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决算编制思考
2022-04-29单芳美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的正式落地实施,使事业单位决算工作更加精细化、规范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将《政府会计制度》与单位业务充分结合,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有效数据,从而编制科学、完整的决算报告。针对《政府会计制度》给决算编制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指出当前决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变化下事业单位决算编制的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决算编制工作效率,切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决算编制
0 引言
为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政府会计制度》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对财会人员进行年度决算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数量繁多的部门决算报表和勾稽关系复杂的表间关系,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要学精、学透《政府会计制度》。只有全面深入理解和熟悉掌握《政府会计制度》,才能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逐一击破决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决算编制工作取得胜利。
1 《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决算的影响
事业单位决算编制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产生了相应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核算模式的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根据财务会计数据编制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根据预算会计数据编制决算报告。《政府会计制度》将多项会计制度进行整合,避免了核算口径多样性的弊端,提高了决算数据可比性,使事业单位决算编制工作客观、真实;同时将与财务状况相关的资产负债信息填列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使部门决算报告更明晰地反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预算信息,更简洁、明了地反映预算执行的效果。
1.2 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号。事业单位在会计实务中可以结合实际业务,合理增设或减少预算会计科目及二级科目,为全面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做好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一方面,预算会计科目设为预算收入类、预算支出类和预算结余类3类,事业支出要按支出类别、项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等进行明细核算;专项资金支出要按具体项目明细核算。这样有利于反映事业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加强财政资金管控,保证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将日常记账使用的会计科目与决算系统中的科目相统一,方便从财务系统中提取决算报告所需的对应数据,提高决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率。以一般事业单位为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之后,原决算取数对应的会计科目由 48 个减少为 26 个,决算编制工作量大幅减少[2]。
1.3 决算报表的变化
2021年部门决算报表共24张,包含 20张主表和 4张附表,主要反映企业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与之前年度报表相比,单位基本性质增加“企业”分类,由列入本年度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填报部门决算时选择;预算支出相关信息表(财决附01表)增加“固定资产”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栏目;将“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养老金的离退休人数”从其他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附03表)调整到机构运行信息表(财决附03表);将“三公”经费说明(部门、单位版)、有关建议整合到分析报告部分;分析报告提纲增加非财政拨款收入内容(部门、单位版);删除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栏目的对应关系,原则上要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分析填列。
2 《政府会计制度》下决算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编制工作方面
2.1.1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不畅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实质上是根据新的核算基础和体系,进行会计科目之间的分析和判断,将上一年的期末余额结转至下一年的期初余额,建立新会计体系的余额账户。截至目前,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未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也未及时改造和升级财务软件核算系统,导致日常登账使用的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科目不一致,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分拆或合并后,才能与预算科目指标对账单核对上,不能如实反映资金的实际流动和各类资金的结余情况[2]。
2.1.2 决算数据填报不一致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编制决算时未能从财务软件中取数,而是在主观地调节、加工数据后录入决算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时,对期初基础数据过账不规范,导致后期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时相关数据不准确。而决算报表系统通过上年数据提取,比对上年数据和下年数据的关联性,导致形成的年度决算中结转和结余资金本年年初数据与上年年末数据不一致,出现数据逻辑错误。
2.1.3 账表外决算信息收集不统一
一是账表之外的人员信息未与人事部门对接,导致人员信息与上年同期不一致,人员变动情况描述不准确;二是资产信息未按照资产类别进行统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信息不能一一对应;三是未按照货物、工程、服务3类对政府采购信息进行统计,与政府采购相关系统中的数据不统一[2]。
2.2 财会人员方面
2.2.1 财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编制年度决算报告时对口径和标准的理解不同,导致报告出现偏差和人为失误。另外,部分财会人员对决算软件安装、数据装入、设置关联任务、数据装入和数据传出等流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掌握的软件系统实用技巧较少,对表内外的勾稽关系理解不透彻,从而在编制决算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决算编制控制节点,延长了编制进度,影响了报告质量。
2.2.2 财会人员更换频繁
决算编制是一项延续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有稳定的财会人员。由于单位财会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对单位的往来款项和调整事项不熟悉,很难着手进行相关决算数据的整理和归集,存在畏难情绪,甚至随意改动数据,出现“凑数”现象。
2.2.3 财会人员思想松弛
财会人员对决算编制工作存在“重预算、轻决算”的思想,简单地认为决算仅仅是对数字的汇总,仅按照账目对决算数据进行简单填报,只追求决算系统设定的公式达到基本平衡和符合逻辑性审核即可,未深度进行核实性的人工判断和合理性审核。加上单位负责人对决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决算编制与单位职能联系少,仅仅是财务人员年底账务处理的一部分,更容易使决算编制财会人员产生消极情绪,出现敷衍现象,影响整体决算编制的效率和成效。
2.3 决算结果方面
2.3.1 决算分析不够深入
决算编制单位只重视决算报告的形式,没有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一是分析报告全部都是文字叙述,没有用相应的图表进行说明和归纳;二是分析报告细化程度不够,比如针对“三公”经费,仅说明公务接待次数、人数、增减变动原因等;三是仅从定性角度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未利用财务分析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不能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
2.3.2 决算问题整改不够积极
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事业单位决算在审核过程中出现使用的会计科目与单位性质不匹配、预决算差异率大、收支不平衡、数据分总不符等问题。事业单位仅通过调整账务来直接修改决算数据,未能从政策落实和管理水平提高角度入手,次年遇到同类问题后仍不解决,达不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
2.3.3 决算公开不够规范
