知劳动的乐趣,从而诱发劳动的动力[4]。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我能行”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热爱劳动的自觉性。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简单地为幼儿介绍游戏活动的流程:第一关:穿衣服;第二关:整理桌面;第三关:整理书包。之后,教师再向幼儿解说每一关的具体要求,使幼儿清楚游戏的规则。紧接着,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场所的布置,增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感,使幼儿对未来的劳动游戏抱有期待。在做好准备后,教师组织幼儿依次参与游戏活动,并对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长进行记录。当全体幼儿都完成游戏后,教师统计所有幼儿的用时,对于用时最少,且全部达到标准要求的幼儿,将获得游戏的胜利。

游戏活动的创建,让幼儿劳动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幼儿也会自觉参与到劳动之中,积极地完成劳动活动,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劳动的自觉性,从而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可以积极地整理桌面、整理自己的书包。

2.集体合作,加快劳动进度

在组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时,教师能够发现,现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他们难以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较为复杂的劳动活动,如果教师坚持让幼儿独立参与劳动,势必会削弱幼儿的劳动热情,让幼儿从内心燃起对劳动活动的抵触心理。所以,为了加快幼儿的劳动进度,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让幼儿之间形成相互辅助的关系。但在分组前,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劳动能力、身体素质等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科学的原则,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更好地发挥集体的优势。

比如,在户外组织幼儿参与种萝卜的劳动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做好合作平台的创建,加快幼儿劳动的进度。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组织幼儿观察萝卜的外形,让幼儿对需要种植的蔬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简单地为幼儿渗透种植萝卜的基本技巧,使幼儿初步熟悉种植萝卜的过程。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直接判断出哪些幼儿的劳动技能较强,哪些幼儿的劳动技能相对较弱。随后,教师再结合幼儿的体能发育水平,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恰当地安排各个小组的成员,促使各小组中的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当分好组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到户外开展种萝卜的活动,使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加快种萝卜的进度。在幼儿种植萝卜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留心幼儿的表现,在遇到幼儿配合效果不佳、种植过程不顺畅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幼儿,对幼儿进行正向引导,从而切实地提升幼儿种植萝卜的质量。

教师先对幼儿的素养进行观察,再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为幼儿进行科学地分组,能够恰当地安排各小组的成员,促使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共同加快劳动的进度,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基于德育愿景,培养品德素养

受到传统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创设幼儿集体活动时,将活动的重点放在智力开发上,较少关注幼儿品德素养的发展水平,致使幼儿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难以享受美好的社会生活。在素质教育理念、幼儿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后,教师除了要对课程形式进行游戏化设计外,也应当关注幼儿人格品质、道德素养的发展水平,并明确德育的方向,建立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从而在全方位指导下,促进幼儿美好品格的形成,让幼儿真正地成长为拥有美好品质的人[5]。

1.细化目标,指向美好未来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教师都是基于活动目标上的各项要求,精细化安排活动的细节,从而在开展活动中,提升整个活动的品质,逐步达到活动目标的要求。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时,为了让德育的效果达到预期,教师也要事先做好活动目标的设计,明确幼儿美好的成长方向。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将活动目标当作评价的标准,主动以活动目标为参照,查看活动的效果,并基于幼儿的表现,为幼儿进行及时地指导。

例如,为了让幼儿形成讲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便可以透过活动目标的精准设计,为活动的有序实施指引方向。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对幼儿的品格素养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成长需求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幼儿的实况,随后,教师为幼儿设计如下活动目标:会说“早上好”“你好”等礼貌用语;知道打招呼、微笑等行为,都是礼貌性的行为,并愿意主动地与他人打招呼;初步形成有礼貌的言行习惯;懂得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人。

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前,教师先细致设计活动目标,再以活动目标为方向,恰当地安排各个活动的细节,能够引领德育活动的方向,在精准落实活动目标中,助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多样活动,形成美好人格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维持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动力。但是,在之前的德育活动中,许多教师仅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幼儿介绍高尚品格的内涵,难以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幼儿逐步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够始终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下,多方面感知高尚品格的内涵,从而逐步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

比如,在“诚实”这一美好品格的渗透中,教师便可以透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塑造美好人格。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呈现“诚实故事”,让幼儿了解小亮将哥哥的作品交给老师的过程。围绕故事情节,教师向幼儿设计“在获得老师的表扬后,小亮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当大家都推荐小亮参加比赛时,小亮的心情怎么样呢?”等问题,让幼儿基于小亮的故事出发,初步认识到诚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再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呈现两个情境,如情境一:小龙将同伴的笔盒弄坏了;情境二:小明有一道题不会做,就偷看了别人的。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也要为幼儿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幼儿在不断交换意见中,逐步完成对诚实品质的内化。

总而言之,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循序渐进中逐步积累的。所以,在展开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应当以“让幼儿享受美好生活”“使幼儿形成美好品行”为出发点,进行幼儿集体活动的优化,积极地做好美育、劳育、德育等工作,以便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幼儿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朱敏.呵护成长 因势利导—游戏活动助力幼儿智力发育的探索[J].新课程,2021(52).

[2]王福芝,白金明.学习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浅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

[3]肖燕.从美出发,让主题活动盛开艺术之花—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2(02).

[4]周巧妹.师生互动模式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2(06).

[5]郎玲玲.家园互助协作共创幼儿教育教学优良环境[J].当代家庭教育,2022(06).

猜你喜欢

集体活动幼儿教育游戏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爆笑游戏
幼儿集体活动中的教师言语应用分析
幼儿园集体活动间游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