一是公开时间方面,有的事业单位对决算公开不够及时,在财政局批复20日后才公开决算信息;二是公开方式方面,未在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或专栏上集中“双公开”,仅在单位门户网站上公开决算信息;三是公开内容方面,口径相同,但数据不符,计算错误,前后表述矛盾,达不到公开内容“公众找得着、看得见、能监督”的要求。
3 《政府会计制度》下决算编制建议
3.1 夯实财务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开展决算工作时所需的相关数据通常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所以,为了保证单位决算编制工作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需要加强日常核算管理,减少日常核算工作的失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
3.1.1 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
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将原账科目余额、未入账事项转入新账科目,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按事业单位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编制最新的科目余额表。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充分借助辅助核算,多口径、多维度填报预算会计科目,方便进行决算工作时直接取数。例如,决算表大部分是从各种角度对“预算支出”的填报,在设置“预算支出”科目时,用级次和辅助科目来细分支出经费性质,方便决算取数,减少计算数据的工作量。
3.1.2 编制好会计分录
当发生经济业务事项时,一定要编制财务会计,但不一定要编制预算会计分录,而将账务系统设置为录入财务会计时会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因此在日常核算中,要定期核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减少预算会计漏填、错填情况的发生,避免决算编制返工。另外,在年末要尽早开展国库、银行、资产往来的对账工作,针对调整事项进行调账,为年终结账做好数据准备。
3.2 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会计制度》已执行3年多,但在实际决算编制工作中,有些业务事项还没有真正明确,需要财会人员继续学习和研究,加强会计核算与预算、决算、绩效评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的协调,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3.2.1 多途径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会议、远程授课、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培训,传递财政新政策、理论知识和业务实操方法;主管业务部门多提供同行业财会人员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讨;财政部门还可以聘请第三方作为专业顾问,常年为区域内财会人员提供专业财会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服务。
3.2.2 多层次对财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根据决算编制工作特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针对性地从会计基础核算、决算数据分析、决算报告编制、决算公开等维度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3.2.3 多渠道招纳财会人员
事业单位可在编制内公开招考财会人才,促进财会人员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丰富财会人员储备,充实优秀财会人员。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打通“会计数据孤岛”、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手段。使财会核算系统与《政府会计制度》账务处理有效衔接,不仅能增强决算数据取数、分析、自检功能,更能提高决算自动化程度和单位运行效率。一方面,要搭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会计核算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决算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等深度融合,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形成大数据共享库,实现财政、税务、社保、编办等业务信息联网,完成各业务衔接和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改进财务管理软件功能,研发财务管理软件决算系统,将该系统按照决算管理流程进行适配。比如,内置决算核实性公式和数据平衡公式,保证系统在抓取账务数据时,能自动进行账证、账符、账表比对,以及智能检查是否满足《部门决算管理制度》的要求。
3.4 完善决算编制环节
3.4.1 信息收集和数据整理
在决算编制工作开始前,为了保证有针对性地按照步骤和要求开展此项工作,要科学编制决算工作时间规划表[3]。一是对于表外信息,要及时与归口业务科室联系,将收集的信息留存明细底稿,整理出表外信息变动情况,尤其针对项目执行情况,要与项目执行科室对接。二是了解最新的决算编报要求,熟悉决算报表软件结构,将需要的账表从财务管理软件中导出;同时要注意在编制预算会计科目底稿时,核算底稿结构与决算报表在经济和功能分类上要一致。
3.4.2 按要求填报决算报表
了解决算报表的整体框架,理解决算报表的逻辑,按照填报报表性质对表格进行分类,针对主表先填列完全需要手工录入的表格,再填列可自动生成的表格,以免做无用功。以2021年决算软件系统中的报表填报为例,需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第一,事业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应在部门决算附表《预算支出相关信息表》(F01表)中完整反映,不在部门决算主表中反映;第二,对于基本建设拨款,属于非本级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在做决算报表时,将该收入反映在 “其他收入”中,并按“其他资金”反映在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第三,支出明细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应“资本性支出”栏目,应该按照具体用途填列;第四,“基本数字表”中统计的人数仅包括本单位开支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3.4.3 利用决算软件快捷功能
决算软件系统中含有许多实用小功能,应用这些小功能可以提高填报效率。一是通过系统主界面“录入”菜单栏下的“封面代码提取(G)”“提取上年数据(T)”2个子菜单,可以将上年度封面和结余信息提取至本年度决算系统中;二是系统中绿色表格内设有取数公式,可通过取数公式了解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三是为避免软件不稳定,可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防止数据丢失,点击高级—数据库维护(W)—选择报表—备份数据,或者点击传出—传出全部报表数据—下一步—提示数据传出完成。
3.5 透视决算分析报告
决算报告重点介绍决算单位概况、年度决算表、本年度决算情况和重要事项说明,在填制决算分析报告时,要让决算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要细化到本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对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说明;同时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第二,预算绩效情况说明要囊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项目绩效自评结果、财政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和部门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未完成绩效目标的原因,发现项目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从项目“目标”到“结果”的预算闭环管理系统,让项目绩效自评真正成为落实“过紧日子”政策要求的有力“抓手”[4]。第三,自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决算后20日内,在门户网站上对决算进行“双公开”,并永久保留信息。
4 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传导到决算报告,加上绩效评价的配合,让决算编制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学,不仅能发挥财务数据优势和决算数据对决策的支撑作用,更能揭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情况,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提供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李夏.《政府会计制度》对决算报告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1(12):95-96.
[2]刘洋.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心得分享[J]. 财会学习,2020(4):101-102.
[3]李正益.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工作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8):74-75.
[4]刘慧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第10年:力度更大方式更优[J].中国财政,2020(15):36-38.
收稿日期:2022-01-11
作者简介:
单芳美,女,1990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资本运作。